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晚,一段“交警扮盲人帶導盲犬坐公交被趕,狗狗哭了”的視頻在網(wǎng)上引起關注。導盲犬主人稱這樣的事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而狗狗每次被拒和被罵,回來都要低落很久。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視頻中扮盲人的“莉姐”(化名)是山西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新聞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4月27日,莉姐告訴澎湃新聞,此次行為與她供職的單位無關,完全是個人公益行為。
“當時同行的是一位全盲視力障礙人士高老師,上車前就將殘疾人證和導盲犬資格證準備好,但司機根本問都不問有沒有,直接拒絕我們上車。”莉姐說。
視頻畫面顯示,“莉姐”戴上白色的眼罩,手牽一只導盲犬欲乘坐一輛公交車。上車后,公交車司機見“莉姐”手牽一只大型犬,不讓上車,稱“狗要是咬人怎么辦?” 莉姐在視頻中表示,導盲犬是經(jīng)過訓練的,不會咬人后,司機仍要求下車。
莉姐表示,在多次向司機溝通,導盲犬是有權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仍遭司機拒絕,最終她和高老師牽著導盲犬下車。
為何要做這樣的一次“實驗”?
莉姐表示,因為疫情恢復之后,一些違停車輛占用了盲道,不僅給盲人出行增添了麻煩,也給正常人通行帶來麻煩,她想切身體會一下,當盲人遇到違停車輛占用盲道時,怎么去通行。
莉姐稱,事發(fā)時位于太原市的商業(yè)區(qū),附近違停車輛較多。最初想在周邊乘坐出租車,但打了好幾輛出租車,司機不讓上,實在沒有辦法,她和高老師一同乘坐公交車。
下車后,莉姐看到高老師的導盲犬“淘寶”趴在地上一動不動。“看起來非常難過,還發(fā)出哭聲,我和高老師也都哭了。”莉姐稱。
莉姐介紹,盲人出行左手是導盲犬,右手是盲杖,盲杖可以幫助盲人判斷前方有沒有障礙物,而導盲犬能夠幫助盲人繞開障礙物。“但是現(xiàn)在的實際情況是他們(盲人)牽著導盲犬,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會面臨各種各樣的矛盾與沖突。”
有網(wǎng)友質疑莉姐的行為涉嫌炒作,莉姐回應稱,希望大家關注到盲人出行困難的實際問題。
澎湃新聞在山西省交通運輸廳官方網(wǎng)站查詢發(fā)現(xiàn),《山西省城市公共客運條例》第四章三十二條禁止危害或妨礙城市公共客運運營安全的行為,第(五)項明確規(guī)定,禁止攜帶動物乘車,導盲犬除外。
27日中午,山西省太原公共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宣傳部吳姓部長回應澎湃新聞稱,對于該司機,會被扣罰一定工資,此外會加大員工培訓力度。
關于導盲犬
公開資料顯示,導盲犬是經(jīng)過嚴格訓練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種。經(jīng)過訓練后的導盲犬可幫助盲人去學校、商店、洗衣店、街心花園等。它們習慣于頸圈、導盲牽引帶和其他配件的約束,懂得很多口令,可以帶領盲人安全地走路,當遇到障礙和需要拐彎時,會引導主人停下以免發(fā)生危險。
最常見的品種為拉布拉多、黃金獵犬、德國狼犬、貴賓犬〈不是臺灣常見的迷你品〉,或是有計劃育種而交配的。在中國,一般接受導盲訓練的小狗分屬兩個犬種———金毛獵犬和拉布拉多犬。據(jù)介紹,“這兩種狗體型適中,便于牽引;性格溫馴平和,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不會隨便離開自己的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導盲犬的培訓過程長達18個月,綜合費用達2.5-3萬美元。導盲犬的工作壽命可達8-10年。培訓是從小狗出生后2個月就開始了。
根據(jù)我國《殘疾人保障法》第五十八條和《無障礙環(huán)境建設條例》第十六條規(guī)定,盲人攜帶導盲犬出入公共場所,應當遵守國家有關規(guī)定,公共場所的工作人員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提供無障礙服務,但實際發(fā)展卻有些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