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
在古時,端午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歷朝歷代,都有過端午的習慣。每逢端午,文人墨客都賦詩作文,或懷古,或抒情,各有其心情。
在他們筆下,端午節是怎樣的呢?
我們通過10首詩詞來了解下吧!
- 端午時,陸游吃粽子,插艾蒿,十分高興
《乙卯重五詩》
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個端午節,陸游71歲了,他在家鄉紹興鄉村,此時此地,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有的只是節日的氣氛,有的只是淳樸的民風。更何況,石榴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盛開了呢!此情此景,怎一個“好”字了得!
端午佳節時,有一個閑適的心情,能和家人圍坐暢飲,已是十分幸運了。
- 端午節時,劉禹錫看了一場熱烈的龍舟比賽
《競渡曲》
唐·劉禹錫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揚桴擊節雷闐闐,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耆鬣動,螮蝀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鳴余勇爭鼓舞,未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縱觀云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
這首詩記敘的是沅江一次賽龍舟的活動。在州刺史的主持下,各隊龍舟決一勝負。勝者歡欣,敗者沮喪。
比賽過后,女子在水中嬉戲,與岸邊彩旗相映生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生趣。
熱烈的龍舟比賽,和炎炎夏日正好相配。在水中,盡享暢快和清涼,何樂不為呢?
- 歐陽修筆下的端午節,恬淡閑適,令人向往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
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
葉里黃鸝時一弄,
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這個端午節,歐陽修應友人之邀作客,即席寫下此詞。
上片描寫端午節的風俗,用“榴花”、“楊柳”、“角粽”等端午節的標志性景象營造了端午節喜悅的情緒,下片描寫端午節人們沐浴更衣、飲雄黃酒驅邪的場景。全詞寫仲夏風光及端午風俗,充滿著愉悅歡快的氣氛。
端午佳節時,能和知交友人一起共飲,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 端午節時,殷堯藩感慨人生易老,年華易逝
《端午日》
唐代: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年少時,每逢佳節總愛生出許多情感,現在老了,誰還有心思平白無故去感慨萬千;不想跟從效仿懸掛艾草和驅邪符的習俗,只希望飲一杯蒲酒,共話天下太平。
鬢邊的白發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紅錦般射目,年年應節而開;在歲月面前無論是圣賢還是愚人都是瞬息過客,誰知道有幾人湮沒無聞,有幾人名垂青史呢。
每到節日時,就會想到上一個節日的情景,不自覺地就會感慨時光。
時光總是留不住的,我們唯有珍惜。
- 端午節時,杜甫獲賜新衣,歡喜異常
《端午日賜衣》
唐代: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這首詩是杜甫任左拾遺時所作,端午佳節,杜甫被賜了一件新衣,他非常高興,寫下此詞。夸贊新衣美麗,料子好,意在感謝皇帝的恩德。
香羅衣是細葛紡成,柔軟得風一吹就飄起,潔白的顏色宛如新雪。正當酷暑,穿上它清涼無比。宮衣的長短均合心意,終身一世承載皇上的盛情。
古時,端午佳節的習俗很多,賜新衣,或許是唐代宮廷的端午習俗吧!
- 端午節時,文天祥寫詩明志,赤子忠心
《端午即事》
宋代: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見,新知萬里外。
丹心照夙昔,鬢發日已改。
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德祐二年(1276),文天祥出使元軍被扣,在鎮江逃脫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謠言所誣陷。為了表明心志,他憤然寫下了這首《端午即事》。
文天祥寫到屈原,他說我想要從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較遠。文天祥想通過屈原對楚國的忠誠來訴說自己內心的赤膽忠心。
有的時候,美好的佳節,總會被一些不順心的事情所打擾,但是,人生,仰不愧于天,俯不慚于地,就是大丈夫。
- 端午佳節,蘇軾填詞表達對朝云的愛戀
《浣溪沙·端午》
宋代: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宋哲宗紹圣二年(1095年)端午,是時,東坡被惠州已是第二個年頭了,在端午節這個團聚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侍妾朝云,于是作此詞送給她。
詞上片寫端午節的習俗活動,下片,寫詞人與朝云的端午活動。
“佳人相見一千年”是一句極致的表白,我想和你天長地久,同過端午一千年。
端午佳節時,有人坎坷時,有一個知己一直陪在身旁,將會給人多么大的安慰呀!
- 端午節時,李之儀旅居客舍,寂寞難當
《南鄉子·端午》
宋·李之儀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巢燕引雛渾去盡,銷魂。空向梁間覓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無人載一樽。
唯有鶯聲知此恨,殷勤。恰似當時枕上聞。
這一年的端午節下著小雨,詩人獨自一人,比較冷清,回憶往日的熱鬧時光。旅居在外的詩人在端午節沒有友人的陪伴,喜悅的事情只有自己一人享受。
寂寞孤獨,是李之儀此時的心情。
總有一個節日,需要我們獨自度過。成長的過程之一,就是承受孤獨。
- 端午節時,文秀懷念屈原,感慨他的冤屈
《端午》
唐代: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屈原一生忠于楚國,是一個令人敬佩的愛國者。他受屈而死,受到無數人的懷念。
我們過一個節日,總是要知道是為何。而屈原的愛國精神,正是端午文化的內核,值得我們代代相傳。
- 端午節佳節,舒崸贊頌屈原,抒發心志
《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細纏五色臂絲長。空惆悵,誰復吊沅湘?
往事莫論量。千年忠義氣,日星光。
離騷讀罷總堪傷。無人解,樹轉午陰涼。
舒頔是元代詩人,一生忠于在元朝,他處于元明之際,入明不仕。這首詩作于明朝建立后的一個端午節。
詩人描繪了荊楚之地的端午風俗,喜慶熱鬧,在熱鬧之外,詩人卻惆悵:還有誰記得屈原呢?看著《離騷》,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
詩人以屈原自比,表達自己忠于元朝的堅持。
千百年來,屈原作為一個愛國者,得到無法的贊譽,許多人學習他的愛國精神,使得愛國精神代代相傳。
端午佳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心情。
也許你的很快樂,愿你快樂長長久久;也許你有些傷懷,沒事,吃完粽子,再重新開始。
端午佳節,祝你端午安康!
有書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