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傾城是揚子晚報副刊《繁星》的老作者,她的家是一個土生土長在武漢的大家庭。武漢封城之后葉傾城本人一直在回答網友們的生活與心理求助。同時也在B座西窗上開設了“好聽|武漢日志”語音專欄,跟大家分享封城之后普通武漢人的生活。
◇作者 朗讀者:葉傾城
一位鄰居小老太太,六十多,她的媽媽,九十多,一個人住在漢陽,請了個保姆。平時,小老太太是坐公交車去看媽媽的,封城了,公交車停駛。小老太太當然不會開車。小老太太擔心呀,擔心得都快瘋了,心一橫:我走也要走去看我媽媽。
走了三個多小時,到了她媽媽的小區——人家不讓她進,已經封小區了。
被封閉的小區
她打保姆電話,過了半天,老老太太一個人走到了小區門邊,與她隔著十米八米喊話。
她喊:“有吃的嗎?”
老老太太聽不清,保安幫她一道大喊:“有吃的嗎?”
老老太太聽清了,也大喊回來:“我去買菜的。他們也給我送。(他們大概是指社區。)”
“小張(保姆)為什么不去買?”
還是保安幫她喊,老老太太聽清了,答:“她沒有戶口,不是業主,她怕她出去了就進不來了。她在武漢沒地方住。”再喊得三四聲,保安就催她走了。
于是,小老太太又走了四個多小時,回了自己家。
一定會有人罵她們吧:這樣走來走去,還叫什么隔離。就應該好好地在自己家宅著。但宅,對于年輕人來說,是有手機有可樂有游戲,只是缺了自由,對老年人來說,可能就意味著,什么都缺。
今天她在微信上跟我媽說:“幸虧前幾天去看了媽媽,不然實在是心里過不得呀。”
我在旁邊聽著,說:“她可以京東或者盒馬給媽媽下單買菜。就是不知道她媽媽的小區在不在人家的配送范圍內。”
我媽傳達給她,她立刻說:“讓你姑娘把那個名字寫下來,我試試看。”
六十多,學用APP嗎?不可笑。
她說:保姆告訴她,她九十歲的媽媽,已經學會用手機支付了。當然,一定是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她為之千恩萬謝:“還是好人多呀,這種時候還肯幫人。
完
版權聲明
“B座西窗”微信號每天推送的文章,皆為揚子晚報副刊刊發的稿件,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轉載請留言,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除特別標注外,均為網絡圖片分享,版權歸作者所有 。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