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全國人民喜愛的上海網紅醫生“張爸”,今天又出金句了!
今天,上海又有2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出院,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和3名來自武漢的重癥治愈患者相約:“一起去武漢吃熱干面!”
張文宏還說:“有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團隊,就是我們的護理團隊。現在都在歌頌醫生,但是比較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醫護人員。醫生有多重要,我們的護理姐妹們就有多重要。”
張文宏點贊的“護士姐妹”——
“看到出院病人比入院多,就感覺我們也快要出去了,很有希望!”
今天,上海又有2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至此,上海的治愈出院率已超過74%。
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有來自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山醫院、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新華醫院以及同濟醫院等多家市級醫院的護理人員。
現在,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在市公衛中心的護士姐妹,她叫何歡歡。
今天凌晨,何歡歡接到了記者的電話,她剛剛結束了隔離病房的一天工作,這是她在隔離病房的第9天。她說,在這里的日子很簡單:“要么睡覺,要么上班,要么吃飯”,而抓緊時間吃飯、睡覺都為了服務同一件事——上班,就是護理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根據醫院的三班制,隔離病區里24小時護士“不斷”,每天工作的8小時左右,他們不出隔離病房一步,“不喝水、不吃飯、不上廁所”。何歡歡說,有時悶熱感會讓人窒息,對體力考驗很大,戴著隔離頭套、雙層手套,在執行打針、抽血等操作時也很艱難,“但好在病人都很好,每次執行完操作會跟你說謝謝,有時抽血一次抽不出,他們也會安慰你:沒事的,慢慢來。”
春節以來,何歡歡沒有休息過,原本是骨科護士的她,年初二起主動請戰支援公衛中心的發熱門診,投入到疫情第一線。
2月12日她剛下班就接到電話,第二天去隔離病房“報到”,這個90后妹子二話不說就答應了,2月13日開始直面新冠確診患者。
她說,在這里工作很辛苦,護士姐妹們也學會了“苦中作樂”。2月14日是情人節,她們就在隔離衣背后除了寫自己的名字,還會加一句“情人節,快樂”,很多病人看了也很歡樂,好像也在給病人打氣。有的護士姐妹“關”在里頭很久都沒有喝奶茶了,就會讓同事在自己的隔離衣背后寫上“一點點”,也有人會寫“老娘最美”“林書豪女朋友”……何歡歡說,在這里護士姐妹總是互相鼓勵、幫助,“在這里最開心的事就是每天出院的病人比入院的多,就感覺我們也快要出去了,很有希望。”
張文宏說的“上海神藥”是?
今天,在被記者問及“上海方案”何時出爐、具體內容是什么時,張文宏說:“上海方案其實已經有了,它并不是寫在紙上的,而是體現在病人身上的。”“‘上海方案’怎么寫、怎么說,并不重要,我們看到病人從危重癥轉為輕癥,病人康復出院了!
他提到,“上海方案”的主要策略其實是醫生護士的密切配合,上海集中了最優勢的醫療資源在這里,重癥醫學科、感染科、心內科、護理等等,這是集結了上海各大醫院的最優醫療資源,無論是公共衛生隊伍還是設施都是一流的。”
“今天我們重癥治療的方案是什么?我跟你講了你也不懂!因為我們學的專業不同。但是原則就一個,在上海市政府、衛健委的統一協調下,多學科協作,盡最大努力,把所有的資源匯聚在這里,來救治病人。這才是‘上海方案’的核心內容!”
“你們可以想象一下,你平時去上海大醫院找專家看病,也就一個專家給你看,現在是讓上海各路專家集中到一起給你看病!”
到目前為止,已有超過七成的確診患者出院,“這就是‘上海方案’的體現!”張文宏說,這整個過程,上海人民可能都沒怎么覺得,就做完了,但其實醫護人員在這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你要說我們這個方案里,是否有某個方案特別好?對于這個病,沒有神藥!唯一的神藥就是集中所有的優勢資源,讓這些病人能夠堅持下去!”
