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肯定是會帶來影響的,那么具體的來說,此次的疫情對我國國內生活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又是怎樣的呢?
3月14日,中改院召開“疫情沖擊下的經濟全球化”專家網絡座談會。
座談會就“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疫情沖擊下經濟全球化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疫情沖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選擇”等議題進行討論。現將專家發言發布如下。
一、疫情對全球經濟、全球化以及大國關系的影響尚難預料。
這次疫情可以說是二戰以后,人類社會面臨的第三次危機。如果說第一次是“9·11恐怖襲擊”,第二次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那這次是第三次,這些都是非傳統安全領域的挑戰。前兩次,“9·11恐怖襲擊”也好,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好,中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受益者”。但從這次情況來看,付出代價最大的可能是我們,但到底我們的代價有多大,現在就下結論說“基本面向好沒有改變”還為時過早。
二、疫情對中國經濟的沖擊和國際合作議程的影響不容低估。
從我了解到的幾個省份的情況來看,疫情對地方經濟的影響目前主要集中反映在財政和就業兩個方面。國家提出“三保”(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有學者日前在國內調研發現某省部分市縣“三保”已經出現了問題。從復工復產情況看,有的地方復工復產率低于50%。有些地方90%的外出務工人員仍然呆在家里,要么出不來要么不敢出來。有一個企業計劃招工200人,竟然招不到一個人。海南的情況更不樂觀,今年的GDP增長率能否達到5%可能還是未知數。所以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實際影響,我們要在客觀理性的分析判斷基礎上提出應對之策。
至于國際合作議程方面,主要是“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區域全面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CEP),以及“南海行為準則”(COC)等我推動或倡導的雙多邊經濟及安全合作機制,無疑會受疫情的影響出現變數。
3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0年1-2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當前經濟運行造成了比較大的沖擊,但疫情對當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它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內在向上的發展勢頭。
毛盛勇表示,從以下五個方面來看,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短期來看總體是可控的,中國1-2月份國民經濟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沖擊。
第一,生產需求體量可觀,超大規模經濟的優勢沒有改變。2019年,中國的經濟總量接近100萬億人民幣,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主要工業品的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這為我們應對突發事件提供了堅強的物質保障。今年1-2月份,盡管疫情沖擊比較嚴重,但是主要的生產指標規模和體量還是非常可觀。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仍然達到11.5萬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5.2萬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過3.3萬億元,規模體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第二,基礎工業和防疫物資保障有力,強大的經濟發展韌性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生產沒有中斷,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一些行業還保持著比較好的增長,1-2月份,從產品產量來看,乙烯產量增長5.6%,粗鋼和生鐵產量均增長3.1%,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長2.2%。疫情防控期間,社會對口罩、防護服、酒精等消毒用品的需求急劇攀升,經過有序的調控,這些產品產量得到擴張,相關產品產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很好地滿足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比如口罩,從1-2月份規上工業的數據來看,今年新增加的產品口罩產量同比增長了2.9倍。從有關部門2月29日的數據來看,口罩日均產量已經達到了1.16億只,說明我們強大的供給能力還是存在的,有力支撐了醫療物資的供應。
第三,生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品供應充足,供求關系總體平衡沒有改變。疫情防控期間,14億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費品各方面總體還保持比較好的增長。比如,肉禽蛋類零售額增長了37.8%,蔬菜類零售額增長了27.1%;凍肉、方便面產量增長達到兩位數。疫情防控期間,包括互聯網在內的通信領域,包括水電氣等公用事業運轉正常,比較好地滿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疫情防控期間,總體物資的供應、基本生活品的保障比較有力,物價總體平穩,社會經濟大局穩定,十分來之不易。
第四,互聯網經濟發展良好,新動能較快成長的態勢沒有改變。整個疫情期間,互聯網的作用發揮得相當好,對疫情的防控、物資的調配、消費品的運送、在線教育和在線遠程問診以及文化娛樂消費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增長不錯,如果從市場銷售來看,1-2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了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個百分點。一些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產品還是在逆勢增長,3D打印設備、智能手表等電子產品產量增長都在100%以上,還有單晶硅、多晶硅產量分別增長45%和35%左右。所以,盡管疫情對我們造成了短期的沖擊,但是新興動能加快成長的勢頭并沒有改變。
第五,宏觀調控對沖政策有力有為,完成全年目標的信心沒有改變。近期,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疫情防控,支持推動復工復產,包括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發展生產等等,政策效果在不斷顯現。
毛盛勇強調,下一步,疫情防控的任務仍然還是比較艱巨,特別是疫情在國外擴散的勢頭比較快。一方面,我們要繼續鞏固疫情防控的積極成果,同時還要加強疫情防控的國際合作。在這個基礎上,還要有序推進全產業鏈的協同復工復產,加快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恢復。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對沖疫情的影響和外部的風險挑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運行,要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努力完成全年的發展目標任務。
推薦閱讀:
我們能摘下口罩了嗎?我們什么時候能摘下口罩?
今年藝考有校考嗎?2020疫情藝考怎么辦?
疫情需要通風嘛?疫情期間一直開窗通風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