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野田寬郎的經歷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跡。能夠在菲律賓的熱帶雨林中堅持30年的游擊戰,不僅需要強大的生存技巧、超強的運氣,還得具有強壯的體魄。當1974年3月9日小野田正式投降之時,他依舊保持著強健的身體狀態,隨時可以進行高強度的行軍和戰斗。當時他還有10天就即將年滿52周歲,但是身體狀況卻相當于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令所有現場的人都十分驚訝。
■1974年3月11日在菲律賓空軍基地舉行的投降儀式上,小野田寬郎面對各大媒體鏡頭致以標準的軍禮,他當時的身體狀態十分健康。
52歲的年齡,30歲的身體
1974年3月12日,小野田寬郎回到日本國內,當天晚上便被安排進入醫院。小野田完全不明白為什么要讓他住院,因為他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醫生解釋說是為了靜養和檢查。小野田的生日是3月19日,他即將年滿52歲,在過去的30年中他的身體始終非常健康,幾乎沒有生過病。體檢結果顯示其身高為159.8厘米,體重48.5公斤,比1944年他登陸菲律賓時輕了12公斤,但血壓、心肺等指標與30來歲的青壯年差不多,也沒有缺乏維生素的癥狀,只是右邊牙齒缺失了上下兩顆大牙。也就是說,小野田當時52歲的年齡,擁有30歲左右年輕人的身體。
■1974年3月13日清晨,雖然對于自己被強制安排住院觀察感到不滿,但小野田依舊面帶笑容,從醫院病房的窗口向乘坐直升機前來拍照的記者們揮手致意。
小野田認為根本沒必要進行檢查和靜養,雖然在菲律賓叢林當中生活和戰斗了接近30年,但時年52歲的他堅信此時自己的身體狀態非常之好,因為幾天之前他還隨身攜帶著超過40公斤的沉重裝備在樹林中巡邏偵察,健步如飛。他請求出院,但厚生省的答復是"為了檢查是否患有戰爭后遺癥引起的疾病,政府有責任進行必要的處置",不接受出院的請求。
醫院不僅對小野田的身體進行精密的檢查,還讓他看像云朵一樣奇怪的卡片,問他會聯想到什么,有時還遞煙給他,抽完一根后問"煙盒里還有多少根香煙",似乎是在檢查他的頭腦是否有問題。小野田對此很惱怒,認為作為一個戰斗了30年的人,自己怎么會頭腦有問題呢?小野田的大哥敏郎指著他的頭對記者們說:"身體狀況無異常,這里也沒有問題。"所有在場的人都笑了起來。
■在回國"住院"期間,身穿和服的小野田準備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堅持認為自己身體各方面都很健康。
那么,小野田是如何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呢?總結下來主要歸結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遺傳因素
不可否認,一個人的身體健壯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先天的基因,或者說這方面會給人帶來很明顯的優勢和劣勢。比如短跑健將博爾特,在身體方面就有遠超于常人的身體結構優勢,這是普通人在后天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的差距。小野田寬郎從小就喜歡鍛煉身體,劍道段位是三段,1942年5月正式應征入伍時身高162厘米,體重約60公斤,身體健壯無近視,這樣的身體條件遠超當時日軍征兵標準中最高等級的甲種,算是超一流的兵員。之后,小野田被重點培養,不僅成為軍官,還加入中野學校(日本陸軍中培養間諜特工的學校),成為前往菲律賓進行指導當地游擊戰的特工人員??梢哉f,小野田最終能前往菲律賓,和他先天的身體優勢是密不可分的。
■1944年小野田寬郎(右)在前往菲律賓之前與弟弟茲郎(左)的合影,當時茲郎已經是步兵少尉,而作為見習軍官的小野田還戴著曹長的領章,雖然是哥哥卻只能站在弟弟的身邊。圖中兩人的身體狀態都十分優秀,弟弟的體格甚至比小野田還健壯,他們的母親玉江還是武士門第出身,可見小野田家族的身體遺傳基因在當時的日本人當中是比較出眾的。
二、飲食健康
為了執行游擊戰任務,小野田寬郎等人只能茍且偷生,而且必須保持體力和堅強的意志,因此對于飲食健康方面一直十分重視。在菲律賓盧邦島上的日子,他們主要的營養來源是牛肉,此外馬、野豬、山貓,還有體長約1米的大蜥蜴等都是他們的食物,只是有些動物的肉太硬,味道不好。他們專門在雨季捕捉當地人放養的牛,每群牛有5-15頭,在傍晚或雨夜開始捕獵行動,而且必須一槍斃命,一來為了節約子彈,二來避免敵人聽到槍聲,把危險性降到最小。
