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
心血管疾病預防很重要,特別是本來就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病的患者,更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
地區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梁少華提醒大家,心血管疾病常見于中老年人群,一般主要表現為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眩暈、紫紺、疲勞等癥狀。冬天寒冷的天氣刺激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心跳加快,更易誘發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和急性腦血管意外(腦出血、腦梗死)。
大家除了要調整藥物保持血壓、心率、血糖平穩以外,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心血管病患者極易受到冷空氣等刺激從而發病。因此,起床后即使感覺熱,也最好不要馬上開窗對著室外的冷空氣猛吹,衣著保暖一些為好,讓身體逐漸適應室內外的溫差。
2. 心悸、心跳加快、心跳慢或心律不齊。偶然感到心悸,一般沒什么問題,多與疲勞和精神狀態有關。但心悸頻繁發作可能是心律失常、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的癥狀。可到醫院做心電圖、甲狀腺功能等檢查以便對癥治療。
3. 頭疼頭暈。注意有無高血壓,也有高血壓患者無任何癥狀,被稱為無聲的殺手。中年以后要多量血壓,發現血壓高要及時治療。
4. 堅持鍛煉。保持適當的戶外運動,生活要有規律,根據身體狀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增強體力,保持良好心理狀態,要控制情緒,減少精神壓力。
5. 控制煙酒。吸煙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吸煙者容易引起心肌梗塞及其他部位動脈粥樣硬化。飲酒會引起心跳加快,每天飲酒會消耗人體儲存的鉀和鎂,誘發多種心律失常。為了身體健康,應遠離煙酒。
6. 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久坐少運動和精神壓力大等)的人,應到醫院檢查血脂、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標,如有血脂增高應口服他汀類調脂藥等,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疾病風險。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吃喝上應注意低鹽低脂低糖的原則,但是這三低飲食不是有些人說的不能吃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什么都可以吃,可補充魚類、雞類等肉制品,但要把握原則,不要太飽,油炸的食品少吃,葷素搭配。
任何疾病都需要盡早預防和重視,在疾病來臨前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即使疾病來臨也不慌不忙,心腦血管疾病很難根治,如果發生不明原因的持續胸悶、胸痛、憋氣等癥狀,要警惕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這時最正確的措施就是及時撥打120,到地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開通閉塞的血管。
心內科 梁少華
編輯 陳鋒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