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印度高級官員透露,印度軍隊從位于加勒萬河谷地區的沖突地點后撤了約1.5公里。這名官員補充稱,中印雙方經協商后達成共識,約定在6月15日沖突地點附近建立一個約3.5公里至4公里的緩沖區。
我們和印度對峙的區域在哪里
不少網友都知道中印邊界大體分為東、中、西三段,各段均未劃定:其中東段爭議部分概稱藏南,位于不丹東側,約9萬多平方公里(印當局的偽阿魯納恰爾邦);中段位于尼泊爾和克什米爾之間,爭議面積約2100平方公里,較少被提及。
中印邊界問題示意圖。圖源:《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4
而近期中印對峙則主要集中于西段,該段除小部分(巴里加斯)為印方竊據外,其余均在中方控制之下。
以空喀山口為界,南是西藏日土宗、噶爾、札達三縣,北是新疆皮山、和田兩縣。圖源同上圖
西段一般概稱阿克塞欽。但印度胃口很大,其單方面聲索區域包括三部分:喀喇昆侖走廊(克里青河谷地區)、阿克塞欽和巴里加斯地區。
印方所謂的爭議區從上到下依次是:喀喇昆侖走廊、阿克塞欽和巴里加斯。
喀喇昆侖走廊,又稱克里青河谷,1963年經由中國和巴基斯坦和平協商,該地區劃屬中國。但印度以該區域屬于克什米爾為由,拒不承認中巴的劃界結果,單方面宣稱該地區屬于爭議的一部分;然后是南部的巴里加斯地區,印方目前占據該地區的西南角(獅泉河與卓普河以西部分)——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在該區域的典角村距離印度的入侵碉堡距離不到600米,該地村民可謂是“抵邊守土”;
典角村是阻止印度非法侵占我國領土的重要據點。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最后就是其核心訴求部分——阿克塞欽。阿克塞欽地區總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目前大部分屬于新疆和田,南部一小部分屬于西藏阿里。其西南部為喀喇昆侖山,使其與印控克什米爾分開;北部為昆侖山,使其與塔里木盆地分開。而近一個月的沖突爆發地,班公錯、基阿姆溫泉和加勒萬河谷均位于阿克塞欽地區。
解放軍火力展示,一段視頻透露三個信息
西藏軍區官方微博7月1日開通,首條視頻就引發關注,其中包括西藏軍區在高原進行多型火炮實彈射擊演練的高清畫面。為什么集中展現炮兵實彈射擊的畫面呢,航天君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目前中印沖突,只能算是雙方的摩擦。對于兩個都擁有核武器的大國而言,即使真的要打,在規模上必定會有所控制,在此情況下,火炮無疑成為雙方重要的殺器。因此說,沖突雙方能不能在短促有限規模沖突中“不吃虧”,很可能要看炮兵的表現。
第二:高原作戰,不同于平原作戰,因為高原空氣稀薄,炮口初速增大,阻力也降低了,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炮的射程以及穿甲彈的穿深。由于空氣稀薄,高度差較大,要想打得準,就需要對火炮的射表進行重新修正。因此,此時展現我軍炮兵打擊畫面,就是告訴敵人,我們適應高原作戰環境。
第三:通過重炮,讓印度認識到差距。以目前部署高原的PCL-181車載加榴炮為例,它就是一款可以改變高原戰局的關鍵性武器。它是陸軍最新銳大口徑壓制火炮,具有機動性強、火力反應快、打擊精度高、信息化水平高等特點,可負擔陸軍地面攻防作戰中火力突擊、火力支援、火力封鎖等多種作戰任務。高機動性可以讓該型火炮打完就走,面對這種壓制性火力,印軍著實沒有太有效的克制辦法。
多重矛盾,拖垮印度經濟,多個方向都壓力,撤退是最佳選擇
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軍事斗爭,而是經濟,國力的深層次較量。印度4月份的工業生產已經出現大幅下降的趨勢,此時印度已經進入封鎖狀態,大部分工廠處于停工狀態。與2019年同期數據相比,印度本階段的工業生產值萎縮了55.5%。由于大多數企業因封鎖而停工停產,印度的服務業也崩潰了,根據全球市場機構IHS Markit的一項調查,印度服務的活動量"極端下降"。綜上來看,印度經濟的復蘇軌跡十分疲軟,盡管莫迪政府日前宣布出臺一項高達2660億美元的經濟提振方案,但有經濟學家認為,該方案無法達到提振經濟的目的,因為其中包含的計劃性政府支出非常少,多項措施在短期內也難以實現。在多重原因的促使下,國際資本加速逃離印度,美元加速收割盧比財富。印度目前債臺高筑,外債已經超過1.4萬億美元,其每年支付的外債利息就占到它財政收入的1/4左右,印度正成為華爾街最大奶牛,而種種跡象表明,印度就是華爾街眼中的待宰的肥羊。
經濟原因是其一,除了中國外,印度與尼泊爾,巴基斯坦目前也處于對峙狀態。印度與三方對峙,這樣的消耗戰印度打不起,更打不贏,這是印度重返談判桌的原因之一。其次,在印巴局勢不斷升級的情況下,印度的軍事力量首先要保障的就是與巴基斯坦的直接沖突,因此印度不會在與巴基斯坦關系緊張時再來升級與中國之間的矛盾!(ps:雖然中國是印度眼中的頭號目標,但是印度與中國大打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真正可能與印度把戰爭打到一定規模的也就只有巴鐵了!)目前印度多方已經證實,巴基斯坦已經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突然增派了20000名士兵,而他們分析認為,巴基斯坦的此舉是為配合中國在邊界實際控制線地區的部署。印度的一些軍事專家也擔憂,印軍可能扛不住來自兩面的挑戰。
正是基于如此多的現實條件,在疫情,民族矛盾,經濟危機,邊境危機的多重壓力下,印度當下撤退,將局勢降溫,無疑是一個明智之舉!
無論局勢如何發展,練兵備戰是個永恒話題
王毅同印方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通電話,并取得積極進展已經能夠說明問題,對局勢降溫是雙方都樂意看到的事情。但是至今為止,對外發布的各種信息中,能夠明確的就是,在接下來中印對峙的問題,將會采取談判的方式解決。既然現在中印兩國已經坐在了談判桌前,我們需要告訴印度的只有一點,那就是印度必須拿出誠意,因此,對于印度我們應該做好兩手準備,談,印度拿出誠意,打,我們奉陪到底。而奉陪到底的底氣就來自于解放軍官兵的辛勤備戰。
我們可以看到,自從印度挑起邊境事件后,解放軍始終掌控著局勢的主動權,從印度方面宣布的消息來看,解放軍在已經部署了包括裝甲車輛、火炮在內的重型火力,增派了高速巡邏船,并且出動了戰斗機維持對制空權的掌控。如果沒有以上的強大軍力作為維持,航天君堅信印度不會重返談判桌。歷史一次次證明,沒有強大的國防就沒有穩定的邊疆,更沒有穩定的發展。下一步,我們要謹防印度變卦,畢竟印度撕毀了第一次軍長級談判的協定,我們不能保證印度不會反復。因此我們的警惕性不能放松,如果印度還敢挑釁,迎接他們的必然是更為嚴峻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