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落下了帷幕,在東方戰(zhàn)場,那些曾經(jīng)的驕橫的日軍,要么被消滅,要么接受了自己投降的命運,遙想時間往前再推十四年,那時候的日軍是多么的趾高氣昂,多么的不可一世呀,不知那個時候的日軍有沒有想過自己也會有這樣的失敗的命運呢?
戰(zhàn)場上被擊斃的日軍士兵
作為日本來說,本土更是受到了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被核子武器攻擊的先例,北有蘇聯(lián),南有美軍,被兩個超級大國壓在中間打,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其實日本除了投降也沒有什么更好的方法了。
于是,日本降了!圖中是日軍在海外的士兵回國時,受到了人們的歡迎,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的士兵身上還掛著那些“掛”在外面的士兵的骨灰。
日本失敗了,也就不能再作為一個正常的國家了,于是美軍開始了一直至今的駐扎,當時的考慮一方面是能防著北面的蘇聯(lián),另外一方面也能隨時管著日本,要是他們再胡來,美軍大兵分分鐘教他們做人。圖為美軍士兵為日本的兒童發(fā)零食。
不過,日本個民族有一種天生的向強者看齊的心態(tài),上圖中是在1946年,也就是在二戰(zhàn)剛剛結(jié)束后的第一年里,日本的孩子就已經(jīng)開始了這種新式的學習方法,這樣的學習方法非常的鍛煉孩子的毅力,從中我們也能看得出日本這個民族的可怕這處,能很快的在失敗的困境之中走出來,重新的振作,開始新一番的拼搏,而這也是一個民族極度渴望強大的表現(xiàn)之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