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時間6月19日,多家德國媒體報道,受新冠疫情影響,寶馬集團將裁員。
報道稱,在全球汽車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即使寶馬集團已將3.4萬個崗位調整為短時工作制,但依然不足以維持正常的收支平衡。經過數周協商,寶馬決定進行2008年以來首次大規模裁員,此次裁員的規模為6000人。
“不是裁員。”寶馬中國相關人士今日對記者表示,這塊主要是對快退休的鼓勵提前退休,25歲以下的鼓勵去讀書上學,公司會給一定費用支持而且保證畢業了再回公司上班。另外,還有一些措施是根據德國的勞動法,延長在職人員工作時間,減少臨時工和額外雇員人數等。上述相關人士還稱,通過以上這些措施控制2020年的員工總數,今年年底時人數應該比去年少些,但這些措施并不涉及中國市場。
記者從寶馬集團官網注意到,德國時間6月19日,寶馬集團在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管理層與工會就“均衡的人力資源一攬子措施”達成了一致,減員將通過人員流動和同公司自愿達成協議的方式實現,以幫助寶馬更有力地應對外部沖擊和市場波動。寶馬方面稱,這將在短期內幫助改善公司的收益,從長遠來看也將保持創新能力。
盡管多家汽車廠商已恢復了在歐洲等國的汽車生產,但疫情對海外車市的影響依然較大。歐洲汽車生產商協會(EAMA)發布的數據顯示,歐洲5月份新車注冊量為62.4萬輛,同比下滑57%。今年5月份,寶馬方面預計疫情的最嚴重影響將在第二季度顯現,該公司將在第二季度出現虧損。大眾汽車和戴姆勒也公開表示,將在第二季度陷入虧損。寶馬集團CEO齊普策今年5月份還曾警告稱,盡管中國車市出現反彈,但歐洲和美國的需求復蘇非常緩慢。齊普策認為,對于2020年的預測“看起來黯淡”,2021年也不確定。
此外,德國時間6月19日,寶馬宣布暫停其與戴姆勒合作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項目。寶馬在公告中表示,兩家公司一致同意應當致力于雙方當前的發展道路,可能包括與現有或者新的合作伙伴進行合作。雙方認為,鑒于建立共享技術平臺所需的費用,以及當前的商業和經濟狀況,現在并不是成功實施合作的一個合適的時機。不過,雙方強調保留今后重啟這一合作的可能性。今年以來,福特汽車公司也已宣布將其自動駕駛汽車商業服務推遲到2022年,通用汽車則關閉了旗下Maven汽車共享服務。
5月以來,就有多家車企因受疫情影響而宣布減薪或裁員。從5月1日起,福特汽車首席執行官吉姆·韓愷在給福特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該公司前300名高管將推遲20%~50%的薪酬,以應對疫情期間的現金短缺。雷諾計劃在全球裁員約1.5萬人,其中法國裁員約4600人,同時,這也是雷諾未來三年20億歐元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日產汽車則計劃在全球裁員2萬多人,這將是自1999年日產復興計劃后的最大規模裁員。此前,奧迪曾宣布將在2025年前裁減9500個崗位,戴姆勒計劃到2022年底在全球裁員逾10000人,相當于其全球員工總數的3.3%,同時計劃擴大提前退休計劃,并提供買斷方案以減少德國的行政人員。
在中融創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曹鶴看來,裁員降薪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而減少人力成本也是全球主流車企應對利潤下滑等不利因素影響的重要方式。當前,全球汽車產業形勢較為嚴峻,而原料的價格、物流成本、零部件采購成本等幾乎沒有下探的空間。技術是車企的核心競爭力,車企選擇將大量資金投入新技術領域,就需要在其他方面來減少支出。
相關新聞>
李斌: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銷量較去年減少10%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6月20日至21日通過云直播的形式舉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出席會議并發表演講。
談及疫情對整個汽車產業的影響,李斌表示,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都很大,從汽車行業來看,中國是全球第一大生產國和銷售國,疫情對車行業的(負面)影響從2月開始顯現,中國汽車銷量從5月開始逐步恢復,并出現增長。
“2020年1月至5月,整個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6%,比去年同期少賣了216萬臺。”李斌說,216萬臺差不多是中國全年銷量的10%。
李斌表示,預計全年中國的汽車產銷量和去年相比將出現至少10%以上的跌幅。
李斌表示,不僅僅是在中國,歐洲、北美等地區在3月以后受到疫情影響,歐洲和北美汽車產業的損失大約在1000億美金左右,后續影響還是難以預料。
談及疫情將對汽車行業帶來的變化,李斌認為汽車行業將會有以下三點變化:第一,出于減少線下接觸的需求,用戶更傾向于在家充電,而不是去加油站。因此,智能電動汽車在用戶行為習慣的改變下,普及速度會加速。
第二,疫情會推送企業行業銷售、服務模式的進一步“云端”化。例如,2月份開始由于現在銷售不可以進行,蔚來汽車在線上做了多場區域化的直播,直播賣貨的興起在平臺上也有所顯現。
第三,毫無疑問,疫情會加速傳統汽車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傳統車企也將更加重視數字化。
信息來源:第一財經、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