雖然小野田等人的主食是牛肉,但也會吃大量的香蕉和椰子,這兩種食物比起牛肉更容易獲得。他們把色澤青澀、尚未成熟的香蕉摘下來,切成圓片,用水把澀味洗掉,然后加入自己榨的椰汁中煮,粘糊糊的味道像紅薯,但有澀味的東西都不怎么好吃。在每年谷物成熟之際,小野田等人還會拿著槍去搶奪當地農民收拾好的稻谷作為食物。
小野田在島上的食物來源都是新鮮健康的食材,沒有飼料和添加劑,沒有農藥殘留,沒有煙酒的侵蝕,這是他身體狀態保持良好和健壯的一大保證。
■盧邦島上的牛群,這種牛體型不大,成體體重一般在400-500斤,每頭牛可以提供200斤左右的牛肉。牛肉是小野田等人在島上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三、生活規律
規律的生活和作息是保持身體健康的一大法寶。在盧邦島上的30年間,除非是遇到惡劣的自然天氣或者美菲軍警的圍剿,在其他的時間里小野田等人都是保持了非常規律的生活方式:每年的不同季節里按照事先規劃好的路線和時間段進行巡邏和襲擾作戰,平常每天的安排更是充實——尋找食物、做飯吃飯、維護保養武器裝備、訓練、行軍轉移、修建林中隱蔽所、整理內務、休息睡覺……
這樣規律的生活方式保持了30年之久,在自然環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沒有燈紅酒綠生活的誘惑和煩惱,小野田的身體和心理對此非常適應,這點也成為造就他健壯體魄的重要原因之一。即使在投降回歸現代社會之后,小野田前往巴西開辦農場,也保持了規律的生活作息,一直到2014年他92歲時去世。
■1995年小野田寬郎在巴西的牧場當中騎馬揚鞭,規律的生活和作息是他保持身體健康的一大法寶。
四、注重自我保護
在近30年的叢林生活中,小野田等人除了面臨缺少糧食和藥品的困境,還有一點很不方便的是尋找水源。島上有幾處清澈見底的溪流,但他們幾乎不喝生水,因為牛馬也會在溪邊喝水,如果水中混有動物的糞便,人便會感染上寄生蟲或病菌。他們總是小心翼翼地把水煮沸后才喝,只有在被敵人追得太緊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喝生水。
小野田等人有時會全副武裝地闖入島上的民居,以獲得生活必需品,并稱之為"征用",其實盧邦島的當地人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掠奪。有段時間他們每隔一兩年就會造訪一家民宅,房主人不僅用飯菜招待,還會備好白糖、咖啡、香煙和火柴等生活用品。雖說時間一長雙方都已熟悉,但小野田對這些食物依舊非常顧慮,生怕其中摻有毒藥。
出于自我保護的目的,小野田等人在日常的巡邏和轉移行動中還非常注意掩蓋自己的行蹤,如非必要盡量避免和當地平民接觸,即使是上完廁所后也得消除痕跡。休息時必須留人輪流值守,后來剩下小野田一人堅持游擊戰時,每逢睡覺他也保持高度警惕,一有風吹草動就會驚醒。
小野田經過中野學校的特訓,對于野外生存頗有研究,同時也非常懂得自我保護。正是這種盡量避免受傷和生病的謹慎態度,使得小野田能夠長期免于受到不必要的傷害,保持自己身體的健康。
■1974年2月投降前夕,日本冒險家鈴木紀夫鏡頭下的小野田寬郎,槍不離手,自我保護的警惕性非常高。
五、保持運動
俗話說得好"生命在于運動",小野田寬郎在30年期間一直處于作戰和運動狀態,這也成為他保持活力和健康的另一大原因。小野田等人會擇機對島上的美菲軍警展開襲擾行動,以彰顯日軍在島上的存在。除了流動作戰,每年的特定時期他們還會展開"狼煙作戰",即在谷物的收獲季節先射擊嚇跑島上干活的居民,然后放火焚燒稻谷堆。
每年島上有長達數月的雨季,經常是暴雨傾盆,根本無法進行行軍和作戰,這期間小野田等人會提前轉移到密林深處躲避,利用雨季的間隙適當活動。除此之外的時間段,小野田都會定期對全島進行巡邏,背負超過40公斤的武器裝備和生活用品,穿梭于鳥獸都難以容身的密林深處,每天的行軍距離可達數十公里。
■1974年3月9日,小野田的前上司谷口義美少佐向他宣讀投降命令,標志著他30年游擊戰的終結??梢姰敃r小野田身上依舊背負著沉重的背包和攜帶著各種裝備,總重量超過40公斤。
綜上可見,小野田寬郎在52歲還能保持30歲年輕人的身體狀態,并不是偶然因素,而是各方面條件造就的產物。其中有先天的基因優勢,更多是依靠后天健康的飲食和規律的生活作息。對于受到各類惡性疾病和健康問題所困擾的現代人而言,小野田的經歷對于我們依舊具有一定的警示和參考價值。
■1995年,73歲的小野田寬郎在巴西的自家農場內用手槍練習射擊。即使在熱帶雨林度過了30年的野外游擊戰生涯,他的身體一直保持非常健康和硬朗的狀態,直到2014年以92歲的年齡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