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
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多半是看熱鬧的人。
作者:厚樸
本文為咪咕閱讀原創(chuàng)
“這人有病吧?!”
正在給孩子沖奶粉時,沙發(fā)那邊傳來了妻子的聲音。聽她說了半天,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董璇和高云翔的新聞。
事情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了。
兩年前,曾經憑借《羋月傳》中義渠王一角而大火的高云翔,在澳洲拍戲時被捕,原因是涉嫌在悉尼酒店性侵華裔女子。就在前幾天,法官當庭宣判高云翔無罪。至此,這場歷經兩年,多次庭審幾經周折的案子終于落幕。
妻子看了這個新聞之后氣到不行。
不過,她生氣的對象不是高云翔,更不是董璇,而是微博上各種 “好心人”,有病的“好心人”。
“我就說他們有問題吧?你看你看!”
第一種病人是“隱私偷窺狂”。
這里指的不是那種透過偷拍等非法手段偷窺的犯罪分子,而是千方百計地窺探別人的隱私,然后津津有味地到處宣講,拿來挖苦和傷害別人的人。
2018年,高云翔性侵案剛爆出的時候,網上的消息就鋪天蓋地了,諸多吃瓜群眾紛紛搬好了小板凳,就像盯著電視劇更新一樣,打了雞血般的等待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
一開始,董璇選擇相信高云翔,拋下一句“我相信他”。然后一邊帶著家人和孩子前往澳洲保釋高云翔,一邊接下大大小小的廣告代言和各種工作,就這樣,董璇一個人扛下了所有的事情。
這還得了?“隱私偷窺狂”們馬上開噴了:
“一個連自己下半身都管不住的男人,有什么可值得留戀的?他都明目張膽的出軌了,你還在為他籌錢,傻不傻啊?”
“原諒教主,呸!”
其實,那時候的董璇好像不管怎么做,在這些人眼里都是錯的。如果她第一時間就與高云翔離婚,那對不起,你是個無情無義的狠毒女人;而當她拼盡全力去挽救自己的丈夫時,又成了他們人口中的蠢女人。
他們根本不關心董璇過得怎么樣,只要自己說爽了他們就開心了。
不知道是不是這些人希望董璇離婚的“怨念”太深,天天對著流星許愿。2019年7月15日,根據一些營銷號傳出的爆料,董璇和高云翔已經離婚了。同年7月16日,有律師表示高云翔董璇已經于3月份離婚。
消息曝光以后,這些人跳出來說:這樣的男人,早就該離婚了啊?之前都在等什么呢?也太“賤”了吧?甚至還有人說董璇之所以拖那么久才離婚,其實是為了轉移高云翔的財產。
你說這些人是過的多么不幸福,老是用這種陰暗的思想去想別人?
董璇終于離婚了,按說這件事該消停了吧?結果,當高云翔無罪釋放的消息在社交媒體上傳開之后,他們又有話說了...
就像自己是“董璇的家人”一樣,他們紛紛跑到她的評論區(qū)喊話恭喜董璇,甚至希望兩人能夠復婚。或曉以大義,或娓娓勸說,或以情動人。
難怪妻子都氣笑了,恭喜?復婚?這些人腦子是不是有什么問題啊?別人離不離婚復不復婚的,你說跟他們有一毛錢關系嗎?
除了董璇高云翔,最近頗受這些人關注的還有劉濤和王珂。
3月24日晚上8點多,王珂被爆料突然刪除了大量微博。
于是乎,這幫人第一時間去王珂微博圍觀,只剩下18條。最近的一條是2019年7月份發(fā)的。
這還了得?“好心人”紛紛上線,化身福爾摩斯·柯南:難道兩個人真的產生婚變了?
結果第二天,有消息傳出來說王珂是因為把微博設置成了半年可見,才出現(xiàn)這種狀況。到了中午,王珂把這個設置取消了,所有微博都恢復了常態(tài),關于劉濤的微博,又全部可見了。
但有些人卻仍然在猜測,甚至搬出了各種證據:這兩個人早就不對勁了!
瞅這架勢,他倆要是不離婚,這些人絕對心有不甘。這閑吃蘿卜淡操心的,不累嗎?
其實不只是公眾人物,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種人。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打聽我們的各種隱私,然后捕風捉影的跟別人議論。在他們眼里,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問題,所有人都不懷好意,好像只有別人不發(fā)生點什么悲慘的事兒,他們就覺得各種不自在。
而一旦你有點不順時,他們又會跳出來:你看,我就說吧!
