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全面部署勞動教育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創新體制機制,注重教育實效,實現知行合一,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意見》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整體設計。
一是闡明基本內涵,強調當前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
二是明確總體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從思想認識、情感態度、能力習慣三個方面提出要求,強調要體認勞動不分貴賤,培養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
三是健全勞動教育課程,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和勞動周,保證必要的勞動實踐時間,同時強調其他課程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和要求。
四是規定勞動教育基本內容,要求開展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同時分學段提出教育內容要點,大中小學各學段各有側重。
五是強化勞動教育評價,把學生勞動素養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內容,注重評價結果在評優、升學就業中的使用。
六是強調實施途徑多樣化,家庭要發揮基礎作用,注重日常養成;學校要發揮主導作用,注重系統培育;社會各方面要發揮協同作用,支持學生走出教室,動起來、干起來。
《意見》還明確了各級黨委、政府的職責,強調要在黨委統一領導下,把勞動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加強保障條件建設,推動建立全面實施勞動教育的長效機制。
專家解讀:養成勞動習慣為美好生活奠基
孫云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專家、二級研究員,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
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勞動教育,而檢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成敗得失的關鍵指標,就是看是否推進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視勞動教育。
《意見》讓我們看到了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的行動綱領,這是一個對學生發展真正負責的好文件。然而,能否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取決于家庭、學校、社會能否形成共識并且密切合作。
加強勞動教育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而能否盡職盡責,首先取決于認識是否到位。如《意見》所說,“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國內外大量的調查研究都證明,童年養成勞動習慣,長大后更可能具有責任心,也更容易適應家庭生活和職場工作的需要,而不愛勞動的人恰恰相反,他們更可能成為生活與職場的失敗者。
可是,這個顯而易見的道理為什么被漠視呢?許多人不是完全不明白,而是被應試教育裹挾了。他們認為,孩子只要得高分進名校,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說,應試教育是一種反生活教育,自然會輕視勞動教育。實際上,這是一種扭曲的認識,因為愛勞動、會勞動不僅不會耽誤學習,恰恰相反,生活能力強能夠促進學習,有助于人的全面協調發展。如《意見》所說:“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認為生活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終極目的不是圓滿地完成學業,而是適應生活;不是養成盲目服從和規定的勤奮習慣,而是培養自主的行為。同時,他認為要通過生活進行教育,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我試圖使學習與手工勞動相聯系、學校與工廠相聯系,使他們合二為一”。生活教育離不開勞動素養的培養。
今天,人們稱贊芬蘭的教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特別是跨越一個半世紀的手工教育是強大而優良的傳統,其開創手工教育的芬蘭教育家烏諾·齊格紐斯,深受裴斯泰洛齊等人思想的影響。裴斯泰洛齊提出,人的發展要通過頭腦、心靈和雙手的三維立體發展來更好地實現,學習者應該通過觀察和反思生成自己的結論,并且努力從經驗和環境中獲得價值和意義。他還認為,人的本質不僅包括知識和思考,也包括技能和動手能力,技能技巧的發展同知識的學習一樣重要。
目前,家庭教育引起全社會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家校共育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開展。我欣喜地看到,《意見》指出“家庭要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實踐機會,鼓勵孩子自覺參與、自己動手,隨時隨地、堅持不懈地進行勞動,掌握洗衣做飯等必要的家務勞動技能,每年有針對性地學會1—2項生活技能。鼓勵學校(家委會)和社區等組織開展學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動”。我認為,勞動教育應該成為家校社共育的重要內容,或者說也只有家校社共育才可能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
家校社協調育人必須形成一個共識:家庭教育的本質特點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就是勞動教育,而檢驗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工作成敗得失的關鍵指標,就是看是否推進了美好生活教育,是否重視勞動教育。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說,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壞的生活就是壞的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僅僅要培養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并且有勞動的體驗,更要注重勞動習慣的養成,因為習慣才是穩定的、自動化的行為。如《意見》所說,“具備滿足生存發展需要的基本勞動能力,形成良好勞動習慣”。我們需要明確習慣的養成不能只靠行為訓練,而要抓牢認知、情感和習慣三個關鍵環節。具體該怎么做呢?首先要通過鮮活有力的事實,讓孩子認識勞動的價值,產生參與勞動的興趣;其次,要尋找身邊的榜樣,尋找“媽媽的味道”之源,特別是擅長勞動的父輩和祖輩的故事,激發孩子對勞動的情感;再次是經過具體訓練,學會幾項勞動的技能,尤其是與自我管理密切相關的做飯和洗衣服等內容,重點在于長期堅持直至養成習慣。
