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瓦抱著女兒的在石樓縣霍陽莊村的自家院子門口合影。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攝
新華社太原7月8日電(記者呂夢琦 解園)7月的一個下午,嫁到中國黃土高原的“洋媳婦”哈瓦收到了她的快遞——一卷彩色貼紙。她計劃用這卷貼紙把臥室的門裝飾起來,讓房間顯得更有色彩和活力。
雖然認識的漢字不多,但哈瓦已經能夠熟練地在淘寶和拼多多上購買自己想要的商品,這種足不出戶的購物方式讓她感到新奇。
31歲的哈瓦來自西非國家塞拉利昂,那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她現在居住的霍陽莊村位于黃土高原上的山西省石樓縣,是中國深度貧困縣之一。這里干旱少雨,生存環境惡劣,曾被聯合國專家認為“不適宜人類居住”。
同樣是貧困地區,但哈瓦在這里卻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幾年前,她丈夫家里蓋了6間新房,有一個大院子,房間里鋪著瓷磚,彩電、冰箱和燃氣灶等電器一應俱全。
“在塞拉利昂,這樣條件只有有錢人才會有。”哈瓦說。
對于哈瓦來說,來到中國,使她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哈瓦一家三口在自家院子里合影。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攝
中國正在開展一場全國性的精準扶貧,根據計劃,今年所有貧困人口都將實現脫貧。7年間,在中國政府的幫助下,已有9300多萬人告別絕對貧困。
和哈瓦住在一起的公婆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幾年,這對老人一直享受扶貧政策幫扶,還曾經用政府貼息的9.5萬元扶貧貸款辦過一個養雞場,并用掙來的錢蓋起了現在的新房子。
現在,這個5口之家已經脫貧,家庭年收入達到8萬多元人民幣。
“我弟弟正在塞拉利昂上高中,我有時還會給他寄錢回去。”哈瓦說,因為語言障礙,她現在還沒有工作,只是偶爾在一家物流公司幫忙,但她愛中國,愛這個在黃土高原上的溫暖小家。
哈瓦出生在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4年前在微信上遇到了比自己小一歲的丈夫鄭金恒。
鄭金恒曾是一位農民,2015年受雇到西非從事遠海捕魚,經常往返于幾內亞和塞拉利昂之間。這位渴望認識新朋友的中國年輕人通過微信結識了正在米爾頓·馬蓋學院讀工商管理專業的哈瓦。
起初,兩人只是借助翻譯功能在微信上聊天。三個月后的一天,鄭金恒因為中暑住進了弗里敦的一家醫院,哈瓦得知后買了他最愛吃的蘋果去看望,兩人終于第一次見面。此后,鄭金恒一有空就去學校看望哈瓦,還幫她解決生活中的困難。
“我感覺這個勤奮、體貼的中國男孩與眾不同,讓我有安全感,不知不覺就愛上了他。”哈瓦說,二人在塞拉利昂注冊結婚后,她放棄了大學學業來到中國。
現在,她的丈夫在石樓縣當快遞員,每個月能賺五六千元,公公婆婆靠種地和打零工年收入也超過了一萬元。
哈瓦和公公婆婆一家人在院子里合影。新華社記者 呂夢琦攝
中國經濟已保持快速增長40余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的展望報告,預計中國將是2020年全球唯一能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哈瓦現在所在的石樓縣已于今年2月宣布脫貧摘帽,并正在推動鄉村振興。這意味著,未來她的家庭收入將會更高。
明年,哈瓦兩歲的女兒將到石樓縣城里上幼兒園。哈瓦相信,與自己童年經歷的戰亂和不幸相比,女兒將有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
“我希望她在中國接受教育,以后能上一所好大學,然后找份好工作,不用再為生存擔憂。”哈瓦說。
2020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哈瓦將在黃土高原上同14億中國人民一起見證這個歷史性時刻。
“中國的機會很多,我要繼續學習漢語,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幫家人過上更好的日子。”哈瓦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