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爵,一個具有百年運動基因,性能就是名爵的本能,以體驗為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汽車品牌。”
這是名爵品牌官網一段有關自身品牌定位的介紹。如果是過去,這樣充滿荷爾蒙的話術,的確會令眾多愛車者心馳神往;只是如今,在市場和口碑面前,名爵品牌不僅在吃力的前進,更充滿了無盡的無奈。
背負著“百年”、“上汽”、“基因“這些標簽的名爵,如同給自己帶上了緊箍咒,在白熱化的汽車市場里,掙扎前進。
“名爵汽車印度有限公司”
從英國到上海,名爵品牌就似乎從來未能跟這一方面土壤相融。所以古希臘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柏拉圖的那句“從哪來到哪去”成為了名爵品牌的典型寫照,這也能從目前名爵品牌的發展路徑看出。
海外市場——印度,如今成為了名爵品牌的福地,雖然屬于疫情高發地,但6月名爵還是在該地出售了2,000輛新車。按照目前印度市場的火爆程度,名爵品牌轉戰海外市場的戰略計劃,也變得更加明朗化。
網友調侃到,“名爵的銷量已經不需要公布了,它的主銷市場并不在國內,國內賣不動,就轉場印度了。”不止印度,上半年,名爵海外總銷量達103,242輛,遠銷全球66個國家,在中東、東南亞、澳新等市場有一定增長。
但回到國內呢,便一言難盡起來。
以目前名爵的當家車型名爵6為例,不可否認,在2018年推出第二代名爵6車型時,全新名爵6上市兩個月訂單突破2.6萬輛。當年憑借著獨特的運動型外觀設計,性能轎跑的動力性能,名爵6成功圈粉,被許多消費者冠以“國產思域”的稱號。
不知道是不是名爵6的起步太快,上市兩個月破萬的好成績似乎也定格了名爵6車型的高光時刻。根據數據顯示,名爵6在2019年的銷量為58,660輛,雖然說月均銷量依然能夠保持在5千輛左右,但是同比上一年下滑了23.72%。
名爵6在今年的銷量比去年銷量下滑趨勢再度擴大,前5個月累計為13,059輛,不僅如此,還有經銷商爆料稱,“名爵6走量的主要原因竟是因為經銷商都在大幅降價,用白菜價努力清庫存。”
有行業分析師認為,名爵6銷量不好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為名爵6定價不夠性價比,其官方指導價為9.68起的售價,在同級別車型中并沒有太多的吸引力;其二為第二代名爵6主打的“智能化”,但其搭載的2.0版本的斑馬智行這套互聯網系統卻并不是全系車型標配,這也讓用戶對于名爵6失去了不少興趣。
銷量下滑讓名爵和其他品牌中間的競爭力差距越來越大,而這種肉眼可見的不平衡,不僅拖了上汽的后腿,還輸掉了市場大盤。
就在2020年7月10日,全新第三代名爵6即將上市發布。不過令人詫異的是一款當家車型竟然在三年時間就進行了三次換代,而在網友看來,第三代名爵6所謂的“戰力”僅僅是在其動力性能上的升級。“不要以為我不懂車,這依舊是一款沒有任何新意的車型,換湯不換藥罷了。”
作為一款本來就小眾的性能車,名爵6擁有著比普通家轎車型更為苛刻的用車人群,他們是先鋒者,是性能車型的愛好者,這一批人本該構成名爵品牌最忠實的擁護者,可如今看來,這些擁護者也慢慢選擇退下,取而代之的是網絡上時而會出現且用詞刻意的名爵水軍,在一頓“狂轟濫炸”式的贊美之后,名爵也在慢慢失去著原本屬于它的獨特性。
不止名爵6的失色,在名爵官網的車型選項內,目前為止只有三款車型,名爵6、小型SUV名爵ZS、和名爵HS三款母車型以及各自的衍生動力版本。
名爵品牌曾在2017年底就提出過,“計劃在三年內推出六款新車型”。但事實上,旗下名爵EZS延期一年才上市,7座旗艦SUV、E-motion超跑等產品至今也沒有實質的量產信息,這也在無形中降低了用戶對于名爵品牌的期望值。
對于一個自主品牌而言,名爵產品線少的可憐。或許在名爵品牌的心目中,自己還是那位悠閑地坐在玫瑰花園內喝著下午茶的貴婦身份,卻忘卻了國內汽車市場是一個需要不斷廝殺,需要推成出新的世界。
隨著接踵而至的各大競爭車型以及市場大環境的轉型,名爵銷量一蹶不振自然正常不過。
啼笑皆非的營銷模式
