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大湖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目前經濟增勢良好、市場潛力巨大、投資環境不斷改善。中非企業應抓住機遇,深化合作,將區域優勢轉化為投資動力,實現互利共贏?!甭摵蠂貢L非洲大湖地區特使夏煌表示。
夏煌
由聯合國秘書長大湖地區問題特使辦公室主辦、中國國際商會協辦、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支持的聯合國非洲大湖地區投資推介會12月17日下午在京舉行。
全球少有的資源富集區
推介會圍繞非洲大湖地區的合作發展,宣介了大湖地區營商環境與投資政策,旨在促進中國企業與大湖地區之間的務實合作,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夏煌表示,當前,國家間維護和平、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政治意愿不斷提升。大湖地區各國清醒地認識到,實現長遠和平要靠持續發展,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金鑰匙。要充分利用豐富的自然資源,更好地解決經濟社會問題。
大湖地區是指東非裂谷帶環繞維多利亞湖、坦噶尼喀湖和基伍湖等湖泊的周邊地區,涵蓋安哥拉、布隆迪、中非、剛果(布)、剛果(金)、肯尼亞、盧旺達、蘇丹、南蘇丹、坦桑尼亞、烏干達和贊比亞12國。此外,還包括政治意義上的南非。大湖地區人口稠密、是世界上少有的資源富集地區。聯合國非洲大湖地區特使辦公室位于肯尼亞內羅畢。
董長清
“目前,贊比亞經貿合作區已有65家企業入駐,累計實現銷售額157億美元?!敝袊猩V業集團總經理董長清介紹,早在1998年,公司就進入大湖地區開展投資,在贊比亞建成了中國境外第一座銅礦山;在剛果(金)最新投資的兩座大型銅礦山和冶煉項目將于近期建成投產。中國有色在大湖地區累計完成投資40億美元,納稅超過4億美元,創造就業崗位超過1萬個。
于健龍
“蒙內鐵路為當地創造了4.6萬個工作崗位,成為東非一條鐵路大動脈;2018年,中非貿易額達2042億美元,中國已連續十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 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于健龍表示,中非經貿交往源遠流長,合作方興未艾。隨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推進,中非合作領域不斷延伸,為非洲經濟社會發展、減貧惠民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各國商協會和工商界在其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區域一體化的催化劑
目前,大湖地區國家致力于通過共同努力與合作促進當地和平穩定與繁榮發展,創造新的投資機遇與發展前景。據介紹,聯合國秘書長非洲大湖地區特使辦公室將于2020年3月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召開第二屆大湖地區投資與貿易會議。
特使辦公室主任安尼費奧科·約翰遜介紹,第二屆大湖地區投資與貿易會議主題是“讓跨境投資與貿易成為區域一體化的催化劑”。屆時將邀請地區國家元首、政府首腦以及來自非洲和世界各地的私營部門代表參加,為公私部門、特別是公共決策者和私人投資者開展對話提供重要平臺。會議還將介紹大湖地區投資環境和政策,展示成功的跨境項目,介紹具體的投資機遇。
詹姆斯·基莫尼奧
在當前大湖地區政治、經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非洲啟動自貿區建設等區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地區國家一致決定召開第二屆大湖地區投資貿易會議。對此,盧旺達駐華大使詹姆斯·基莫尼奧介紹,近年來,大湖地區投資環境不斷改善,許多國家紛紛改善營商環境,促進私營部門發展,吸引外資。比如,短短數年時間,盧旺達在世界銀行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攀升了100位,2019年在全球190個經濟體中位列第29位,超過許多歐洲國家。
盧旺達首都基加利
對此,夏煌也談到,盧旺達作為大湖地區投資環境改善的樣板,最近15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盧旺達是非洲投資環境最好的國家之一,僅次于毛里求斯,為大湖地區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據了解,首屆大湖地區投資貿易會議2016年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成功舉辦,會議取得了豐碩成果,一大批項目已經落地,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營商環境進一步改善。
后發優勢凸顯
記者在推介會上了解到,大湖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后發優勢已經讓該地區成為“投資的熱土”。地區國家吸引外資方面具有以下優勢:
一是區位優勢。大湖地區位于非洲中東部,是連接東西南北四個次區域的樞紐。地域遼闊,占非洲大陸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內羅畢機場是地區重要航空中心,蒙巴薩、達累斯薩拉姆、黑角都是非洲知名的重要港口,為制造業投資者以大湖地區為基地,開拓周邊及歐美市場提供了便利。
贊比亞中國經貿合作區謙比希園區大門
二是資源優勢。大湖地區是非洲乃至全球自然資源最富集的地區,涵蓋九大湖和剛果河流域,水電資源、風能、太陽能潛力巨大;可耕地面積廣闊,降雨充沛,咖啡、茶葉等經濟作物物產豐富,農林牧漁投資前景良好;銅、鈷、黃金、鉆石等礦藏儲量預計價值超過24萬億美元。
三是經濟增勢良好,市場潛力巨大。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大湖地區國家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根據非洲開發銀行2019年公布的數據,大湖地區國家中,坦桑尼亞、盧旺達、肯尼亞、烏干達近年來在非洲國家中經濟增速名列前茅。預計未來十年大湖地區將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來源:“走出去驛站”公眾號, 作者:國際商報 秦庚)
“直通非洲”
中非合作信息
權威發布平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