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明
又是一年清明時,春風落日萬人思
清明祭掃作為一種傳統習俗,表達了對先人的緬懷和敬仰。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避免現場祭掃引發聚集性疫情,近期全國多地發文“暫?,F場祭掃活動”,提倡家庭追思、網絡祭掃等方式,大力推廣“云祭掃”。
北京市清明臨時指揮部副總指揮、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二級巡視員李全喜指出,為防止疫情擴散,倡議廣大市民“理性追思·文明祭掃”,盡量不到公墓、骨灰堂現場祭掃,盡可能選擇家庭追思、網上祭掃和代為祭掃服務新方式。
多種方式祭掃
疫情期間多種選擇
“通過線上方式追思故人,進行在線寄語,點蠟燭,以及獻花,如果不能去公墓進行祭掃,可以聯系公墓的工作人員,進行代祭掃,如免費提供擦拭公墓,敬獻鮮花,等等”這是北京市2020年清明節網上祭掃服務系統為全國各地的市民提供線上的服務舉措,包含網上祭掃、預約祭掃,以及代為祭掃等多種方式。疫情期間不能去現場掃墓的人員,可以通過平臺進行網上祭掃;如需到現場祭掃,在平臺上輸入個人的身份證進行登記、查詢逝者公墓名稱即可,非常便捷。
據報道,3月22日,清明祭掃服務接待首日,北京市223個祭掃點到現場祭掃總人數約1.8萬人,選擇在“2020年清明節網上祭掃服務平臺”祭掃人數超過1000人。截至記者發稿時,選擇網上祭掃的人數已超過3300人。
網上祭掃
記者了解到,有網上祭掃需求的人員,可以登錄首都之窗,點擊“清明節網上祭掃”專題,選填祭奠對象,填寫留言人,選填紀念私語,選填獻花、點燭、上香、祭酒等祭奠物品,點擊提交后,進入內容頁進行查看,即可完成網上祭奠。
代客祭掃
李全喜介紹,為了方便群眾,同時更加有效地防控疫情,各殯葬服務機構將為廣大市民提供代為祭掃服務。市民可在“北京社會建設和民政”微信公眾號中點擊“祭掃預約”,進入“北京統一身份認證平臺”。通過實名制認證后,系統將自動跳轉至“祭掃預約服務系統”首頁,點擊“代為祭掃”,閱讀“代掃須知”,然后點擊下方“代為祭掃”按鈕進入代為祭掃信息填寫頁面,申請由公墓提供代為祭掃服務。點擊預約提交,申請成功后頁面將生成受理號。公墓可免費提供清掃和擦拭墓碑、敬獻鮮花基本服務。其他的服務要求可與公墓另行商定。北京市民政局網站公布了2020年北京殯葬服務機構預約電話,方便市民查詢。
主動聯系 貼心服務
市民王麗女士深情地講述,3月25日一早她接到萬佛陵園的電話,說可以代自己為年前過世的女兒祭掃。王麗內心深受感動,“在這么嚴重的疫情下,還有人惦記著這么私密的小事,真是十分溫暖,陵園做得太貼心了?!?/span>
市民張彧先生在3月21日就收到了萬佛陵園的短信。短信提示,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減少人員聚集,今年清明取消祭掃班車,提倡代客祭掃、網絡祭掃等減少出行的祭掃模式。通過網上預約,張彧和家人選擇了陵園提供的“280元套餐”,包含一束花、稻香村的點心、水果、供盤和消毒紙巾等。“祭掃后,陵園方面還會將照片發給我們?!睆垙硎荆咔槠陂g,這種祭掃方式比較方便,“大家不方便出門,這種服務和價格還是比較合理的,之后如果還保留這項服務的話,希望價格能再降一些?!?/span>
倡導文明祭掃
此前,民政部曾針對疫情期間祭掃活動發出通知,倡導綠色文明安全祭掃方式。民政部建議各地充分利用殯葬服務在線平臺,推進“互聯網+殯葬服務”,積極開發推廣網上祭掃、預約祭掃、遠程告別等在線服務項目,開通殯葬服務機構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等服務渠道,提供更加便民可及的殯葬服務。同時,民政部鼓勵通過網絡祭掃、網上時空信箱、小規模家庭追思等方式,降低實地祭掃人數及祭掃活動聚集感染風險。對確因特殊原因提出實地祭掃需要的,可提供遠程視頻祭掃等服務,滿足合理需求。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相關文明祭掃的大力倡導,網絡祭掃、線上祈福在我國多個省市地區已有實踐,原因有三點:一是可以保護環境,降低祭祀燃燒、丟棄可能導致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等;二是適用性強、方便快捷,網上祭奠可以讓大家突破時空的阻隔,隨時隨地對先人表示敬意和孝心;三是永久留念,網上祭奠可以把先人的文字資料及音像資料永久保存下來,隨時隨地可讓先人的音容笑貌重現眼前。大多數市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祭掃、線上祈福與現場祭掃并不沖突。祭掃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情感的表達,更重要的還應該在疫情防控的當下喚醒大家對美好生活的珍惜。
讓“云祭掃”成為新風尚
事實上,“云祭掃”并不是新概念,早在幾年前就已逐漸興起。
據記者了解,此前民政部曾明確提出,到2019年年底,6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實現業務信息化辦理,逐步開展遠程告別、網上祭奠、網上預約預訂等線上線下互動服務。到2020年年底,90%以上的殯葬服務機構綜合利用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服務熱線和呼叫中心等方式,為群眾提供規范、透明、方便、多樣的在線服務。原CSDN執行總編焦昕秋表示,網絡云祭掃可能會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公眾的更多需求。比如開通網絡直播,通過直播向逝者家屬展示祭掃現場詳情,幫助家屬實現遠程追思緬懷。親屬也可以進入加密的直播間,看到“代祭掃”的全程情況。直播中,家屬也可以留言祭奠,或可將錄播分享給家人和遠在異地的親屬,共同思念緬懷。
當下,抗疫戰尚未完勝,外防輸入依舊形勢嚴峻,人群集聚的風險仍不可小覷。疫情之下,人們雖然不能親自到墓碑前祭奠先人,但祭掃重在表達感情,不管在什么地方祭掃,只要有真摯的情感,同樣可以追思親人。而且在互聯網的連接下,寄語、獻花、點燭等網上祭奠服務同樣能傳遞人們祭奠先人的思緒,還能最大限度防范聚集性疫情,保住疫情防控成果,也能在不經意間推動環保、文明觀念的進步,助推文明祭祀新風尚的形成。
傳統節日之所以有綿延千載而不衰的強大生命力,是因為其能與時俱進,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傳承方式,無論傳承方式怎么變化,其精神內核自始如一。祭祀也是如此,相較于形式,內容更為根本。人們對先人的追思緬懷,同時也是對傳承濟世德業、弘揚優秀家風的美好期待以及對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的深深思考?!霸萍罀摺被貧w到清明的核心價值上,是值得大力倡導和推廣的祭祀方式。
清明時節,帶上一顆感恩、緬懷、敬畏、虔誠、沉思的心,通過網絡“云祭掃”,既可以表達對先人的追思之情,也可以撫慰和充實生者的精神和心靈。我們有理由期待,“云祭掃”不只是特殊時期的一種替代性祭祀方式,還將成為清明的新風尚。
聲明
與您距離更近!
中國信息化周報(信息化時代)
微信號:CIO360
官網:www.cio360.net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