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意大利的首都羅馬西北角的一塊高地上,有一個內陸城邦國家。因為被羅馬城整個包圍,它也被稱為“城中之國”,它的面積小得驚人——0.44平方公里,只相當于天安門廣場,人口也只有800人。但這并不妨礙它成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全世界195個主權國家中,最大的是俄羅斯,最小的就是它——梵蒂岡。
梵蒂岡全國區域圖
作為一個宗教領袖制國家,梵蒂岡也擁有國務院、圣部、宗座理事會等權力機構。國內也有火車站、博物館、電視臺、郵局、法院等等。實際上,梵蒂岡的全部領土就是圣彼得大教堂和圣彼得廣場以及周邊的一些設施用地和居民區,因此它也沒有農業和工業,國民的生產生活必需品,例如自來水、電力、食品、燃料、煤氣等通通由意大利供給,整個國家也沒有軍警,只有幾名衛士保障國家元首——也就是教皇的安全和宗教儀式的舉行。
至于學校、醫院、銀行等大型公用設施,都是直接使用意大利的,而且最有趣的就是整個梵蒂岡沒有理發店,梵蒂岡人想理發就得出城進入意大利羅馬境內,所以就有了“理發就得出趟國”的趣談。
雖然小如芝麻,但梵蒂岡的國際影響力卻遠超很多大國,因為它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天主教在全球擁有12億信眾。它的標志性建筑物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的圣地,是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
梵蒂岡城區
圣彼得大教堂及圣彼得廣場
圣彼得大教堂內景
圣彼得大教堂
作為最杰出的文藝復興建筑和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圣彼得大教堂占地23,000平方米,可容納超過六萬人,教堂中央是直徑42米的穹窿,頂高約138米,前方則為圣伯多祿廣場與協和大道。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多位建筑師與藝術家多納托·伯拉孟特、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小安東尼奧·達·桑加羅等都曾參與圣彼得大教堂的設計。圣彼得廣場的設計人是貝尼尼。堂內保存有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許多藝術家如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的壁畫與雕刻。
根據天主教會圣傳,圣彼得大教堂是宗徒之長圣彼得的安葬地點,歷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圣彼得大教堂由于其禮儀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點之一,教宗每年會在此舉行多個儀式,包括圣殿內外的人數,每次約有一萬五千人到八萬人參與。
梵蒂岡
梵蒂岡雖小但絕對不窮,它的財政收入主要靠旅游、郵票、不動產出租、特別財產款項的銀行利息、梵蒂岡銀行盈利和向教皇贈送的貢款以及教徒的捐款等。梵蒂岡在北美、歐洲許多國家有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其資本滲透到意大利眾多的經濟部門,特別是銀行信貸和不動產系統,僅地產一項就達46萬余公頃。黃金、外匯儲備達100多億美元。
圣彼得廣場
而根據最新數據顯示,梵蒂岡人均收入達到了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6萬,真是名副其實的富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