這種人,本質上不只喜歡窺探別人隱私那么簡單,他們習慣了把快樂建立在揭露別人的隱私上,更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他似乎并沒有什么很深的動機,腦子也不是特別好使,但他往往能掀起大大小小的波浪來。
他東家聽風,西家打梢,然后靠捕捉來的隱私,四下販賣,添油加醋,滿足他內心那一點點可憐的成就感——就是別人都驚訝于他的消息靈通,由此而產生的委瑣的快感。
惡心至極。
“多大點事啊,你要大度一點嘛~”
除了“隱私偷窺者”,還有一類人也很惡心,就是“大毒雞湯派”。如果說前者是真小人的話,這一類就稱得上是偽君子了。
他們嘴上經常說著一些特別崇高特別正能量的話,對于別人做的一些事情,總是會處在所謂的道德制高點上指點江山隨便評價;他們會打著善良大度、我都是為你好等各種名義“綁架”你,即使有些事已經觸犯到你的底線甚至傷害到你了,他們依然像個看破紅塵的世外高人一樣勸你要包容要原諒。
他們從來不會究其緣由,只會以一句“沒事的,你看開點”結尾。
當你在學校里被人欺負了,然后和人吵了一架,他首先說的是,如果當時你忍一忍不就太平了;當你厭惡那些烏煙瘴氣的工作環(huán)境時打算離開,他會說,你承受能力太差,也不夠寬容大度,而且格局也不夠大......
這些人,不過是一群無情的看客,除了看熱鬧便是閑言碎語,一旦自己攤上類似的事情時,就又是另外一副嘴臉了。
郭德綱說過的那句話特別有道理:我其實我挺厭惡那種,就是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這種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誰的生活沒有過痛,誰的心里沒有過傷?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過錯都能原諒,也不是所有創(chuàng)傷都能愈合的。都說時間可以治愈一切,但時間頂多是個創(chuàng)可貼,能治愈的只是皮外傷,入骨入心的傷害是永遠都無法釋懷的。
臉上云淡風輕,不代表心里沒有悲鳴;轉身走路帶風,不代表腿上沒有淤青;笑得沒心沒肺,不代表深夜不會痛哭。這世上根本沒有所謂的感同身受,站著說話不腰疼的,多半是看熱鬧的人。不是當事人,自然就不懂當事人的委屈和憤怒。
這個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 “天生不擅長原諒”。
前同事阿木就是這么一個“不擅長原諒的人”。
有段時間,因為工作的關系,阿木經常出差,不過時間都不算長。短則兩三天,長則一周。結果就在他出差的日子里,女友“激情犯錯了”,出軌了。
阿木后來回憶說,人有時候的直覺真的特別準。“我一直都是用電動剃須刀的,不過家里也備了一些手動剃須刀。我那天不知道哪根筋不對,就覺得電動剃須刀怎么都刮不干凈,然后就去臥室抽屜里翻找手動剃須刀。這一翻不要緊,翻出大事了。”
阿木說,自己記得特別清楚,從來沒開過封,但現(xiàn)在看到替換頭被用了兩個,“我當下就覺得不對了。”
很快,阿木的不安和懷疑就得到了證實。確認的那天,他把刮胡刀和其他證據放到了客廳的桌子上,發(fā)了個分手的微信給女友,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就離開了他們的住處。
當女友各種打電話發(fā)信息道歉求原諒時,阿木說自己真的不知道怎么辦,“這種事兒,你讓我咋原諒?”
還有幾個他們共同的朋友來勸和,說兩個人這么些年不容易,都快結婚了出了這么檔子事,那誰都知道錯了,你是個男人,要“大度”一點。甚至開玩笑一樣的跟他說“身上帶點綠,日子才能過得去。”
第二天,阿木就在網上買了幾桶綠油漆,分別快遞給了這幾位“好朋友”,附著卡片一張,上書:祝你一輩子綠到底,永遠大度。
“去他的大度!”然后,阿木在微信上徹底拉黑了他們。
生活里,并非所有的事都可以釋懷,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原諒的。能原諒的,不說原諒也會原諒,不能原諒的,哪怕說了一萬句原諒,也不會原諒。
遠離那些勸你大度的人,按自己的心意去決定是否原諒。懂得原諒可能是善良是大度,但不原諒也不一定就是睚眥必報,不一定是小心眼。畢竟,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難處,有自己的考慮和選擇。
“如果對方出軌了,你會選擇離婚嗎?”
