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發至今,已經過去半月有余。而對于人們而言、對于中國而言,卻仿佛過去了漫長的一個世紀。在這段時間,人們共同迎接這場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共同矚目著武漢。為武漢、湖北,為中國加油。
在這段時間,各行各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正常生活節奏也被完全打亂。疫情蔓延至今已經得到了肉眼可見的控制,但是期間卻有一些奮斗在一線的偉人們已經為抗疫而獻身,更有不少無辜百姓被可恨的病毒奪去生命。
2月7日晚23時左右,又一則噩耗傳來。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紅凌因新冠病毒感染,醫治無效,而在武漢協和醫院不幸逝世,年僅53歲。消息傳出,世人無不深感痛惜。
紅凌,出生于1966年11月,華中科技大學三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特聘教授)。紅凌是我國稀有疾病研究聯盟全國協調主任及法律代表,還是中國國家科學家評委、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中國抗癌協會納米腫瘤學會會員。這樣一位研究抗癌藥物的頂尖專家的離世,無疑是國家一次慘重的人才損失。
培養出一個專家,實在太難太難。1987年,紅凌畢業與武漢大學生物化學專業,隨后赴美求學;1994年取得亞利桑那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并且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作博士后研究,導師是著名遺傳學家Dr.Gerald M.Rubin;1999年,紅凌留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國家實驗室科學家;后在2007年回國擔任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導至今。
對于國內而言,一位高學歷、高水平的生化博士堪稱萬里挑一,更是祖國最需要的人才對象。紅凌教授所研究的人體重大疾病及西游疾病相關的基因分子機制,更是對全人類發展有著重大貢獻。
消息傳出后,人們對此都感到相當痛心。在人民眼中,紅凌教授是國內頂尖的專家學者質疑;在學生眼里,他則是一位極其負責、學術水平極高的好教授。他的離世不僅給喜愛他的學生們帶來沉重打擊,更給國家學術界帶來巨大損失。
抗戰新冠病毒一役,已經隕落太多精英。而那些每天在數據榜上跳動的數字,在常人看來依舊是那樣觸目驚心。而每一個數字不僅僅代表一個人,更是一個家庭、甚至一個群體的沉重損失。我們無法想象,有多少人的一生命運都可能就此徹底改變。
近幾日來,我們接連看到一些讓人難以接受的悲痛消息,某些一線醫務人員倒在崗位上再未站起來、某些領域的頂尖人才不幸感染病毒被奪取生命;更有一些讓人心碎的求助信息、令人不忍再看的客觀現實……生命的脆弱盡數展現,卻也讓我們在短短幾天之內領悟到某些關于人生和生命的深刻內蘊。
在抗疫戰期間,我們同樣看到了人民的齊心協力,看到人性的至善至美,看到那些平凡中的偉大,也看到了生命的勇氣。盡管這是一場艱苦的戰爭,但因為整個中國緊緊抱在一起,就有了令人心生感動與信念的強大力量。我們要不忘逝者,做好自身防護,團結在一起,共同迎來勝利的好消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