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隔離區的醫護人員。
紅網時刻記者 譚倩 通訊員 鄒艷 樂彥麟 衡陽報道
“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再上一線。”“如果一切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貢獻力量!”2月10日下午,一場簡單而又特殊的交接儀式,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進入隔離區的第一批21名醫務人員和第二批22名醫務人員正式輪換交接。至此,第一批進入隔離病區工作的醫務人員圓滿完成了自己14天的值守。
隔離區里環境如何?隔離區的醫護人員如何克難而上?病房里發生了些什么暖心故事?記者帶著這些問題視頻連線聽該院隔離區一線醫務人員述說那些故事。
“他們還是群孩子,一定要把他們平安送出去”
雖然第一批進入的醫護人員已經撤離,但鄧立普仍然還堅守在崗位上。
建章立制、劃分區域、成立抗擊“新冠肺炎”臨時黨支部……
大年三十晚,南華醫院的一場緊急調度會召開,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拉開序幕,21位來自各個科室不同崗位的醫務人員也因此而聚集在一起,堅守在疫情一線。
“現在腦海回想起當時進來時的場景,我依然歷歷在目,并為之感動,這群孩子用行動證明了救死扶傷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南華大學附屬南華醫院急危重癥醫學部教授、抗擊新冠肺炎臨時黨支部書記鄧立普通過視頻講述道,每次打開隔離區的門,送醫生護士們進去工作的時候,都有一種送孩子們上前線的感覺。
“戴好口罩,穿好防護服,要嚴格按照個流程操作。”鄧立普總是像嚴父一般一遍又一遍地叮囑。在隔離區工作的14天里,每天結束高強度的工作后,每當他看見這些孩子們在脫下防護衣、摘下防護鏡后,被汗水浸泡出褶皺的雙手和臉上護目鏡的壓痕時,作為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他心里是五味雜陳。
“他們還是群孩子,一定要把他們平安送出去。”雖然第一批進入的醫護人員已經撤離,但鄧立普仍然還堅守在崗位上,與第二批進入隔離病區的人做好無縫隙工作交接,確保整個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做到“零感染、零死亡”。
每天唯一攝入的水源是兩包中藥湯劑
身著防護服的鐘哲峰。
“南華醫院作為全市集中救治醫院,我們感染科就是這場戰役中的主陣地,我一定要上去。”視頻連線中,南華醫院感染科主任鐘哲峰在記者問到為什么會在第一時間義無反顧沖鋒在前時如是說。
鐘哲峰2001年剛參加工作時就開始從事傳染病救治工作,至今已有19年時間,具備豐富的傳染病臨床救治和預防經驗。2003年非典來襲時,鐘哲峰就一直堅守在隔離病房一線。當新冠肺炎來襲時,作為一名“戰‘疫’老兵”,鐘哲峰毅然選擇奔赴抗“疫”一線。
在醫院抗擊新冠肺炎戰役打響后,隔離區醫務人員與防護服的斗爭也隨之展開。從剛開始穿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就悶得慌,再到后來的號稱可以戰勝高原反應。鐘哲峰回想著在隔離區與同事們并肩戰斗的這些日子里的點點滴滴,有穿著防護服辨認不出同事,會面時只能比著加油手勢的溫暖;也有著一天只靠喝兩包中藥補充水源的苦澀與艱辛。
“慢慢適應后,穿著防護服連續工作七八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都是小菜一碟。”鐘哲峰頗為自豪。
在隔離病房陪患者過除夕
張丹丹在隔離區堅守。
今天是張丹丹在一線抗“疫”的第二十三天,在當天送出了第一批隊員后,為確保與二隊無縫交接,目前仍在隔離區堅守。她表示,看著病人一批批康復出院,也給了她無窮的信心與希望。
今年38歲的張丹丹,是南華醫院質量評價辦副主任、原感染科護士長。聽說女兒要進隔離區,剛開始母親急瘋了。晚上休息時,她只能通過微信與家人溝通,希望得到理解。“非常愧對家人,但也感謝家人的鼓勵與支持。”
除夕夜里,醫院隔離病區收治的第一位確診病人是一位軍嫂,她的先生在武漢部隊工作,她去武漢探親時感染了疫病,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她沒有告訴丈夫自己得病的事情。“我的丈夫在武漢守護著很多武漢家庭的平安,在這里,也有像我丈夫一樣的人,守護著我的健康。這是我人生中最難忘的除夕。”
大年三十夜,怕她覺得孤單,張丹丹和同事特意去病房陪她過除夕。“患者說這是她人生當中度過的最難忘的除夕,其實我也是。”她堅信,隔離病毒,隔離不了希望與愛,隔離不了思念與祝福。
醫護人員陪患者一起過除夕。
“如果有需要,我隨時可以再上一線”
“我在感染科工作近十年,我有經驗,讓我上。”大年三十,當楊玲聽聞醫院內部招募“抗擊新冠肺炎醫療救援先鋒隊”的消息后,她報了名。
2003年,楊玲曾加過非典的戰斗。作為一名工作28年的老呼吸科護士,楊玲這次為什么還是會義無反顧的報名進入隔離區?她說:“我的孩子今年已經23歲了,可以自己照顧自己了,我沒有后顧之憂。而且我是一名老護士,有豐富的經驗,有能力可以保護好自己和同事。”
沒有哪一天不是忙到筋疲力盡,又苦又累。這是楊玲進入隔離病區護理的感受,也是每一位護士的常態。楊玲描述,每天帶著二三層的手套,打針的時候血管位置不好摸,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對護理工作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是為了戰勝這場疫情,我們都堅守在不同的崗位,肩負重任,努力前行。”
在視頻連線里,護理組組長楊玲的臉上還能看到護目鏡、口罩的壓痕。然而她說:“如果一切正常,一定再赴隔離病區貢獻力量!”
來源:紅網
作者:譚倩 鄒艷 樂彥麟
編輯:姜珊
本文為紅網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鏈接和本聲明。
本文鏈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0/02/13/6718701.html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