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毒不幸離世
1月25日身體出現不適,到2月4日開始發病,2月7日深夜搶救無效離世,四天前才發病,加上之前出現癥狀總共才十多天就被新冠肺炎病魔奪取了寶貴的生命,讓人實在感到痛心和惋惜。
他就是華中科技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紅凌。這位一生從事醫學研究的學者,不幸于2月7日23時左右因新冠病毒感染,醫治無效在武漢協和醫院去世。
翻閱履歷讓人惋惜
翻閱紅凌教授的履歷,我們才知道這是一位不同凡響的醫學科技工作者,畢業于武漢大學生物系,從事生物化學專業,獲得過美國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師從美國著名遺傳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麥克阿瑟榮譽教授Dr.Gerald M.Rubin。
一直從事哺乳動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的紅凌,2007年回到國內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眾所周知,醫學可以分為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兩方面,就像數學,物理學一樣,有基礎數學,基礎物理學和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紅凌是做基礎研究的,方向是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做的工作是很基礎的機制探索。
根據華中科大官網信息,紅凌教授還是中國國家科學獎評委、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會委員,研究方向以模式動物果蠅和人體細胞為模型,研究人體重大疾病如腫瘤、心血管疾病等的基因和蛋白調控機制及調控網絡,這樣的一位醫學研究專家突然離去實在讓人惋惜。
基礎研究重于泰山
其實,在今天的中國,學醫的,從事醫務工作的人很多,但是從事醫學基礎性研究工作的人卻很少,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專業往往非常冷,需要長時間坐冷板凳,而且不為人所知。
很多學生和家長在給孩子報考醫學專業的時候,很少有選擇基礎性研究方面的專業,往往選擇的是醫護,臨床醫學等比較熱門的專業,比較容易就業的專業。
但是從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角度來看,基礎性醫學研究相關專業才是最核心最要緊的專業,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機理其實就是跟基礎醫學研究有關,包括病毒序列,DNA,核酸研究等等。
基礎研究工作需要耗費巨大的精力和時間,而且未必取得很高的成就,類似的如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如果沒有原子彈爆炸我們可能想不到他,但是原子彈爆炸的內在原理卻是愛因斯坦這樣的理論物理學家們的巨大貢獻。
應用只是結果,研究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這個新型冠狀病毒的內在結構,病毒內在機理需要無數科學家去研究發現,只有找到根源我們才能夠找到所謂的解藥,這才是關鍵。
深刻啟示搞好研究
如果這次疫情給我們有哪些重要的啟示,我想從現在開始國家要重視基礎研究,重視基礎研究人才的培養,必須大力支持這方面的工作,通過各種手段吸引更多人才在這個領域里坐冷板凳。
核心的東西只有牢牢掌握住自己的手里才有發言權,才不會受制于人,我們需要保護好這些基礎研究工作者,給他們多一些關懷,雖然病毒很可怕,但是只要有這些人在,我們就會安心。
向紅凌教授表示哀悼!愿他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