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來源:
公眾號 知識收發室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中國風雨飄搖,沙皇俄國在此時扶持幫助外蒙獨立。
1924年:蘇聯的“十月革命”,讓我們短暫收回外蒙。然而,從革命中恢復元氣的它,再一次“幫助”外蒙獨立。這一次,蒙古有了內外之分,外蒙便成為了蒙古國。
1945年:國民政府為了蘇聯能夠出兵東北,進攻關東軍。在美國政府的“協調”下,國民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被迫承認外蒙古獨立。
中華民國全圖(1936年) 圖源 | 維基百科
隨著共和國的建立,以及之后中蘇關系、冷戰等多方面的因素,外蒙問題漸漸成為了事實。
隨著時間的推移,外蒙古漸漸淡出了我們的視野。
世界第二大內陸國,黃金白銀、礦產豐富的它,成為了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
不禁要問,這是為什么?
- 蒙古往事
秦朝疆域 圖源 | 中國歷史地圖集
在秦始皇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時候,在中原大地北方的游牧部落——匈奴也走上了興盛之路。
作為戰國時期的“勝利”者,蒙恬帶兵30萬擊敗匈奴,并且駐扎于上郡,也就是今天陜西榆林。也正是因為防范匈奴,修起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
也正是秦代開始,內蒙古第一次納入中原王朝的管轄。
西漢與匈奴 圖源 | 中國歷史地圖集
緊接著,西漢的歷史,就是一場與匈奴的抗爭史。從最初的西漢國力不振,隱忍與匈奴和親、互市;到后來的漢武帝三戰匈奴,最終呼韓邪單于南下歸降大漢,可以說奠定了今天內蒙古屬于中國這個大家庭。
之后的蒙古高原,歷經了鮮卑、突厥、回鶻、契丹、女真等部落的輪流統治,中原王朝也經歷了從漢至宋的歷史變遷,滄海桑田。
直到那個男人的出現,掀起了歐亞大陸恐怖的回憶。
蒙古帝國征服時間線 圖源 | 維基百科
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漠北蒙古,建立了大蒙古國。隨后,他的鐵騎成為了冷兵器時代,農耕文明的噩夢。
4年拿下漠南蒙古(今內蒙中東部),15年后征服西夏,先后發起了三次西征,最遠直至歐洲多瑙河畔,最終建立大元。
元朝(1330年) 圖源 | 中國歷史地圖集
元朝末年,各地叛亂四起,明太祖朱元璋從南方一路勢如破竹,攻入大都、上都,大元成為北元。隨后朱元璋幾經征戰,將北元政權趕出了漠南蒙古。
但對于蒙古,明朝一直沒有直接管轄。僅設立衛所,稱朝貢國。這也給后來明朝由盛轉衰的“土木堡之變”,埋下伏筆。
大明后期所要面對的北方游牧部落 圖源 | 中國歷史地圖集
到了清代,東北地區的女真部落統一,建立后金。此時的蒙古的察哈爾部族并不服努爾哈赤,認為其沒有天子之相。
察哈爾部林丹汗自傲地認為:“成吉思汗能滅大金國,我當然也可以?!庇谑锹撌謸u搖欲墜的大明,與后金作戰。
雖有志,但力不足。察哈爾部失敗了??吹搅怂南聢?,漠南蒙古的其他部族紛紛識相的加入了后金。自此,后金(大清)收復漠南蒙古,也就是今日的內蒙古。
喀爾喀(外蒙古)與大清 圖源 | 網絡
大清在前期主要精力放在南明,于是對外蒙進行擱置。此時的外蒙由喀爾喀蒙古統治,除了應付大清之外,更困難的在于身邊的另一個蒙古大汗:準葛爾汗國。
喀爾喀不敵準葛爾汗,國土盡失。此時,外蒙古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大清,一個是沙俄。然而,最終喀爾喀還是選擇了留在大清,外蒙正式納入大清管轄范圍。
大清時期的烏里雅蘇臺?。ㄍ饷晒牛?圖源 | 中國歷史地圖集
- 外蒙古——資源豐富卻極度貧窮
蒙古國(外蒙古),全國面積156萬平方公里。世界領土面積排名19位,同時,是世界第二大內陸國。
外蒙古的資源極其豐富,地下處處是“寶藏”:現在蒙古已經探明的礦場資源就有80多種,例如:煤炭儲量1500億噸、鐵礦20億噸、黃金3000噸、白銀7000噸,連石油都有至少15億桶的量。
蒙古的礦藏縮影 圖源 | 網絡
外蒙古的礦產價值,可以供全國人不用勞動生活290年。
迪拜只有石油,而蒙古有的甚至更多。
然而,現實卻是蒙古成為了聯合國貧困國家的榜單,成為了亞洲地區最落后、貧窮的國家之一。
為什么外蒙古地上牛羊成群,地下黃金流淌,居然還窮的當褲子?
