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邊界長約2,000公里,有12萬平方公里區域存在領土爭議,涉及西段、中段和東段。中段主要為印度錫金邦地區,中方認為爭議領土約2,100平方公里,目前全部為印度占領控制。2017年中印軍隊洞朗對峙事件就發生在這里。
錫金位于喜馬拉雅山南麓,曾經是一個內陸國,在中國西藏和不丹、尼泊爾、印度之間,面積為7,100平方公里,地勢北高南低,居民大多信藏傳佛教(喇嘛教)或印度教。錫金歷來是中國西藏地方藩屬,中國史稱哲孟雄。1860年英軍進攻錫金,以錫金作為侵略西藏的橋頭堡。1887年英國宣布錫金受英國“保護”,并向錫金派駐“政治專員”。1888年英國發動第一次侵藏戰爭。1890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會議藏印條約》,錫金正式淪為英國的“保護國”。1947年印度獨立后,中國內戰正酣,印度強迫錫金簽訂《維持現狀協定》。1949年6月,印度借口“錫金境內可能發生混亂”,派兵進駐錫金。
1950年12月,印度又趁朝鮮戰爭爆發,中國以舉國之力抗美援朝之際,強迫錫金簽訂《印度和錫金和平條約》,錫金從此淪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向錫金派出“錫金首席行政官”,實際上行使首相的職權;派駐“政治專員”,代表印度政府控制錫金。在英國侵占時期,錫金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曾經進行長期的斗爭。之后,印度對錫金的控制和壓迫,同樣激起錫金人民的不滿與反抗。
1968年8月,錫金首都甘托克發生反印示威,錫金國王納姆加爾表示“錫金要錫金化”,要求修改1950年印錫條約。對于錫金的正義要求,印度的回答是加強對錫金的全面控制,加緊進行政治軍事干涉,直到吞并錫金。
1973年3月,在印度政府慫恿下,錫金的親印勢力發起反對國王的騷亂。4月,印度將軍隊開進甘托克,宣布接管錫金的一切權力。在這以后,印度的軍警特務遍布錫金全國各地。當時,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的一位錫金學生表示:“我們每個村莊都有印度中央后備警察,我們不敢發表我們的意見。”在印度的恐怖統治下,1973年5月,印度強迫錫金簽訂《錫金協定》,這一協定削弱錫金國王的權力,使錫金的內政外交全部控制在印度手中。
1974年4月,在印度一手操縱下,錫金舉行“大選”,親印的錫金國大黨取得錫金議會32個席位中的31席。5月,錫金議會通過印度一手炮制的錫金“憲法”草案。按照這部“憲法”的規定,錫金完全淪為印度的殖民地。錫金人民紛紛舉行示威,但遭到印度警察的鎮壓。7月,錫金國王被迫簽署“憲法”。
1974年9月,印度議會通過一項憲法修正案,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系邦”。1975年4月,印度政府派兵強行解散錫金國王的衛隊。在印度的監督下錫金進行“公民投票”,廢黜錫金國王,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在公投期間,為了防止“出事”,印度在僅有20萬人口的錫金駐扎了10萬大軍。5月,錫金被印度吞并,成為其第22個邦。
據一些文章介紹,在印度吞并錫金的過程中,以中國為“信仰的母國”,視中國為抗擊殖民主義侵略“偉大后援”的錫金民族黨曾經謀求中國出面干涉。從1974年5月至6月,錫金民族黨向中國駐南亞各國和駐聯合國外交機構、商務團體、民間團體發送請求“政治調停”和“武裝干預”的電函149封。
遺憾的是,當時的中國正處于內亂時期,再加上中蘇交惡,蘇聯支持印度并吞錫金,因此,中國無力援助錫金。除了發表聲明表示“絕不承認印度對錫金的非法吞并”之外,中國并未向錫金提供實質性的政治軍事援助。長期以來,世界上僅中國一國明確表示不承認錫金屬印,而所有其他國家或明確承認、或默認錫金屬印的現實。由此,錫金歸屬問題就成為中印兩國進一步改善關系的一大障礙。
在此情況下,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杰帕伊訪華時,中國明確表示承認錫金屬印度。中印兩國政府簽訂的《關于擴大邊境貿易的諒解備忘錄》第一條載明:中方同意指定西藏自治區的仁青崗為邊境貿易市場;印方同意指定錫金邦的昌古為邊境貿易市場。而在中印簽訂的《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中,印度明確表示:“印方承認西藏自治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的一部分,重申不允許西藏人在印度進行反對中國的活動。”這是迄今為止印方在涉藏問題上做出的一個最為積極的表態。
2005年4月,中國政府重申承認錫金屬印度。中印簽署的《中印聯合聲明》寫道:“雙方滿意地回顧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西藏自治區和印度共和國的錫金邦之間經過乃堆拉山口開展邊境貿易的備忘錄的執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