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邊境沖突之后,即使通過談判雙方都表達了想要平息事態、不想擴大影響的意思。但是觀察印度近期的所作所為,明顯是嘴上一套又做著另一套,不僅完全沒有撤軍的意思,反倒更快的往邊境增兵,而且開始大肆修建道路、橋梁以及隧道等基礎設施。在與我國發生沖突之前,印度絲毫沒有重視邊境地區的建設,因為基建是一個費錢收益又慢的項目。好高騖遠的印度自然看不上。那么為什么現在要開始如此著急的修建道路等設施呢?
因為局勢升溫后印度才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及時的將物資以及武器裝備運往前線地區。為了方便印軍運送更多士兵和武器設備到達邊境,印度出乎意料地僅花了72個小時,就搭建完成了一座可以幫助印軍更方便的到達實際對峙地區的橋。結果建的快塌的也快,沒兩三天就塌了。
印度臨陣才開始磨槍,緊趕慢趕的開始修路搭橋,但是說實話,原本印度的干事效率就不高,就算是用42年修建的大壩在啟用不到一天后就坍塌了,甚至將錯誤歸咎于老鼠。此次用三天就修建完了一座橋,且堅持了三天才塌可以說進步很多了。但是印度依舊不死心,向工程兵們下了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價盡快修好這座橋。印度人這次為什么如此著急地要修復這座橋呢?
不論古今,后勤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在現代戰爭中,后勤將更加重要。在現代戰爭中士兵都是裝備的自動步槍或各種火炮,因此一旦發生戰爭,庫存彈藥的消耗是非常迅速的。一旦后勤沒有跟上,整個戰局都會變得很危險。而這條路從達帕通向米拉姆,是駐守在那里的印軍和印藏特種邊境警察部隊唯一的后勤路線。
中印邊境處于高原地帶缺乏氧氣,又常年氣溫寒冷,所產的糧食又不能夠滿足大量士兵的供需,士兵在缺氧的情況下作戰是很消耗體力的,若是不能及時提供足夠的食物和水,恐怕戰斗還沒開始,士兵就都已經喪失戰斗力了。
印度此次僅花了5天時間就修復了這座橋,但是印度質量確實讓人擔心。只希望,這次能夠堅持久一點,否則等過幾個月大雪封山了,印度的橋“又塌了”,印度屯的大批士兵沒有被我們“打死”,反倒自己餓死凍死了。就像上次沖突時掉河里凍死了十幾個反倒說是被我們“打死”的那就不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