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青云“叫好又叫座”作品征集# 十六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大分裂,也是華夏五千年最黑暗的統治時代,十六國開啟于李雄和劉淵分別在巴蜀地區建立成漢政權、中原地區建立漢趙政權,結束于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滅亡北涼,一百三十五年的戰爭史,誕生了無數的異族名將。
“進擊的奴隸”石勒
十六國后趙的建立者。
石勒年輕的時候被晉軍販賣到冀州做奴隸,受盡了屈辱,后來石勒的主人認為他日后必有大的成就,就取消了他的奴隸身份,改做平民,第一次反東海王起義的時候,石勒投奔在汲桑麾下,石勒的這個漢名就是他給取得。沒多久,石勒又投奔了漢趙的劉淵,做起了他手下一名大將。
石勒對于西晉的仇恨是很深厚的,趁著西晉內亂的機會,多次進行劫掠,苦縣一戰,石勒將晉朝僅剩的十萬武裝力量全部消滅,為后來攻破洛陽、滅亡西晉創造了極其有利的條件。
實力逐漸雄厚的石勒在漢人謀士的輔佐之下,先后滅亡了西晉在西北的三股軍事力量,在吞并曹嶷后與漢趙繼任者劉曜爆發了嚴重沖突,平陽政變后與劉曜正式決裂,之后在老巢襄國建立后趙,九點以后帶兵與前趙劉曜對陣洛陽,斬首五萬,生擒劉曜,滅亡前趙,稱為長江以北最為強盛的國家。
評:石勒可以說是十六國前期最有能力的武將,他作戰勇猛,思維活躍,在戰爭方面極其兇殘,落得個“屠夫”的罵名。相比于成吉思汗與皇太極,石勒缺乏對自身民族的自信,他親手制造了一個國族——胡人,卻不準別人提胡字,僅僅想依靠個人威望來壓制國內各種派系,最終還是被實際矛盾所消滅。
“十六國第一名將”慕容恪
十六國前燕名將。
慕容恪十五歲就已經開始統帥軍馬,17歲時跟隨慕容皝在棘城大敗后趙石虎的十萬大軍,斬首三萬有余,之后再與高句麗的戰斗中屢次取勝,打的高句麗不敢再有任何非分之想。
346年,慕容恪攻打扶余,俘虜扶余國王及其民眾。
350年,后趙大將冉閔滅亡后趙,建立冉魏,慕容恪奉命南下攻魏,以誘敵之計打敗強橫無比的冉魏軍隊,俘殺冉閔。后率眾擊敗段部鮮卑和東晉軍。
慕容恪死后,前燕遭到前秦、東晉的輪番攻擊,迅速滅亡。
評:作為與王猛、謝安同時代的“并世三杰”,慕容恪的性格是十分和善的,雖然掌控前燕政權,但從未欺凌過自己的皇帝侄子,更沒有絲毫篡位之心。慕容恪軍事能力極強,政治上卻是個庸碌之輩,執政多年,沒有為前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他所推薦的慕容垂和他一模一樣,這也是慕容家為何總是曇花一現的重要原因之一。
“功蓋諸葛第一人”王猛
十六國前秦重臣。
王猛曾經與桓溫有過一面之緣,深受桓溫尊重,在桓溫邀請他輔佐的時候遭到婉言拒絕,隨后跟隨前秦符堅開創天下。
對于符堅來說,有了王猛,才有后來的天下。王猛一出手,就將北方為禍多年的匈奴、鮮卑、烏桓、拓跋部收歸麾下。
討平羌人叛亂,大破前涼,平定前秦四公,布局滅亡前燕的戰略方針,以六萬兵馬戰勝三十萬攻進晉陽,臨終之前解決了西北的前涼,隴西鮮卑以及甘青的吐谷渾。
王猛還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成功的政治家之一,他改革吏治,整頓治安,發展經濟,將數十年戰亂下遺留的土豪惡霸、流亡百姓聚攏成堅不可摧的力量,不僅國泰,而且民安。
死前曾叮囑符堅重在恢復經濟,發展民生,緩和矛盾,不可南下,并斷言慕容垂必反。
評:他是韓信、張良、蕭何的結合體,是古代歷史上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物,對于北方社會的統一穩定巨大貢獻,不管是放在十六國這個亂世當中,還是在任何時代,他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倘若上蒼再給他二十年的時間,定能恢復一個太平天下。
“名將殺手”慕容垂
十六國后燕。
雖然慕容恪臨死之前推薦了慕容垂,但沒有被前燕皇帝所重用,多次立下戰功卻遭到排擠,大敗桓溫之后,帶著他兒子一起投奔了前燕,深受符堅信任,在王猛生前,他不敢有所異動。
淝水之戰后,符堅兵敗,慕容垂保護符堅北還,第二年便建立了后燕政權,慕容垂生性和善,不愿趁符堅兵敗之際落井下石,所以未曾對符堅用兵。
394年,臺壁之戰吞并慕容沖所建立的西燕,395年與北魏拓跋珪對陣,殺將攻城,嚇得拓跋珪打算棄城逃跑,無奈病重,只好退兵。
慕容垂一生戰斗無數,殺涉夜干,大敗桓溫,攻破劉窂之,斬殺慕容永,嚇跑拓跋珪,可以說同時代漢胡名將,被他打了個遍,而且還是戰無不勝。
評:慕容垂的軍事才能與慕容恪不相上下,甚至在所做出的成就方面還要高于慕容恪,可惜慕容家的政治才能低下,所以屢屢受挫,流浪17年的時間,最終創建后燕天下,身死旋滅。
總評
除以上四位名將外,前秦君主符堅也可以說是一代雄主,統兵大將,前期威震天下,可惜淝水之戰讓他名聲掃地,從一名萬人敬仰的皇帝淪為成語達人;赫連勃勃為政殘暴,狂妄自大,但突發奇兵,攻敗劉裕,占領長安,鑒于其游擊大師的身份,算得上名將之一;姚興先后滅亡前秦、西秦、后涼的勢力,與東晉會戰,迫使其南撤,與北魏爭鋒,可惜后期看破紅塵,一心向佛;劉聰弒兄登基,攻破洛陽與長安,殺害晉帝,制造永嘉之亂,滅亡西晉,晚年寵信宦官,政治黑暗,功臣被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