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繁榮的城市,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據不完全統計,在北京境內,分布著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古村古鎮。僅僅是在京西門頭溝的深山里,就分布著眾多的古村落,現在保存完好具有歷史風貌的古村就有54個,占北京全市古村落的70%左右。而且每個古村都有著自己的特色,承載著一方文化,一方歷史。
黃嶺西村位于門頭溝區齋堂鎮,是京西深處一座寧靜的小山村。村子很小,如果不吝嗇你的腳步,大約十分鐘就能走完村子的全部。村子雖小,在京西眾多過的古村中也毫不起眼,但是卻有著500多年歷史,如果想要靜謐的聽聽這個村子,一條街巷也似乎是那么的富有,一座老宅也需要你花費精力去賞析。
黃嶺西村與著名的爨底下村相距四五公里,相比如那里的游客的吵吵鬧鬧,黃嶺西村相對更為幽靜,也沒有過多的商業氣息,保留了更原始的古村風貌。因為地理位置偏僻,歷史上沒有遭受過大的破壞,周圍群山環繞,自然環境優美。村落周圍有“一畝十三堰”的梯田和“九龍朝一鳳”的風水以及空山、燕窩石塘等地質奇觀。
走進村子中,街道是由青石板鋪就而成。這些石板久經風雨的洗禮,早已變得十分光滑。道路兩旁皆是民居。現有古民居院落108處,除一處在戰爭中燒毀外,其余均保存完好。這里有大片聯脊磚雕、高低錯落的三合、四合院,院內外保存有影壁墻、翅尾脊、精美的磚雕、石雕、石鼓、石礅,構成了一幅幅山村民居圖畫。
在村子的中心還有兩棵巨大的槐樹,村民閑暇時,多會聚集于此,或是靜坐或是打牌。這兩棵槐樹也有400多年歷史,據村中老人介紹,村民的先人從山西洪洞縣遷到這里,種上了這兩棵槐樹,以紀念家鄉。
除了古民居和古樹,村子里還有靈泉庵、菩薩廟、龍王廟和清泰寺遺址猶存。這里還有著鮮艷的紅色文化,在抗日戰爭時期曾出過“黃嶺西排”,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先后共有19位黃嶺村民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
隨著旅游時代的到來,村子周邊的公路交通得到改善,村子也重新獲得了社會的關注。陸續有外遷的居民返回村子中,一部分舊宅被得以翻新保護起來。但還有很多的房屋得不到修繕,房子空置的比例也很大,有一些已經是破爛漏雨,墻壁倒塌,門窗腐朽,荒蕪的庭院、屋宇、瓦楞令人不寒而栗。再過一兩年,可能就都不存在了。希望盡自己微薄之力,留住這些古村落,留住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