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前非要媽媽講一個故事;起床前要媽媽答應買好吃的;上興趣班要媽媽買奧特曼玩具……孩子越來越愛講條件了,不答應不罷休。將來,會不會太“勢利”?
小小年紀怎么學會了講條件?
思維發展的結果
5歲的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對他人的心理猜測能力以及自我權利意識都大大提高。他們不僅能意識到自己是和父母一樣有權提出要求的獨立個體,還不斷地猜測著父母的心理,和爸爸媽媽斗智斗勇,進行著智力上的博弈,講條件正是孩子動腦子想辦法爭取權利的表現,是體現寶寶聰明才智的事情,這種現象在孩子三四歲的時候就會有苗頭出現,如果您與其他孩子的父母交流一下,就會發現,原來不只自家的寶寶愛講條件,許多寶寶都是討價還價的高手。
模仿學習的結果
此外,寶寶喜歡講條件的行為多數都是在父母有意無意的“講條件”下逐漸形成的,想想自己的日常言行,您是不是曾經不止一次地說過:“寶寶高高興興去幼兒園,星期天媽媽就帶你去動物園。”“寶寶好好吃飯,媽媽就讓你看一會兒動畫片?!薄皩殞毠怨猿运?,媽媽給你買好吃的啊。”寶寶耳濡目染會很快學會這種行為,并逐步養成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前想方設法和爸爸媽媽講條件,通過交換條件來得到自己想要的“好處”。
如何應對寶寶的“要挾”?
不必太在意
面對寶寶的討價還價,您的第一反應可能是擔心,害怕寶寶小小年紀就如此“勢利”,將來可怎么辦!事實上,這是寶寶有智慧的表現,是寶寶嘗試感受自我力量,爭取自我權利的體現,而且寶寶只是在不想做某件事情但您非要他做的時候才講條件,這與真正的“勢利”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不必太擔心。
講條件更講原則
有的時候寶寶講的條件是可以滿足的,比如進幼兒園前要求媽媽抱抱或者帶自己的毛絨玩具到幼兒園,但是如果寶寶的條件不合理,可能影響寶寶的健康或不利于良好習慣的養成,比如好好吃飯就要長時間看電視等,就要堅持原則。當然,5歲的寶寶已經懂道理了,您在拒絕要求的時候要給寶寶講出拒絕的道理來,讓寶寶心服口服。
多用精神鼓勵
對寶寶的教育應該以正面激勵為主,所以適當的獎勵表揚對寶寶很重要,但是一旦養成了以物質條件獎勵的習慣,寶寶會變得越來越難纏,并有可能真的成為一個“勢利”寶寶。相反,用精神鼓勵,給寶寶更多關愛,得到的效果會比較好,一個擁抱、一個親吻、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足以感動寶寶,讓寶寶高興地接受您的要求。
更多帶寶寶的經驗,可以關注下,私信我,或者關注我的公眾號“智寶邦”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