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30日零時起,北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由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并相應調整相關防控策略。
此次調整后,返京還要隔離14天嗎?住酒店還要核酸證明嗎?快遞能否進小區?口罩要不要接著戴?長安街知事梳理了相關政策要點,市民關心的大部分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進京出京
對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正在居家或集中觀察的,可以解除觀察,不包括境外、湖北及其他高中風險地區返京人員及隔離人員。
入住賓館酒店的,可憑借健康寶“綠碼”辦理手續,不再要求提供核酸檢測證明,但要加強健康監測。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建議北京市居民不去境外出差旅游,不建議去國內近14天內有病例的中高風險地區出差旅游,對來自中高風險地區來京人員堅持醫學觀察14天。
社區管理
對于非本小區居民持健康寶“綠碼”并登記后可進入小區探親訪友。
快遞、外賣、鮮奶配送、家政服務、房屋中介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持健康寶“綠碼”并登記后可進入小區。
征得鄰里同意后,裝修人員可持健康寶“綠碼”登記后進入小區。
上述人員須按要求嚴格落實防疫措施。對于重點群體,繼續加強社區管理。
對入境人員繼續全部實行14天集中觀察,并進行核酸檢測,集中觀察期滿后,應再延長進行7天居家健康觀察。
對湖北省(含武漢市)進京人員,繼續實行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措施。
對中高風險地區進京人員或前往中高風險地區出差返京人員,繼續堅持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
交通運輸
按照安全有序、由近及遠、分區分類的原則,逐步恢復北京的省際客運班線,現行恢復途徑和終到地均為低風險地區的客運班線,暫不恢復中高風險地區的客運班線,待中高風險地區降為低風險時,適時予以調整。
湖北(含武漢)地區返京人員繼續按照此前方式,保持有組織、“點對點”、全程閉環管理工作機制不變。其中,武漢返京人員繼續實施返京前7日內先行核酸檢測合格后,再行購票或公路通關措施。
公路進京要進一步優化公安進京檢查站聯合查控方式,實行常態化測溫,繼續實行外埠小客車辦理進京證一律通過網上申辦方式。
機場口岸方面,繼續保持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機制不變,繼續保持境外入境進京人員健康管理措施不變。
公園景區
公園、景區實行分時段預約限流,遠端疏導等防控措施,有序開放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室內公共場所,并有效實行預約限流措施。
室內外體育健身場所按照“兩先兩后”原則分類開放,暫不開放籃球、足球、排球等對抗類運動項目;對地下空間體育健身場所、游泳館等暫不開放;各影院、KTV、小區內外棋牌室娛樂室暫不開放。
有序恢復養老機構服務秩序,嚴格封閉管理,全面恢復社區養老服務驛站居家養老服務等為老服務項目。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五一”出游盡量到郊區戶外空曠、人員稀少的地方踏青、散步、鍛煉,盡量避開熱門景點或景點的高峰時段,在景區要有序排隊,保持人際距離,盡量不去人員密集、空間狹小、環境封閉、通風不良的場所,不建議多人聚餐。
佩戴口罩
以下人群和場所需要繼續堅持戴口罩:
(一)重點人群
1.新冠肺炎確診病人、疑似病人、無癥狀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人員,康復期出院病人,以及入境人員(從入境至隔離期滿)。
2.居家隔離或健康監測對象及其共同生活的家人。
3.出現發熱、咳嗽、咽痛、鼻塞、流涕、打噴嚏等有呼吸道癥狀的人,或與上述人員接觸的人。
4.孕產婦、兒童、65歲以上老人、患有慢性基礎疾病、抵抗力較低等體質弱并需前往公共場所的人員。
5.赴醫院就診或陪同他人赴醫院以及探望病人的人員。
6.看護老人、嬰幼兒和長期臥床人員的家庭護理人員。
7.醫療衛生、安保執法、公共服務等頻繁接觸不同人群的工作人員。
8.乘坐各類公共交通工具或公用電梯的人員。
(二)重點場所
1.社區和單位進出口等人員密集區域。
2.汽車站、地鐵站、火車站、機場等公共交通場所。
3.商超、賓館、批發市場、銀行網點、業務大廳、餐飲行業、美容美發等商業服務場所。
4.展覽館、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服務場所。
5.養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等相關特殊場所。
6.人員密集、通風不良的辦公區域、會議場所、生產作業區域。
7.與不了解健康狀況的人員接觸距離小于1米的任何環境或場所。
(三)學校校園
1.教室內的授課教師和聽課學生。
2.校內教職員工,含后勤保障、保潔、安保人員。
3.進入校園內的外來訪客。
二級應急響應下,除以上規定的重點人群、重點場所和學校校園限制措施外,戶外環境原則上可不戴口罩或根據自身狀況決定。口罩在弄濕或弄臟時及時更換,廢棄口罩不隨地亂扔,放置隨身塑料袋中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北京市疾控中心提醒:日常生活防護仍不可麻痹大意,堅持把各項防控舉措融入日常生活,隨時注意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常通風、不聚集、注意咳嗽禮儀等健康習慣,外出如洗手困難,可攜帶免洗手消毒液。
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從現在到4月30日的零時,北京市依然按照現有的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執行,不能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