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梅子
從綜藝節目《婆婆和媽媽》到《乘風破浪的姐姐》,伊能靜一次又一次被送上熱搜。
在最新一期訪談節目《定義》中,伊能靜談到了女性價值,又被送上了熱搜。
在采訪中,伊能靜表示拒絕定義女性,“剩女”和“姐姐”都不該是女性的標簽。
除此之外,伊能靜還談到了女人做家庭主婦、女人價值的實現等一些現實的問題,不得不否認,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深思。
01.做家庭主婦,不是女人唯一的選擇
不知什么時候起,“家庭主婦”似乎成了一個貶義詞,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本身,都不愿意提起這個詞。
有人說,家庭主婦是一種高危職業,應慎重選擇。的確,在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羅子君就是活生生的一個例子。
羅子君在結婚后,聽從丈夫陳俊生的甜言蜜語,辭了工作,在家里相夫教子,每天的工作除了帶一下孩子,就是護膚保養,再者就是側敲旁聽老公有沒有出軌。
雖然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但好景不長,最終陳俊生還是出軌了同公司的女同事——凌玲。
在羅子君得知自己的丈夫出軌后,從開始的不接受,到后來的爭奪撫養權,羅子君漸漸清醒了過來。
為了有一份穩定的收入來源,她不得不重返職場,從推銷化妝品、賣鞋子等底層工作做起。
羅子君放下身段與面子,一步一個腳印,耐心的想向他人學習著,再后來,在閨蜜唐晶及唐晶男友賀涵的幫助下,羅子君通過自己的努力,換了更好的工作,再次升職加薪,為自己贏回了一席之地。
這時候,深陷二婚家庭矛盾的陳俊生,看到如此在職場上意氣風發的羅子君,似乎后悔了,忍不住對那個自己曾經嫌棄過的女人投去了欣賞的目光。
羅子君在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作為一個女人,我們有權利選擇回歸家庭,但是,我們也應當有能力在社會上立足。
家庭主婦并不是一個不光彩的職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成為家庭主婦,都應該受到尊重,受到理解。
經營一個家庭,就如同經營一間公司一樣,任何崗位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如果人人都能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那這間公司的經營必定是成功的,那這個家庭的經營也必定是和諧的。
02.女人的價值,不是嫁了男人才有
有人說,嫁人,是女人第二次投胎。
因此,在如今物欲橫流的社會上,不少女孩子的擇偶標準也越來越統一——“高富帥”。
就像伊能靜所說,女人并不是嫁人才有價值,作為女性,我們也不應把自己所有的抱負都放在另一半身上。
完全依附他人,不僅容易成為別人的累贅,更多的是容易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朋友蘇蘇,就是我們口中那些比較現實的女孩。
從25歲開始相親,到如今的28歲,一共相了十幾個男孩子,這些男孩子當中,也有不少條件挺好的,但都沒能入她的眼。
直到后來,親戚又給蘇蘇介紹了個對象,相對于前面介紹的男孩子,這個對象的年紀稍微有點大,是一位比蘇蘇大16歲的離異中年男人。
這位男士因為前期把太多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導致家庭出了問題,在與妻子離婚后,妻子帶著女兒改嫁了。
因為年紀相差比較大,我們所有人都認為蘇蘇與他是不可能成的,但是萬萬沒想到,在交往了幾次之后,他們居然在一起了。
蘇蘇說,正好他要找個人成家生孩子,而我,恰好要找個可以讓我不用工作的人,各有所需,何樂而不為呢?
在交往了大半年之后,蘇蘇他們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在不用上班工作的這段時間里,蘇蘇天天刷著丈夫的卡跟朋友一起吃喝玩樂,各種買買買。
可是,在蘇蘇懷了孩子,生了寶寶后,發現自己過得生活與意愿背道而馳,每天除了帶孩子就是逛菜市場買菜做法,于是慢慢對丈夫產生了抱怨。
從開始的每周一小吵,到后來的每天一大吵,丈夫也對蘇蘇的行為忍無可忍,直到最后,他們不得不已離婚收場。
婚姻,不是一場交易,更不是通過他人實現自己人生目標的渠道。
如果步入婚姻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單純,那從始至終,這樣的婚姻也不會幸福。
女人價值的實現,不在于嫁人,男人價值的實現,也不在于娶妻,只有靠自己的能力迎來的東西,才真正屬于自己。
03.做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伊能靜16歲出道,35年演藝生涯,如今52歲,卻依然站在舞臺上跟30+的年輕女性一起比拼,這種心態也是蠻讓人佩服的。
這就如她在訪談節目中所說道的,不要依附于他人,一定要做自己,知道自己是誰。
其實,在網絡上面,噴子們對伊能靜并不友好,伊能靜自己也吐槽到,自己是被黑的大紅大紫,不過也沒關系,做自己就好。
伊能靜的原生家庭并不太好,父親早逝,導致她缺乏安全感。
在情感上,伊能靜也并不一帆風順,在第一段婚姻中,伊能靜十分依賴前夫庾澄慶,如抓住救命稻草般,希望庾澄慶可以將自己從原生家庭的苦痛中解救出來。
只可惜這段感情讓雙方都太累,沒走到最后,最后這段維持了9年的婚姻也畫上了句號。
好在伊能靜敢愛敢恨,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在遇見第二任丈夫秦昊后,又重新找到了愛情,并生下了個可愛的女兒,心甘情愿回歸家庭,做個好媽媽。
不在乎他人的看法,不在意他人的惡評,顯然,伊能靜是個堅持做自己的人,也正因為這樣,才有了現在幸福一家四口的生活。
其實,我們也應當這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內心在想什么,在不觸犯他人的利益下,我們也應當堅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人這一輩子,說長也不長,一眨眼,幾十年就過去了,如果我們活在他人的想法下,最終的我們,后悔也許會比快樂多,因此,改變自己的態度,早點認清自己才行。
為自己而活,是一種技能,愿我們每個人都早點掌握這種技能,做個快樂的自己。
(該內容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