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數日前突然承認“拜登或許會成為總統”,不大可能是喪失斗志,更像是障眼法和故意示弱。民調數據對特朗普不利,美國的一些盟友已經開始為“后特朗普時代”做準備。雖然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但畢竟對白宮來說是一種侮辱。
既然能夠在2016年反敗為勝,不能相信特朗普會未戰先怯。如今白宮團隊在外交方面開始了“最后一搏”,不過卻遭遇了“人還沒走茶就要涼”的尷尬。
1、德國方面不甩美方,開始為世界新秩序的到來做好準備
默克爾是第一個拒絕參加G7峰會的西方國家首腦。而當美方試探性地將G7峰會推遲到9月,德國依然表示拒絕參加。其理由主要有:
德國和很多歐洲國家都反對特朗普邀請普京參會;
距離美國大選只有幾個月的時間,德方的意思是不會考慮參與這種可能影響選舉結果的重大活動,因此要避嫌;
美方一直反對德國等歐洲國家與俄羅斯合建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即便歐洲同意購買價格昂貴的美國天然氣,美方依然采取了制裁手段進行阻撓。德國方面用這種方式表達不滿;
當特朗普為了向德國施壓,決定將駐德美軍數量從3.45萬減少至2.5萬時,德國就已經知道,在防務方面已經無法依靠美國。美方所謂“德國沒履行把軍費開支提高到GDP2%的承諾”只是個借口。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如今默克爾已經下定決心要“從根本上思考”與對美關系。在美國放棄作為超級大國的責任時,“跨大西洋聯盟”其實越來越空洞化。這并非是特朗普一個人的錯,而是一個量變累積的過程。深研哲學的德國人可以說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已經開始為世界新秩序的到來做好準備。
2、歐盟27國把美國人拒之門外
特朗普迄今為止都沒有在公開場合佩戴口罩。他在7月1日依然重申:相信新冠疫情會在某個時間突然消失。
但嚴酷的事實是,在全球新冠死亡病例中,將近30%都來自美國。而且由于美國每天的新增病例都達到4萬,美國超過40%的地區被迫取消或暫停經濟重啟計劃。形勢還可能繼續惡化。
鑒于美方在遏制疫情方面束手無策,美國人恥辱地被歐盟和不少盟友拒之門外。歐盟的“開放名單”里并不包括美國,即便特朗普當局在背后施壓,也無法令歐盟放棄對安全的在乎。
3、日本拒絕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
只要想拒絕,總能找出理由。日方拒絕部署“陸基宙斯盾”,給美方的理由就是當地居民反對、環保問題、與實際需求不符等等。可如果日方愿意部署,一切問題都不存在。遙想稻田朋美擔任日本防衛相時,還專程跑到美國去考察這套系統。現在日方又反悔,顯得饒有意味。
不僅如此,日本目前對美軍積極要在亞太地區部署的“中程導彈”也態度消極。除了顧及大國的反對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恐怕就是不看好特朗普能夠勝選,因此做了兩手準備。如果特朗普能夠逆轉取勝贏得下一個4年,日方很可能給予配合。如果特朗普走人,那么就把部署“中程導彈”當做禮物獻給美國下任總統。總之,不是日方現在才學會看人下菜碟,而是從來都是如此,只不過被恭順和謙卑的外表掩蓋而已。
4、土耳其拒絕美方“好意”,同時繼續“去美元化”
吵歸吵,鬧歸鬧,美國其實無法接受失去土耳其這個盟友的代價。最近有美國議員提出一個“兩全其美”的建議:由美國出資從土耳其購買俄制S-400導彈防御系統,以解決美土之間的矛盾。排除這個障礙之后,美土兩國就能“和好如初”。
但這個建議很快遭到土耳其的拒絕——無法律依據。埃爾多安還強調,土耳其會繼續與俄羅斯推進防務合作。
而就在6月19日,土耳其方面宣布,以人民幣結算對華進口的商品。在金融和匯率上被美國不止擺了一道,安卡拉方面也是吃夠了苦頭,因此決心推動“去美元化”,以降低風險。而堅挺的人民幣就成為優先選擇之一。當然對美國而言,這未必是喜歡聽到的消息。
5、韓國拒絕特朗普的“敲詐”,公開提出美韓同盟關系須平等
特朗普曾經羞辱日韓:提升它們的防衛費就像漲房租一樣容易!面對美方的輕蔑,韓國頂住了壓力。白宮發現敲詐不成,將金額從原先的40多億美元降低到13億美元,也就是說比上一年增加50%,依然被韓國堅定拒絕!美方又使出解雇韓籍雇員的陰招,韓方則針鋒相對——先墊付韓籍雇員的薪水,最終這筆錢從分攤的防衛費里支出!
而在文在寅的帶領下,韓方不僅已經收回了4個美軍占據的基地,也敢向美國提出“希望將韓國視作平等伙伴”的強烈呼吁。
韓方明確指出:隨著韓國地位的提升,韓國的貢獻越來越大,韓國國民迫切希望美國能夠給予韓國同等的伙伴國地位,而這也是美韓同盟的基礎。
由此可見,韓國要的是公平、公平、還是公平!這一點恐怕也是美國所有盟友都希望獲得的東西。美國作為盟主,帶給盟友們的實惠和好處越來越少,負資產卻不斷膨脹。“美國優先”的推行嚴重削弱了盟友體系,而這恰恰得到了選民們的支持。這一矛盾的存在,其實已經意味著美國失去了“鐵冠”。
離心力在不斷增加,即便美國下任總統不是特朗普,也需要進行艱難的修補。將近80歲的拜登還有這個精力嗎?美國還有惠澤盟友的能力嗎?蘇聯解體前,老人治國飽受詬病,而這也成為一個龐大帝國崩塌的重要原因。美國似乎走在熟悉的路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