專家解讀: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
檀傳寶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公民與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全國德育學術委員會理事長
新時代為什么要加強勞動教育?如何扎實開展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經做出了全面深入的闡述和部署。準確理解、貫徹這一意見,需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大要點。
1.從新時代教育使命的高度準確把握加強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
新時代教育使命,首先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性質決定中國教育的宗旨之一是培養有勞動素養的時代新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特別強調要通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方式培育全面發展的人,在工人階級取得政權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則應當有更為自覺、水平更高的教育安排。因此勞動者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社會強調勞動教育理所當然。正如《意見》所指出的那樣: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
新時代教育使命,另外一個重要內涵是指在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階段,中國教育必須有高質量的勞動教育。在溫飽問題已經解決、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全新歷史階段,沒有健康的勞動價值觀引領,人們極易在豐裕的物質生活中迷失。與此同時,人們的“優勢需要”也已經越來越聚焦于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勞動對于彰顯人在社會發展與個人生活中的主體性、創造性,教育引導學生理解并獲得積極的人生意義,都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
2.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上深刻理解勞動形態的演變與勞動精神的堅守
新的時代,人類勞動的形態已經滄海桑田,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比如:腦力勞動的比重空前增加,服務性勞動在GDP中的占比已經遠遠高于第一、第二產業,創造性勞動的重要性無與倫比,復合型勞動已成為最為日常的勞動形態……因此站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上深刻理解勞動形態的演變,就顯得十分重要。一方面,我們不能簡單重復上個世紀溫飽問題尚未解決時期對于勞動及勞動教育概念的理解,將勞動教育等同于“學工學農”,而對腦力勞動、消費性勞動、創造性勞動等的重要性熟視無睹;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簡單否定體力勞動、體力勞動者的重要性。《意見》強調“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并用、安全適度,強化實踐體驗,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提升育人實效性”,在這個意義上具有教育實踐的針對性。
此外,在新時代歷史坐標上深刻理解勞動形態的演變,一定要與勞動精神的堅守相統一。人類歷史川流不息,勞動形態會一直演變下去。但是無論形態如何改變,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真理從未改變。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一定要準確把握這一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把準勞動教育價值取向,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崇尚勞動、尊重勞動,增強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報效國家,奉獻社會。
3.用專業、創新的教育形式去切實求得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效
勞動教育和全部教育工作一樣,都是一個專業性的事業,離不開對于教育規律的尊重。加強勞動教育一定要尊重各學段兒童心理發展的實際、學習生活的實際、社區環境的實際,“大呼隆”“一刀切”的形式主義教育不可能有任何理想的效果。專設勞動教育的課程(如《意見》規定的中小學每周一課時勞動教育課),固然是勞動教育重要著力點,應當引起高度重視,但是勞動教育又應該有更為廣闊的加強空間。比如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地理、藝術、體育,甚至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等自然學科都可能蘊藏著大量勞動教育的素材,各學科領域教學因而也都有因勢利導、潤物無聲地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能性。又比如,師生互動、校園環境、課業評價、學校制度等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應當增強勞動教育的自覺性。只有勞動教育有機融入全部教育生活,勞動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實效。
此外,當代社會的勞動教育乃至全部教育,都只有在與全媒體、自媒體所傳播的教育信息形態的劇烈競爭中才能取得勝利。當代社會的少子化人口結構又使得今天的教育對象有著特別突出的個性或自主性。沒有以理服人的互動模式、沒有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勞動教育就不可能真正受到教育對象的歡迎。既然時代不同了,教育對象已經處在一個全新的時代環境之中,勞動教育就理應不斷創新形式。故探索與時俱進的勞動教育新形式,應當成為新時代全體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關于東方
上海東方教具有限公司始于1993年,深耕教育行業近30載,致力于現代教科設備、理化生實驗室、教育云平臺等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是國內最大的教育設備解決方案提供者之一,并曾參與到相關行業的標準制定中。
東方教具擁有行業內一流的專業研發團隊,具備 教具品牌Labox萊博士與東方sky-docking等,同時享有多項知識產權。
一直以來,公司堅持“點滴做起,持之以恒”的理念,務實求真,以國家政策為依據,以客戶需求為準繩,運用先進的技術與理念,為教學提供更優質的設備與方案支持,致力于為學生、老師、學校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和諧的教學環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