一直以來,名爵都用“用力過猛”的營銷行為來吸引消費者的視線試圖提升其銷量。
2018年,當年有一篇主題為馬自達抄襲名爵的文章在圈內鬧得沸沸揚揚,并引發了廣大網友的熱議,一時間網絡上對此次抄襲事件的看法猶如百花齊放。名爵作為本次事件的得利者毫不意外的受到了強烈的譴責和嘲諷。
雖然沒有證據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營銷事件,但當時除了部分看客之外,更多的人認為造車首先應該秉承敬畏之心。其實,究竟是誰抄襲誰,明眼人心里再清楚不過了,畢竟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2019年7月11日,秦皇島市場監督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的一則“關于對秦皇島騰奇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涉嫌價格欺詐行為查處情況”的通告,將名爵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通告稱,“我局發現秦皇島騰奇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發布的‘名爵國六12.98元’廣告涉嫌價格欺詐”。
即使外界認為該行為或是經銷商行為,但事實上,為了博得關注,名爵多次游走在法律邊緣。
2019年,一條“名爵MG6飆高鐵”的視頻曾引發關注。視頻中,一輛印有名爵 “allways YOUNG”品牌理念的MG6,在高速上和高鐵并駕齊驅。據專業人士推算,車輛的速度接近每小時170公里,屬于嚴重超速的危險駕駛行為。
名爵方面則對此回應稱:“感謝車主對名爵的偏愛,但開車應守法,請勿危險駕駛!”事后不久,名爵就直接冠名京滬線高鐵。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名爵的這一做法,就是借著‘飆高鐵’的違法行為來做營銷。”
近日,羅永浩在其微博上放出了個人試駕全新名爵6的短片,短片中的第二個鏡頭老羅駕駛名爵6在路上穿梭,雖然雙手脫離了方向盤,但是名爵6也能自動調節方向,并且在擁堵的路段還能自動跟車。
就是這則短片發布不久后,立刻引起網友熱議,大多數網友認為“廣告內容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駕駛員任何時候都不能雙手離開方向盤,這是對自己負責,更是對他人的生命安全負責。”
除了上述案例之外,名爵所謂的“打破傳統,敢于創新”的營銷模式也一直受到外界詬病。例如為自己“年輕化”的產品打上類似于“荷爾蒙”的標簽,同時在活動上也將品牌肖像塑造成“夜店、網紅風或者光膀子”,這些做法讓其收獲了大量關注,但更遭到了不少消費者的反感。
業內知名數字老師就認為,“夜店、網紅或者光膀子只能代表‘青春’二字中較低素質的一部分,青春更多的朝氣和進取心,是勇氣和包容心,是在那些歲月里浪費掉但從來不后悔的時間……”
的確,也正如頗多業內人士分析的:“名爵搞的這些所謂‘創新營銷’,短期內肯定會勾起不少人的好奇心,也會吸引一些消費者下訂單。”但從長遠來看,“這些營銷手段的噱頭,會讓消費者產生審美疲勞,效果會越來越差,是黔驢技窮的表現,不僅如此更為嚴重的是,還將會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失去市場份額。”
沒有產品助力,僅靠營銷加持,銷量下滑毫無疑問會成為名爵品牌日后的常態。這樣的名爵,也讓即將上市的第三代名爵6未來顯得格外迷惘。
即便名爵曾在自己故土的英倫賽場上叱咤風云,被收購國產后的它本該“英雄不問出處”的入鄉隨俗,但在上汽集團的這些年里,名爵品牌不但不想脫離“英國百年汽車品牌”的標簽,卻又一直自我膨脹得想要通過營銷進化成年輕一代的“必選品牌”,這樣不自知的選擇和當下部分努力創新向上的中國主流自主品牌已漸行漸遠。
現實擺在眼前,如果從頂層體系不做一些適當的改變,就這樣的名爵,還會有多少人愿意為其買單呢?
戴一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