那么在市中衛中心,專家們到底是如何治療患者的呢?用了什么藥呢?(張爸說我們聽不懂,我們也想聽聽)
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透露了確診患者治療過程的一些細節:
一是使用了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并及時用了上海專家分析下來覺得較好的幾個藥物;
二是嚴格限制激素的使用,即使要用,劑量也很小,在很短時間內使用。此外,還配合了腸道、凝血功能、睡眠、情緒等方面的管理。
針對大家關心的是否有有效抗病毒治療方法,胡必杰說,磷酸氯喹等藥物確實得到較好的臨床驗證,期待未來將有較好臨床療效造福患者。此外,羥氯喹在體外研究中已展示出了很好的抗新型冠狀病毒活性,已被國家科技部、衛健委作為臨床試驗藥物,專家們也期待羥氯喹更出色的表現。
▲出院患者乘坐大巴離開公衛中心,他們與醫護人員揮手告別。
出院重癥患者講述驚險救治過程:
從輕癥轉到重癥病房,“無論病情如何發展,我自己不能先垮掉!”
在今天3位重癥病人出院之前,老陳昨天“率先”出院,他也是首批從從公衛中心出院的4位重癥患者之一。
今年春節前,老陳回了一次湖北襄陽的老家,1月21日返滬后,“當時就覺得有點發燒、咳嗽。”由于當時他已經聽到一些關于新冠肺炎的消息,有些擔心的老陳連家都沒回,直奔醫院。1月27日,他真的確診了,由負壓救護車直接送入市公衛中心治療。
病情進展得很快、很兇!老陳的體溫一度躥至近40攝氏度,呼吸困難,還用上了無創呼吸機。
“身上一點力都使不出,只能臥床靜養。為了我們這些人,醫生和護士什么都做,讓我真的很感動。”老陳說,每一次和救治團隊的醫生說話,他都獲得新的“能量”。“醫生每天見到我,都給我加油。于是我告訴自己,無論病情如何發展,我自己不能先垮掉!”
最初入院時,老陳住的其實是輕癥病房。全程參與老陳救治工作的瑞金醫院北院呼吸科主治醫師李勇記得,老陳入院時人很瘦,比較蒼老,肺功能也不是太好。
“患者進來后,我們不會一下子用上所有的治療手段,也不會忽視輕癥患者的救治。”
▲出院患者乘坐大巴離開公衛中心,他們與醫護人員揮手告別。
臨床觀察顯示,部分輕癥患者在發病一個多星期內,容易突然轉為重癥。對于老齡、體弱以及有基礎性疾病的患者,李勇和同事們往往會重點關注他們的轉重可能。
果不其然,1月底,老陳床頭的監控儀發出警示:血氧飽和度不達標!由呼吸、感染、重癥等科室的醫生組成的醫療組冷靜地作出判斷,認為老陳病情進展很快,應迅速采取措施,提高呼吸支持級別,調整相應治療方案,同時將他轉入重癥監護病房繼續治療。
“轉入重癥監護室,是不是意味著我可能熬不過去了?”老陳很害怕。
“轉來這里,是為了給你提供更好的治療,你肯定行!”李勇握緊拳頭,喊出了“加油”。而圍繞老陳,醫護的力量也開始“升級”:一個房間只有2—3名病人,卻要配上四五名醫生,還有24小時陪護的護理團隊。
“有那么十幾天,連吃飯、上廁所,都是在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在床上完成的。”這讓老陳極為感動。經過緊急搶救,他的血氧飽和度提升至95%左右,胸悶等癥狀緩解。但此時,仍沒有到松口氣的時候。
經影像學觀察,老陳雙肺的五個肺葉中,幾乎每一個都受到炎癥侵襲。難道,“炎癥風暴”就要來了嗎?而與此同時,老陳的身體不僅存在病毒感染,還存在細菌感染。更可怕的是,這是一種耐藥菌,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
“加油!”李勇鼓勵著面前的患者,也鼓勵著自己。他首先采取高流量吸氧技術,將氧氣濃度最高提升至60%,而后選取更為高級——可盡可能規避耐藥菌影響的抗生素。其他學科的治療力量也加入進來,消化道營養支持跟上,中醫中藥排毒……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炎癥風暴”的苗頭被掐斷了!
