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福布斯網站7月8日發表文章, 分析印度海軍能否切斷中國的馬六甲海峽生命線。
多年來,印度對中國享有的戰略優勢之一是:中國的工業依賴于航運路線,通過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馬六甲海峽運送貨物和石油。這條狹窄的水道是一個完美的咽喉要道。由于印度在印度洋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其在海峽口的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設有基地的能力,將使其海軍在發生危機或戰爭時有能力將這條中國工業的生命線切斷。但是,中國也許能夠逐步地解決這個問題。
[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海上貿易的咽喉要道]
中印兩國之間的緊張局勢日益加劇,國際海軍分析家已充分認識到了這一威脅。在7月5日與Tac Ops播客交談時,著名的海軍作家拉里·邦德(Larry Bond)說,中國確實擔心印度可能會封鎖馬六甲海峽。“如果印度想切斷中國的貿易通道,他們要做的就是在馬六甲海峽停泊一堆戰艦。就這樣,其他任何做法都沒這樣干脆。”
從歷史上看,中國從波斯灣,委內瑞拉和安哥拉進口的絕大部分石油都是沿著這條路線運輸的。但是,中國正在采取的行動可能使印度封鎖海峽的企圖無效。
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中國正在巴基斯坦建造一個新港口。北極的北冰洋航線的開通可能會創造出一條“極地絲綢之路”。這兩者都為解決馬六甲的脆弱性提供了方法。
巴基斯坦的新港口位于該國西部的瓜達爾(Gwadar)。在那里卸下的貨物的一部分將通過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CPEC)陸運到中國。今年6月8日,巴基斯坦政府批準了斥資72億美元對鐵路系統進行升級,該鐵路將連接瓜達爾和中國的喀什。該港口尚未滿負荷運行,但方向似乎很明確。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正在建設中]
但是,瓜達爾港本身可能很容易受到印度空軍的攻擊。但這增加了在第三國領土上開戰的政治和軍事風險。印度也可以考慮像馬六甲海峽一樣封鎖瓜達爾港,但這將使印度海軍的裝備撤離馬六甲海峽和其他任務。
此外,中國海軍在印度洋的存在不斷增加,印度威脅通過瓜達爾運輸貨物的能力可能會變得復雜。實際上,在馬六甲海峽也是如此。中國已經在非洲之角的吉布提建立了強大的基地。中國海軍似乎很有可能在那里派駐更多的艦隊。中國潛艇也可能成為該地區的常規威脅。
繞過馬六甲海峽的另一條航線是俄羅斯北面的北冰洋航線。中國2018年的北極政策突顯了這點的重要性。該政策宣布:“在地理上,中國是“近北極國家”,是最接近北極圈的大陸國家之一。”該政策聲明說:“中國希望與各方合作,通過發展北極航運路線來建立一條“極地絲綢之路”。”
[圖中紅色的北極航線將是中國海上貿易的另一個選擇]
隨著北極地區冰層的消退,更多的船只可以通過。中國于2013年派出了第一艘商船。現在,中國正在投資北極連接歐洲的港口基礎設施。中國于2018年推出了首艘國產破冰船雪龍2號。該船是在芬蘭阿克北極公司的設計幫助下建造的。中國的造船廠已提出建造另一艘更大的破冰船。
中國也在開發一條直接通往歐洲的陸路航線,作為出口貨物的一種方式。近年來,成千上萬節火車正在穿越亞洲,這是傳統絲綢之路的現代版本。這種基礎設施也可能在降低中國對海上航線的依賴方面發揮作用。
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馬六甲海峽對中國的戰略重要性會逐漸降低。印度仍然可以限制那里的中國供應線,但不會像以前那樣產生相同的影響。
(作者:微胖 版權作品 未經許可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