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媒體公開的照片可以看到,印軍正在修建的簡易公路,在幽深的峽谷當中,還有直升機停機坪。搭建了簡易單兵鋼板橋,在山谷當中的帳篷,甚至隱藏在峽谷底部山洞當中。另外,還有,正在施工修路的小型挖土機。
可以從照片看出來,印軍士兵包括,印度陸軍,印藏邊境警察部隊和高海拔山地部隊。有人背著登山包和睡袋,都有步槍。雖然現在是夏季,但是為了保暖,都穿著很厚的外套和帽子,可以想象,這些印軍是白天修路,修建哨所,晚上就在野外或者帳篷當中過夜。
在62年,我們就總結,印度士兵的特點是,年紀大,體力相對差,但是軍事技術還可以,射擊準確。防守戰還可以,進攻戰不行。運輸效率很低,糧食、彈藥、冬衣儲備都遠遠不足,嚴重缺乏持續作戰的能力。
其實,現在印軍還是如此,《今日印度》曾對駐錫金山區印軍進行調查,發現有些班長軍齡已達16年,副班長12年,一等兵平均軍齡8年,二等兵和三等兵的平均軍齡8.5年。也就是說,印軍二等兵,三等兵平均年齡已經是26-28歲,班長副班長,都已經30-36歲。
但是也可以看出,印軍比較落后,一般工程兵強大的部隊,都是直接鋪設雙車道公路和支線,直接向前鋪設。但是從照片看,印軍的工程作業能力還是比較弱。
但是,我們最關注的是印軍照片是哪里來的?如此高清近距離照片,同時,還有從天空拍攝的印軍宿營地,橋梁等照片。天眼應該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是衛星,一個是無人機。
因此,就可以說到微型集群偵察無人機系統,電子科技集團展示過一種單兵偵察無人機,是一款完全分布式,高度自動化、智能的空中無人集群偵察作戰系統,多架單兵無人機進行集群偵察,通過人工智能分配任務和協調,偵察效率非常高。
而且,集群偵察無人機具備集群優勢,可以在復雜山區進行地毯式搜索,多架偵察無人機對一個目標,從不同角度進行偵察。這架無人機配備偵察光電系統,續航時間可以達到1個小時,每小時速度為50-90公里,最大集群不小于20架偵察無人機。
自動編隊,人工智能任務分配,目標自動跟蹤,自主避障等機間協同功能。飛控底板則集成有導航信息采集和數據鏈、載荷接口功能。因此,印度老兵雖然兵齡很長,熟悉山地,隱藏在山谷峽谷幽深的底部,甚至是峽谷底部懸崖的位置。但是,在現代化偵察系統下,也同樣無所遁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