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近日報道,美軍派出“尼米茲”號以及“里根”號雙航母戰斗群在南部海域地區舉行演習,同時一架B-52H戰略轟炸機也在5日從美軍巴克斯代爾基地起飛,參與到演習中。值得一提,在美軍雙航母挺進中國海域的前不久,中國海軍三大艦隊剛在南海,黃海以及東海展開了大規模的軍事演習。
雖然美軍方面對此指出此次雙航母的軍事演習不針對任何國家,可多年來兩國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進行軍事演習十分少見,因此外界都很難相信美軍此次演習不是“別有用心”的。例如軍事專家張學鋒就在近日指出美軍這段時間以來部署的轟炸機體現了一種“動態兵力運用”的作戰思維。美軍轟炸機在西太平洋近期的部署可以從多方向,多來源老體現,有來自本土的,也有來自關島安德森基地的。美軍想用這種“動態兵力運用”的靈活性,來降低重大作戰部署的可預測性以及規律性,好讓敵方預料不到。
早在2018年美國當時的國防部長就提出,美軍需要改變航母的部署模仿,擺脫這種有規律,甚至容易被預測到的航母部署方式。他認為當下的艦隊反應優化計劃雖好,可并不是美軍行動的好方式,畢竟這能讓敵方一下就能知道航母的準確位置。所以在今年一月份美軍艦隊司令就對外宣稱正在對OFRP過程進行評估,可見美軍改變航母部署模式只是時間問題。
此次美軍在西太平洋進行大規模演習,有分析認為美軍在展開“沙漠風暴”這種相對傳統的作戰概念。這種模式說的通俗易懂就是能夠在危險期間通過威懾增加地區的存在感,并且依靠地區盟友和其他國家的支援,在沒有敵人攻擊的情況下部署大量的軍事力量,以此在該地區建立軍事基地以及為戰斗地區進行相應的情報準備。
一旦所有條件部署完之后,那么美軍只要選擇時間和地點,就能對敵方進行猛烈的攻擊,隨后利用監視,情報,計算機,控制以及指揮,摸清敵方所有信息,最后對敵方防御部隊發動攻擊,削弱敵方部隊戰斗力。到了這一步,在敵軍戰斗力降低的混亂時期就可以進行地面攻擊,通過后勤線路和信息的優勢消滅敵方控制的關鍵地區。
只是分析認為這種演練的“沙漠風暴模式”雖說用來對付中等地區以下的強國,例如2001年針對阿富汗,2003年針對伊拉克等是有效的,可在面對強國則是無法奏效。例如美軍領導人一直用“我們選擇的時間地點與地方作戰”,但是這種作戰方式就像美國國防研究院中一位研究員所說的那樣:五角大樓目前的戰爭方式對中國以及俄羅斯這樣的大國是無法奏效。一旦爆發戰爭,很有可能是他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
現如今美國將所有的重心幾乎都放到中國和俄羅斯身上,但長期以往會導致美國專注于“錯誤的事情”上一去不復返。這就好比如今美軍在中國領域上進行新的作戰模式,等同于教中國如何使用雙航母作戰,在別人的地盤打擊別人的盾牌部分,完全在消耗自身的實力。不過顯然美軍似乎沒明白這點,反而以為借中國的地盤能更好展開新的作戰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