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長時間里,雖然中國擁有著數量眾多的海上軍艦,但這些國防重器卻只能依靠地面指揮調度,導致中國海軍遠海作戰的優勢無法淋漓盡致的展現。但在當年,隨著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號的入役,這樣的情況開始出現轉變。作為解放軍海上戰略機動力量的核心,遼寧艦能夠統領中國海軍艦隊,強化祖國海防實力,是中國奔向“藍水海軍”夢想路上邁出的一大步。
憶往昔崢嶸歲月,中國閱艦式上,遼寧艦如眾星拱月般亮相之時,可能沒有人會想到,當初打造這一國之重器的副總設計師竟然是位80后,更為驚嘆的是,他在投身遼寧號初期設計工作時,才只有25歲。不僅如此,他還是我國首艘國產航母總師系統中最年輕的一員,并參與過部分海軍第三代艦艇研制工作。他就是中船重工第七〇一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王碩威。
王碩威,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學院。入職10多年間,始終勤勉如初,之后因專業技術出眾,被選為“遼寧艦”電磁兼容設計的主要負責人。要知道,電磁兼容設計是保障航母戰斗力的重中之重。盡管,當時國內既無經驗更無圖紙可以參考,但王碩威還是帶著一支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設計師隊伍,打破僵局,開辟出一條自創的道路。
整整7年時間里,王碩威和團隊查閱相關資料文件高達數千份,進行了數百次聯調試驗,不僅提出航母電磁兼容性1∶1陸上聯合試驗,還在很多關鍵技術上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最終,為祖國“遼寧艦”的順利交付立下汗馬功勞。俄方相關專家,都對中國遼寧艦的改造和國產航母的設計,表示出極大的贊賞和欽佩,并毫不吝嗇的夸贊王碩威是一位“國寶級”天才。
然而,每個天才的背后,也都曾付出了無數汗水。身處新時代的青少年,應該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無論選擇哪一個行業,王碩威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精神都值得學習。畢竟只有經得住時光洪流的洗禮,才能夠讓平凡的生命綻放出最耀眼的光彩。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