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報道了《 云南臨滄一人員返工途中在寧陜縣病亡,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同車29人就地醫學觀察! 》
當中透露:3月23日,云南省臨滄市滄源縣一名外出務工人員途經陜西省寧陜縣時出現身體不適,于當日07:10搶救無效死亡。經采樣檢測,其漢坦病毒核酸檢測為陽性。意味著這名外出務工人員患上的是流行性出血熱。
看了這篇報道,許多讀者慌了:這是什么病毒?是否存在人傳人?
3月24日,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了解了這種病毒的相關情況。
這里先告訴大家:
不要恐慌
這種病毒不會爆發
因為我們有疫苗
什么是漢坦病毒?
“流行性出血熱是漢坦病毒導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一種人畜共患病。”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病毒立克次體防治科科長、副主任醫師馮云說,漢坦病毒是一種有包膜分節段的負鏈RNA病毒。傳播途徑主要包括: 動物源性傳播、螨媒傳播和垂直傳播三大類。
老鼠等嚙齒類動物是漢坦病毒的宿主,人接觸了帶病宿主動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氣溶膠都可能會被感染。
此外,寄生在老鼠身上革螨、恙螨的叮咬,也可能把病毒傳播給人類。
△漢坦病毒(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尚未出現過人傳人病例
“但是從目前的研究來看,除了母嬰垂直傳播之外,流行性出血熱尚未出現過人傳人的案例?!?/strong>
馮云介紹,漢坦病毒的潛伏期大約為1-2個星期,臨床期一般來說會有發熱期、低血壓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5個階段。
“發病初期,由于會出現發熱和身體疼痛等癥狀,容易和感冒混淆。”馮云說,除了發熱外,流行性出血熱最典型的病癥就是“三痛”、“三紅”。即:頭痛、腰痛、眼眶痛,眼紅、面紅、胸頸部紅。
此外,癥狀加重時,胸頸部還會出現片狀出血斑、眼睛有出血點?!坝械牟∪瞬〕谭制诓⒉幻黠@,或者呈現癥狀交叉的特征?!?/span>
近10年云南病死率僅為0.83%
“云南不屬于流行性出血熱的重點疫區,和我國北方的重點疫區相比,云南的毒株也有一定差異,毒性相對較弱?!瘪T云介紹,據資料記載,在云南1957年昆明一對夫妻首次報道感染漢坦病毒。
隨后,云南出現了兩次發病高峰。第一次高峰出現在1984年至1987年,發病124例,死亡16例;第二此高峰出現在1998年至2006年,發病435例,死亡13例。
從2014年至2019年,云南每年的流行性出血熱病例都超過200例。
從地域分布來看, 云南流行的區域主要集中在楚雄州和大理州,其他州市都是散發病例。
從季節來看,流性出血熱分兩種類型家鼠型和野鼠型兩種,家鼠型通常出現在每年3至5月,野鼠型出現在每年10月至次年2月。
目前,流行性出血熱主要通過核酸檢測和血清學檢測確診。在檢測、治療條件比較差、治療不及時的情況下,病死率很高。治愈后會對肝腎功能有嚴重損傷,因此也叫做腎綜合征出血熱。
云南從2004年開始做流行性出血熱的疾病監測,16年來的病死率2%左右。 “近年來云南的病死率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近10年的病死率僅有0.83%?!?/strong>
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種疫苗
馮云介紹,為了防控漢坦病毒感染,云南目前在大理州祥云縣、楚雄州楚雄市、紅河州瀘西縣設置了三個宿主動物的監測點每年春秋兩季都會開展6次宿主動物帶毒率的監測,如果鼠間帶毒率高于30%就會發出疾病防控預警。 最近幾年鼠間帶毒率都維持在10%-20%左右。
“對于個人來說,除了通過接種疫苗防治外,搞好環境衛生,防治宿主動物的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餐具,不要直接用手接觸鼠類排泄物或者啃咬過的東西,都能有效預防病毒感染?!?/span>馮云說, 漢坦病毒加熱56℃超過30分鐘或煮沸1分鐘即可殺滅,因此吃剩的飯菜必須要進行加熱或蒸煮后才可以食用。此外,在野外工作時,可以通過扎緊褲腿、袖口,避免螨蟲叮咬。
還有一個更有效的方法: 去疾控部門接種疫苗。
目前,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已經下派工作組赴滄源縣。工作組準備了充足的實際和宿主動物監測的工具。將在滄源縣對病人生活周邊的幾個村莊健康人進行摸底排查,同時在病人居家周圍區域進行宿主動物調查,監測宿主動物帶毒率,根據排查情況,進一步制定當地相應的防控措施。
看到這里,大家放心了嗎?
▍來源: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孫琴霞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