大事難事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在濰坊濱海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堅強領導下,中央城區黨委領導班子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迅速在抗“疫”前線成立3個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廣大黨員干部勇于擔當、沖鋒在前,面對危險毫不畏懼,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積極投身抗“疫”一線,以扎實、務實、精細的工作踐行初心使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鮮紅的黨旗在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干部眼中的“有心人”
榜樣是一種方向,更是一種力量。“園區鹽田分散,外來人口較多,情況復雜,在這個關鍵節點我們必須趕在鹽田務工人員返工前徹底把情況掌握清楚。”大年初三,濰坊濱海中央城區黨委召開了一場鹽田摸排部署的專題會議。袁希磊憑借多年對鹽田生產經營規律的經驗,判斷年初會有大批外來人員來濱務工。前期摸排發現外來務工人員跡象后,他及時向黨委會作了報告。抗疫就是戰爭,中央城區黨委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將鹽田排查納入重點。在黨委統一領導下,袁希磊按照“3+10+3”模式,迅速組織對鹽田返崗人員地毯式摸排,指導隔離管控,發放張貼防疫手冊、宣傳單、倡議書,引導延遲復工復產。考慮到鹽田外來務工人員普遍年齡較大,自我防護意識不強,外出購物不安全、不方便,積極協調鹽田企業為一線工人配送口罩、生活用品,減少人員流動。隨著返程高峰期到來,疫情防控工作難度更大了,袁希磊和其他黨員干部一樣,不分晝夜奮戰在防疫一線。“危難時刻,共產黨員怎么能不站出來!”這不僅是中央城區黨委全體黨員的心聲,也是黨員干部凝心聚力、共克時艱的莊嚴承諾。
企業眼中的“細心人”
小身板、大擔當。下午1點,張美政已經來到自己包靠的片區,核實他包靠的項目、企業人員信息,并向工人們宣講疫情防控知識。這樣的工作狀態從臘月廿九開始,已經持續了十多天了。他舍棄了與家人的團聚時間,在中央城區黨委的統一部署下,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逐一入戶地毯式排查是重中之重,不留死角是關鍵,按照“項目到人、鹽田到人、企業商戶全覆蓋”的工作標準,張美政和他的小組成員們通過打電話、跑現場等方式,與包靠項目、企業建立了疫情防控聯絡機制;不厭其煩的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通過微信推送通知、張貼公開信、提示等宣傳材料,增強群眾自我保護意識;勸導外來務工人員就地隔離,為包靠項目發放消毒液等緊缺消毒物資;通過包靠群及時轉發官方權威信息,引導大家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作為黨員,我們必須堅守一線,用心做好自己承擔的具體工作”,張美政說。
群眾眼中的“知心人”
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群眾。“小董,今天咱這有確診的了嗎?”龍震文化園項目工地的朱恒江大爺正向中央城區黨員董立軍詢問著濰坊新冠肺炎的最新情況,發現大爺還沒有口罩,董立軍又給了朱大爺幾個口罩和一些宣傳材料。像他這樣的老人在董立軍包靠的5個項目中還有很多,他們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只能通過電視了解疫情,他們出行不便,買不到口罩。了解到老人的實際困難,董立軍存下了老人的聯系方式,把防疫宣傳工作轉換成老人聽得懂的大白話,又向單位申請了一些口罩應急。自新冠肺炎爆發以來,董立軍同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黨員一樣,放棄春節假期,主動到一線摸排人員情況,每天跟蹤測量包靠群眾體溫,宣傳防控知識,每次出門都會給群眾帶上幾個口罩以備不時之需。“疫情來勢洶洶,作為一名黨員,我會嚴格履行黨員職責,在打好疫情防疫戰的同時竭盡所能把黨委的關懷帶給群眾。”
他們是濰坊濱海中央城區廣大黨員干部的縮影,他們為人兒女、為人父母,正是這些平凡普通的“逆行者”,擔負著堅守“疫”線、守護家園的責任與使命,同時間賽跑,與疫情斗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