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兩天網絡上盛傳與人酒吧起沖突,王思聰昨晚在微博稱,要把造謠的營銷號全告了。這個事情起源于,很多媒體公眾號爆料王思聰520當天在酒吧與人發生口角沖突,但沒有動手就離開了。
當然,吃瓜粉絲們會立刻激動興奮,加油打氣,群體的情緒開始顯現出來,而且正能量爆棚,營銷號們估計已經在瑟瑟發抖。
那么,王思聰為什么有信心去告這些營銷號造謠呢?
首先,可能是這些公眾號報道的沖突事件本身就不存在!
這當然就是惡劣的造謠。如果確認不是王思聰本人,那么這些營銷號必然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而且,從那些號發出的照片看,人物場景比較模糊,很難確認就是王思聰本人。從推理上講,眼下疫情還未完全過去,王思聰本人會冒風險去酒吧這樣的公共場所么?
這么分析的話,這些公號所發出的圖片和新聞,恐怕真的要確認一下真實性了,這可能是王思聰要采取措施的第一個原因。
其次,王思聰本人確實去了酒吧,但是公號報道的事件細節不準確!
從這些圖片上看,很難分辨現場雙方到底是沖突還是友好交流。如果公號們指鹿為馬,把黑的說成白的,把人家的友好交流說成沖突,那么這也是造謠,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當然,其它細節報道錯誤,也可能是證據。
二
王思聰要告營銷號造謠,讓人想起不久前一篇“哈薩克斯坦渴望回歸”的自媒體文章。
從道理上講,這兩個事確實有共性,都是自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語不驚人死不休,要實現病毒式傳播效果,實現廣告收益的目的。
媒體的主要盈利來自于廣告,但是這是有底線的!比如《XX國華商太難了!》這種亂造、毫無事實底線支撐的“爽文”,故意在文章中“打雞血”,迎合少數人的蒙昧心態,有的還充滿狹隘民族主義,非常容易產生誤導。
這些公號不僅被封,文章被刪除,而且有關運營人員也被處理。
也就是說,王思聰告這些營銷號,是有案例依據的!
三
解決問題需要治標,不能只是治本。封掉營銷號很簡單,可是如何“刪掉”那種無所不用其極的逐利思維?
不管是造假也好,“爽文”也好,它們的共性都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通過夸大甚至造謠來推動網民情緒,收割流量變現。在法律介入的同時,還需要弄清為什么人們會對夸張的新聞感興趣,嘩眾取寵會吸引眼球。
這個問題就要回到人性的認知和把握問題。
當下的商業模式,講究的是順人性,也就是順從甚至是放大人的情緒和本能。其依據是,食色性也,人性本身就是 “貪嗔癡”,是永遠不變的鐵律。所以,很多商業模式,基本上都建立在這個邏輯上。當然,營銷號們不例外。
這種利用甚至放大人性弱點的商業運作,給每個人都形成挑戰。在看似歲月靜好,我們無時無刻不在面對情緒和物欲的滄海橫流沖擊。這種沖擊,考驗著每個人心性和精神力。
這種商業邏輯的傷害遠不止體現在營銷號對公眾的誤導,優秀的大學生被現金貸迷惑而導致家庭受到拖累,孩子沉溺于玩游戲而花掉父母的血汗錢,智慧的公司高管們犯下低級錯誤,前程遠大的優秀官員因腐敗而落馬,幾乎所有人都會因拖延癥而耽誤工作。
就在剛剛,全國人大代表宋文新也從自己的角度對粉絲“飯圈文化”提出了顧慮,認為應該關注未成年人的追星問題。
從根本上看,這些都是信奉貪嗔癡商業邏輯產生的后果。
所以,商業邏輯必須在這個方面進行反思和補課,商業不是要利用人性弱點賺錢,而要通過“去惡揚善”賺錢,通過發展人性優點賺錢。所有的商業,包括營銷號們,需要明白這個道理。
我們知道,人性中除了貪嗔癡,還有“戒定慧”,還有修身齊家的古訓,也就是克己。
克己是中國優秀的文化基因,在百科中有專門對克己的全面解釋。克己也是著名三國殺游戲中呂蒙的段位,值得游戲愛好者們好好揣摩。
克己是古代名士王陽明最為信奉和推崇的人生法則。王陽明說:“人須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如果不能克己,那么一個人就會一點點甚至瞬間墮落,最后導致個人重大的損失。比如在酒吧沖突中,如果順著大多數人的本能,可能會釀成非常惡劣的事故出來。
老子也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海明威也有一句名言:真正的高貴不是優于別人,而是優于過去的自己。這都是在說,戰勝自我才能實現自我成長,才能張弛有道,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并獲得更大的自由。
如果每個人都能不同程度的克己明智,那么商業運行的底層邏輯不得不改變,就會從利用人性弱點轉向“去惡揚善”的方向上來。
四
克己能力的不同,心性和精神力的段位也不同。好的心性,來自于人生經歷和刻意的訓練。
我們現在情緒和本能欲望的放大,社交網絡難辭其咎。但是,社交網絡鼻祖推特CEO多西有一個習慣,就是早晨起來冰浴。是不是聽起來都冷?
延遲滿足,刻意地讓自己走出舒適區,進行克己和抵制誘惑,會養成一種淡定從容的精神氣質,也是時尚意義上“很酷”的氣質。
克己能力是我們當下稀缺的青年氣質。未來的精英,必然是從能夠良好克己的人群中產生。
克己能力訓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遵守著復利法則。要重視行為和心理上的微小改進,因為每天重復的微小提示在心理和行為上會產生巨大的累積效果,這是認知心理學和行為金融學的重要結論。用數學公式可以表示為:
也就是說,如果每天鞏固1%,一年下來就是接近38倍;如果每天鞏固2%,那就是驚人的1377倍!反之,如果每天松懈1%甚至更多,一年下來所剩無幾。
每個人都要明白這個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小不忍則亂大謀”。一念之間獵奇欲望和貪婪,成仁成魔就有了定數,這是非常可怕而殘酷的鐵律。
如果圍繞設定的“小目標”,按照上面的復利公式,從小處著手,如職場情緒、工作節奏、個人習慣甚至考試等易犯錯的方面,嚴格執行,可以實現驚人的收獲!
在這個過程中,“反人性”產生的單調和乏味是不可避免的。但你要知道,你這是在打造更好的自己!
當下,企業管理出現的最新趨勢是OKR(objective and key results,目標和關鍵結果)原則。很多公司已經意識到了KPI考核的弊端,百度已經全員實施OKR,替代了KPI考核。
個人也可以把OKR當成一種工具,按照OKR原則,不斷提升自身的克己能力。
實施中,采取的手段和行動要行動明顯可以做到,要切合實際并進行量化;要簡單易行,每日一次,防止懈怠;獎勵自己的堅持,鞏固成果。
當克己的心性和精神力達到一定段位,那些自己都覺得愚蠢的錯誤會大大減少,那些刻意堅持會成為自然,起初的不適和痛苦會消失,一切都在進行著良性循環,流年笑擲,未來可期。
在這種情況下,營銷號的逐利動機將發生良性逆轉。因為大家的克己和明智,所有的商業都將向市場奉獻出對人更有益處的產品和服務。這就是未來營銷號發展方向的不二選擇。
注:轉自騰訊網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