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曾經在1996年,創造了當年下水6艘神盾主力艦的世界紀錄。當時被認為這個記錄可能會被保持500年都不會被打破。不過現在看來,這個紀錄連25年都保持不了。因為今年誰誰家,基本可以確保下水8艘神盾,甚至最終可能是9艘!美國海軍現在也認識到這種前所未有的挑戰,不斷的向國會管錢的部門訴苦。說什么自己的艦艇數量,早就被那誰誰家超越了。說人家海軍已經有380艘以上的戰艦,而且馬上就會有400艘,而他自己家目前只有280艘主力艦,距離白宮要求的355艘戰艦還差得遠!雖然說的基本是事實,但是美國海軍明顯卻在混淆概念。按照瀚海狼山的統計,美國海軍現在純戰斗艦艇還有350萬噸,而加上輔助艦艇,仍然有430萬噸以上。也就是說,純戰斗艦艇的平均噸位仍然高達1.25萬噸。若是全部軍艦都算上,那么每艘的平均噸位是1.53萬噸!
這也就等于說,當今美國海軍的每艘艦艇,都是巡洋艦的噸位級別!而誰家雖然已經有380艘戰艦,總噸位卻只有190萬噸左右,等于平均每艘5000噸,也就是一艘護衛艦的級別,只相當于美軍的零頭。最近幾年數量大增,和最近5年來,服役了接近50艘1350噸級的輕護有很大的關系;而且這種輕護看來自用產量80艘都打不住,因此3年內導致戰艦數量突破400艘是沒有什么問題的。過去3年,每年下水的新艦數量,接近全球的75%,而每年服役的新艦數量,接近全球的60%。不過這個統計看噸位就不行了。因為美國海軍只要服役一艘福特級,就可能在當年服役噸位上,重新找回世界第一。因此過去3年,只能說是在數量上可以碾壓對手。至于噸位和作戰能力上,只不過在補過去的缺項而已。而真正的從量變到質變,最早可能發生在明年,也就是2020年下半年之后!
到時候,每年下水和服役數量仍然會保持現有的高速度,也就是確保每年下水主力戰艦不小于20艘;但是每年的下水噸位,很可能從現在的平均一年下水18萬到22萬噸,一躍為一年下水35萬到40萬噸。這才叫真正的數量和噸位雙碾壓!從2020年開始到2026年,美國海軍基本可以確保一年平均新下水0.25艘福特級航母;下水2.5艘到3艘1萬噸級別的伯克3;確保一年下水一艘8000噸級的弗吉尼亞級攻擊核潛艇;還可平均一年下水0.3艘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以及2到3艘,每艘大約4000噸級的瀕海戰斗艦;再加上每年下水其他軍輔船3萬到4萬噸。那么未來6年,美國海軍可以每年平均下水11萬噸左右的新艦,個別高峰年份可能達到14萬噸。而這邊,從2020年開始,一年可確保下水2種載機大艦總噸位8到10萬噸;軍輔船10萬噸;主力神盾10萬噸;水下和其他艦艇下水10萬噸。因此說接近40萬噸的噸位和數量雙碾壓絕對有根據。今后小于6000噸的主力艦將不再受待見,遠洋艦隊必然全驅化!因此主力艦隊的平均噸位會水漲船高。現在一個機動群就能調動的對手顧此失彼,如果有14個呢?海上大范圍運動戰的甜頭才開始嘗到,今后能不再更進一步?
在小火車的噸位和性能雙碾壓還沒出生的伯克3,批量下水成為常態后,在其他型號艦艇上普遍超越超級大國,都不應該感到任何奇怪。甚至包括新SSN 和下一代SSBN,其噸位和性能都可能超過或者至少看齊弗吉尼亞4和哥倫比亞級。新一代SSBN畢竟要攜帶13000公里的潛射彈,噸位小了還真不行。從1840年開始國運急轉直下,說到底就是海權衰落了,海軍和西方比落后的太多。現在既然條件具備了,技術突破了,能用5年追回來,干嘛非要用10年?因此2025到2026年,就會在西太實現390萬噸對390萬噸的首次平衡,再往后3年,500萬噸對400萬才稍微放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