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未配妥,出門便已是江湖。”
上一次的嗶哩嗶哩出現,是《后浪》,刷屏與爭議齊飛。
這一次的嗶哩嗶哩,是毛不易演唱、張大鵬導演的《入海》。
初出茅廬、不經世事的畢業生,走出校門,沒進人海。
《入海》
還有說不完的話
風催著我們出發
把笑和淚都留下
留在這一年的夏
對于未來的想法
有太多疑問沒有回答
關于面包和理想
還有平凡和偉大
那就這樣出發
再見吧,和我一樣匆忙的人啊
你們的歌聲,在遙遠的路上輕輕回響
時間會回答成長
成長會回答夢想
夢想會回答生活
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樣
海洋回答江湖
江湖回答河流
河流回答浪潮
一起躍入人海
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還有說不完的話
風催著我們出發
那個平凡的背影
去遠方還是故鄉
迎著明天的風沙
有太多孤單無人回響
你是否和我一樣
帶著倔強不投降
那就這樣出發
再見吧,和我一樣匆忙的人啊
你們的歌聲,在深夜的夢里輕輕回響
時間會回答成長
成長會回答夢想
夢想會回答生活
生活回答你我的模樣
海洋回答江湖
江湖回答河流
河流回答浪潮
一起躍入人海
做一朵奔涌的浪花
還有說不完的話
我們現在就要出發
有些問題,還不需要回答
唱著這首歌,向著海的方向
躍入人海
各自風雨燦爛
1.理想后浪,平凡入海
如果說《后浪》是理想年輕人的生活,脫離了大多數人日常的生活,只能當作可望不可及向往而難至的理想狀態;那么《入海》就是絕大多數人所經歷過的日常生活。
總有人正年輕,也總有人懵懂地走出校門,投入洶涌的人海,去開始自己的新生活。
每到畢業季,關于畢業的話題都會有一大波討論。每年的畢業關鍵詞,都離不開一個詞 ,那就是【迷茫】。
《入海》將目標人群瞄準剛畢業的學生,選了一個很容易引起共鳴的話題。
畢業季即分手季,不知前路何方,整日地投簡歷,面試,再整日地焦慮迷茫,是每個畢業生的常態。
再加上今年是【最難畢業季】,大多數畢業生都是滿腹問題,【相顧四茫然】。
2.毛不易的聲音,張大鵬的克制
關于畢業季的話題,很容易走向煽情,一瞬的感動以后,反而不會贏得好感。
但是毛不易+張大鵬的配置,就很容易讓人感動,不會懷疑其中還含有矯揉造作的成分。
毛不易的聲音,溫暖又娓娓道來的特質,使得這個短片讓人感懷,而不至于走向太過于激烈的悲傷。
再加上毛不易本人畢業時迷茫的經歷,演繹這首歌曲或許會帶給人不一樣的感同身受。
而導演也很克制,用短短的鏡頭表現畢業生的艱難,下一秒就到了用力奔跑的鏡頭。
很不容易,但也掙扎向前,就像是每一個人面臨的境況。
每一個人都有滿腹的問題,但也都選了一個方向去撞,去過出屬于自己的生活。
3.B站三部曲
從《后浪》到《入海》,據說B站后面還有營銷要跟上。
這一版《入海》,從歌詞到創意,都還是由上海勝加負責。歌詞幾經修改,從一開始的"問題"到后來與《后浪》承接的《入海》。
最終確定了之后,從歌詞上也與《后浪》進行了承接。
不同于《后浪》的刷屏,《入海》選在5月20號的時節放出,相比來說動靜有點小。
《后浪》與五四青年節的情緒相呼應,瞬間引爆了社交網絡;但《入海》放出的時節與520稍微有點脫節,再加上520的瓜太多,看起來并不是一個很合適的投放時機。
從品牌擬人化的角度來講,B站也類似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從一個小眾圈地自萌的品牌,希望能出圈,擴大自己的用戶群體。
但就像是b站出圈的路上沒有標準答案,每一個畢業生的前方也沒有答案。
"時間會回答成長,成長會回答夢想",是標準的答案也等于沒有答案。
但即便如此,"躍入人海,各自燦爛"也足夠感動你我。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