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出生的王浩旭在父母眼里還是個孩子,可是在抗疫一線,年紀輕輕的他與所有的白衣戰士一樣沖在一線,勇往直前。除了進隔離區,他還當起了志愿者。3月26日,作為志愿者的王浩旭到白石在樂清火車站值勤,給進站的人員測量體溫。
主動應戰 支援感染科
王浩旭是樂清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一名年輕的住院醫生,2015年大學畢業后,去規培三年,正式在三醫上班才一年多。去年大年三十,他剛上完一個日夜班,就接到科室主任提出的支援感染科的通知,王浩旭毫不猶豫主動應戰:“我是黨員,讓我去吧!”
過年那陣子,腦血管疾病患者很多,神經消化內科長期緊張的工作使王浩旭都沒能好好休息,咳嗽了近一個星期都沒有好。當天下夜班后,王浩旭第一件事就是去拍CT片,排除了肺炎的可能,就帶病出征了。
王浩旭是家里的獨生子,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性又那么強,他去一線支援,父母很擔心,媽媽急得直掉淚。王浩旭極力安撫雙親,義無反顧奔赴一線。從正月初二開始,他作為第一批支援感染科的醫務人員,連續奮戰疫線半個月,先是在發熱門診,后來在隔離病區。在隔離區的那些日子,他基本上是報喜不報憂,沒有和父母細說里面的情況。下班后會通過微信向父母發個信息,報下平安。但一忙起來,常常會顧不上。身體不大好的奶奶成了他最大的牽掛,擔心她老人家不愿戴口罩,又喜歡亂跑,會增加感染風險。
“在感染科的這段時間里,大家相互幫助,團結協作,完成每一項嚴格的操作,在一個戰壕里有一種生死相依的情感。”
“在隔離病區,看到了世間百態,見識很多,感觸很多,有確診患者密切接觸者過來看發熱門診,面色凝重,做出來的CT等檢查是正常的,他們露出開心的笑容,但有些病人查出是高度疑似新冠肺炎,直接就崩潰地哭了。”
沖在一線 更多的是責任
“所有人都不敢接觸離病毒最近的地方,唯獨醫務人員,敢沖在一線。他們難道不畏生死?不,他們也害怕,但這是一份責任。”……
剛剛成立的感染科隔離病區,剛開始物資、防護設備不足,隔離布局剛剛起步,有時會連著上15小時以上的班,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氣都透不過來,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但王浩旭無怨無悔。工作之余,王浩旭在手機備忘錄里記錄下在戰疫一線的點點滴滴。
讓王浩旭最開心的就是看到病人康復。他記得,有個病人剛住進來時發燒咳嗽,高燒不退,經過他們的精心治療,一個星期后,患者病情穩定下來后,他放心了很多。
正月十五那天,病人突然多起來,王浩旭等幾名醫生一直忙到21時還沒能吃上晚飯。后來,還是朋友發短信問他吃了湯圓沒有,他才想起當天是元宵節。
走出隔離病房 又去動車站
走出隔離病房后,王浩旭又響應市三醫內科黨支部的號召,積極報名上了另一個“戰場”,當一名志愿者,最近他去動車站或高速路口值勤給來往人員測量體溫。“我聽從組織安排,隨時準備著。”王浩旭說。
來源:樂清日報(中國樂清網)全媒體記者 徐琴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