通過精心的治療,老陳在吸氧濃度逐步降低的同時,并未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到了2月4日,順利度過了“危險的第一周”。
▲出院患者與醫護人員告別。
“其實,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對每個病例,我們都做了病情進一步轉重的預案。新冠肺炎轉重的速度非常快,上午轉為重癥,下午就可能惡化為危重癥。一旦出現預警,我們必須迅速采取措施。”讓李勇欣慰的是,老陳最終實現了逆轉。
來盤點一下“張爸”的金句還有哪些——
最近,一個在網上廣為流傳的段子,足見張文宏在大家心里的地位:“對疫區人民,上海人民啥都可以捐,就是張文宏主任絕對不捐——最多借用幾天,用完記得還啊。”
2月22日,張文宏通過一段短視頻,提出復工防護“七字真言”:防火,防盜,“防”同事!
張文宏在視頻中說,在目前這個特殊的時期,希望同事間能做到:1.面對面吃飯要減少;2.彼此講話要帶口罩。
張爸舉例說,如果不戴口罩,我在用公用電腦,有可能我的飛沫就碰到了這個鍵盤上,然后下一個人再用這個電腦的時候就會用手去碰鍵盤,然后摸到自己的嘴巴,那么就有可能感染。
最后,張醫生還不忘給大家鼓勵:最近一到兩個月,把同事防住了,我想一切都防住了!
除了點贊,網友紛紛表示,新晉段子手張醫生說話我就喜歡聽!接地氣的好醫生!
2月6日,張文宏在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接受媒體專訪時,針對有市民提出“感覺快要在家憋不住了”的問題,提出“悶死病毒”的戰略。
他說:“現在開始每個人都是‘戰士’,你在家里不是隔離,也是在戰斗!你覺得很悶,‘悶’兩個禮拜,病毒也要被你‘悶死’了。”
就在當天,“在家戰斗、悶死病毒”這句口號,通過各大網絡平臺與社交媒體廣為流傳,成為一句網絡流行語,為堅持“宅”在家里的市民,送去精神上的強大支持與鼓勵。
1月29日,“把所有人都換下來,共產黨員上!”張文宏脫口而出的一段話,讓他一舉成了“網紅醫生”。次日,他表示“說我紅了,我真的很意外”。
“從1月15日上海發現首例病例,過去10多天,我們第一批進隔離病房的人已經非常疲憊了,是到‘換防’的時候了。但這個時候我派誰上?派沒孩子的去?派單身、沒家庭的上?派年輕的上?”
他說,“我們每個黨員在入黨時是宣過誓的,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所以,我怎么選?我只有靠這個唯一的標準——黨員上。”
除了本次疫情防控期間的視頻,“張爸”的粉絲還找出了他以前的演講,同樣非常精彩——
“你為什么對流感就不怕,對SARS就這么怕呢?因為你對SARS一無所知,你恐懼,所以你害怕SARS。”
“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從來不是貓!”
“我們只聽到時鐘的滴答滴答聲,但是從來不知道現在是幾點鐘。”
“流感就是這樣,我們知道它一定會來,但是我們不知道什么時候來,事件是不確定的,但是預防的措施是非常確定的。”
值得一提的是,張文宏不僅是個“段子手”,還是一個充滿人文氣息的“暖男。”本月初,張文宏參加了手書寄語活動,他的寄語是一句樸素又溫暖的:冬將盡,春可期;山河無恙,人間皆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