因為基建實在是太落后了。
外蒙古主要依賴畜牧業和采礦業,其中采礦業占總出口的90%,比重十分單一。
然而沒有基礎建設的依托,資源根本運不出去,更別提賣了。
整個外蒙古,只有兩條鐵路聯通中國和俄羅斯。不論是偏遠地區還是首都,交通都非常困難。
東戈壁省的綠皮列車 圖源 | 維基百科
而極度落后的外蒙古,工業的規模化無法實施,工業的體系化也得不到發展。
此外,落后的交通,不僅僅是東西賣不出的問題。
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的冰棍啤酒方便面,瓜子辣條礦泉水,本國基本沒有,只能依靠進口。
而過度的依賴,只會讓發展依附于他人。
這種依賴,讓國民對通貨膨脹習以為常,但沒有辦法,十分無奈。
外蒙古的大額貨幣 圖源 | 網絡
相比外蒙古,內蒙古的面積同樣不小。
118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可能沒有直觀的數量感覺。只有找到了參照物才會覺得內蒙古的遼闊。
一個內蒙的面積=3個日本=4個英國=12個韓國;
從內蒙古西部的額濟納到東部的滿洲里,要坐58小時的火車。
每一張內蒙古的車票,都是一次生命無法承受的旅程。
同樣是蒙古,中國始終保持著:要想富先修路的思維。便利的交通,使得內蒙古的工廠數不勝數。
我國2020年高速鐵路網 圖源 | 觀察者網
精密的鐵路網,讓內蒙古的人口與經濟遠遠超過其應有的承載量。
特別是內蒙的經濟,2019年內蒙古的GDP總量是外蒙古的18.7倍。甚至內蒙古的赤峰市GDP總量就能超過外蒙古。
也就是說,外蒙古整個國家的GDP比不上內蒙一個市。
一百年的分離,形成了“無法逾越”的差距。
- 外蒙古——反俄反中,“遠交近攻”?
從文章開頭的圖片可以看出,外蒙古的地緣,只有兩個鄰國:俄羅斯與中國。
按照正常的思路,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你有資源,我有需求,我有產品,你有需求,本應互利共贏。
然而事實卻相反,外蒙古一直對中國非常敵視,他們每天都在提心吊膽:中國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打過來收復我們。
此外,外蒙古也十分敵視俄羅斯。他們忘記了70多年時間中蘇聯對自己的幫助,被其他國家灌輸了蘇聯對其的迫害與打壓。
因此,在他們的眼中,中國和俄羅斯都是敵人。
只有大洋彼岸的另一個國家是我們的朋友。
蒙古海軍 圖源 | 百度百科
然而,有著遠交近攻的雄心壯志,卻依舊能力不行,不堪一擊。
為什么內蒙古一直是維護民族團結的“示范區”?
外蒙古的獨立與示范,明擺在那里,混的太慘,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不如內蒙一個市,各方面生活都比外蒙古高了一個檔次。
可以說,民族團結工作,全靠同行陪襯。
至于外蒙對中國今后的態度與選擇,希望不要再重蹈百年前的覆轍。
圖文來源:
公眾號 知識收發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