除了上面提到的兩種人,董璇和阿木的經歷也讓我想到了另外一個話題。
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說起夫妻一起生活的一些瑣事。朋友說:“現(xiàn)在天天在家,要么大眼瞪小眼,要么各自玩各自的手機,兩個人連話都不說,彼此當彼此是空氣。我都恨不得他能出個軌,我倆至少能吵一架。”
我笑著問:“如果他真的出軌了,你會離婚嗎?”
她沉默了許久答:“如果沒結婚時,我肯定說死活都要離,但現(xiàn)在有了孩子,我還真不知道。”
估計很多人都會這樣想吧,都是為了孩子。如果離婚了,無論孩子跟誰,都避免不了在殘缺的家庭中長大。
但自己能放得下嗎?你第一次選擇了原諒之后,會不會在心底暗暗擔心:他會不會有第二次。
剛結束的熱播劇《安家》中,就有這樣的例子。
和妻子一起白手起家的富豪闞文濤在外面出軌了,還要給情人買房子打算金屋藏嬌。
妻子馮春華一開始選擇了隱忍,連丈夫給情人買房子這件事都忍了下來,原因就是為了他們的幾個孩子。原本以為闞文濤會吸取教訓,可結果卻繼續(xù)不三不四。
終于馮春華決定不再忍下去了,毅然和他離婚。
該如何面對另一半的出軌?
各種電視劇里曾經有過各種劇情和結果,各種書籍文章也給出過各種分析和建議。但我始終認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選擇,這個問題沒有最標準的答案。
有的人為了孩子甘愿選擇隱忍,哪怕心里不甘也寧愿自己苦吞;有的人愿意再給對方一次機會,相信自己這樣可以會換來對方的一心一意;還有的人即使嘴上說著原諒,可心里卻在時刻較著勁,前面的路過不去,身后的傷忘不了。
而無論選擇哪一種,在心里其實早已經留下巨大的傷疤。
就像 《飄》里說的那樣:
思嘉,我從來不是那樣的人,不能耐心地拾起一片碎片,把它們湊合在一起,然后對自己說這個修補好了的東西跟新的完全一樣。一些東西破碎了就是破碎了,我寧愿記住它最好時的模樣,而不想把它修補好,然后終生看著那些碎了的地方。
愛,是個美好的字眼,但也足夠殘忍。愿你只有甜蜜,沒有負擔。
寫在最后的話
寫完這篇稿子后,拿給妻子看。她愣了一會,問了我又像是問了她自己兩個問題:
你會不會出軌?如果對方出軌了,你會選擇離婚嗎?
我打了個哈哈,說了一句:你都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了,我跟誰出軌啊,不會。既然不會,第二個問題也就失去了前提,不予回答。
妻子“切”了一聲繼續(xù)啃甘蔗去了。
下來之后,我其實很認真的思考了這兩個問題。
我想跟她說:
我們結婚的時候,其實年紀都已經不小了,我34,你31。我們對彼此對婚姻對這個社會都有了一定的認識。我不會騙你說你是我的初戀,也不會騙你說我就像一張白紙,我有多么多么的純潔,從來沒有過這個沒有過那個。
我也不會糾結于你曾經的過去,因為那是只屬于你個人的部分。當然,如果你愿意和我彼此分享那些或開心或難過的經歷,我也很樂意。
而且,哪怕我們結婚了,我也希望我們能夠像周國平在 《愛情的容量》中寫的那樣, 既獨立,又依賴。
人格上獨立,情感上依賴。
比起“夫妻”這個充滿了法律意味的詞匯,我更愿意把我們的關系定義成“愛人”。我們彼此是因為愛才決定在一起組織家庭,而不是為了成家而成家,為了結婚而結婚。
我不敢去承諾未來一定會怎么樣,一定會發(fā)生什么,或好或壞。但我唯一能保證的是兩個字: 忠誠。
愛情是人生的珍寶,當我們用婚姻這只船運載愛情的珍寶時,我們的使命是盡量繞開暗礁,躲開風浪,安全到達目的地。好姻緣是要靠珍惜之心來保護的,珍惜便是緣,緣在珍惜中,珍惜之心亡則緣盡。
《憂傷的情欲》
作者 : 周國平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