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gvensome
1949年建國后,中國和蘇聯曾經有一段很好的蜜月期。后來中蘇關系急劇惡化后,雙方頻頻發生邊境領土糾紛。1969年3月,中蘇在烏蘇里江的珍寶島上還發生過一段持續十幾天的武裝沖突,此戰被稱為珍寶島沖突。這場沖突以雙方宣布和平停戰告終。
1999年,中俄簽署邊界條約,官方上劃定珍寶島屬于中國。此外,在這場局部地區沖突中,蘇聯最大的損失是一輛當時先進的T-62主戰坦克。這輛坦克的繳獲既提高了解放軍裝甲車輛技術水平,也成為了蘇聯入侵珍寶島的重要證據。
中蘇關系從友好到交惡
珍寶島位于黑龍江省虎林縣境內,在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中國一側,面積大約0.74平方公里。在烏蘇里江枯水期,珍寶島和中國岸邊連接形成半島,冬天江面結冰,人可以直接行走到珍寶島上。在19世紀的中俄邊界地圖上,珍寶島就已被劃為中國領土了。
珍寶島的地理位置
中蘇友好期間,中蘇居民在烏蘇里江活動基本沒有限制,雙方邊防軍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斯大林在世時也未明確領土歸屬問題。但在中蘇關系惡化后,由于國境線難以校準,領土糾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1960年8月,蘇聯開始在新疆策劃煽動中國居民出逃。從1964年到1969年,雙方在中蘇邊境發生大小沖突四千多起。
雖然在1964年,中蘇雙方進行過邊界問題談判,但是在界河島嶼的歸屬問題發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其中就包括了烏蘇里江上的珍寶島。中蘇邊境沖突愈演愈烈。珍寶島更是成為中蘇矛盾的焦點之一。長期的邊境沖突為珍寶島事件埋下了隱患。
珍寶島全景
蘇軍挑起沖突,解放軍開始反擊
談判破裂后,赫魯曉夫決心把大國沙文主義進行到底,打算把欺負教訓東歐小弟的做法用在東亞大國上。蘇聯邊防軍開始有意無意地在中蘇邊境頻繁挑起沖突,在烏蘇里江上驅逐中國漁船,制造多起流血事件,打傷多名島上居民,與中國邊防人員發生斗毆。
1969年3月2日,雙方正式交火,蘇軍被中方優勢火力擊退,中蘇邊防軍互有傷亡。雙方繼續調集重兵準備打一場大戰。3月13日,入侵島上的蘇軍裝甲車群再次被解放軍擊退。
蘇聯邊防軍
3月15日,蘇軍投入了包括BM-21「冰雹」火箭炮在內的各式火炮瘋狂炮擊中國境內縱深,隨后在坦克、裝甲車,還有空中的米-4直升機掩護下,蘇聯邊防軍步兵開始登島,但在中國江岸兩個解放軍炮群的打擊下傷亡慘重,蘇軍只好停止第一次進攻。
在蘇軍對島上持續一個小時的火炮轟擊后,蘇軍第57邊防隊長列昂洛夫上校決定發起第二次進攻。15日9時46分,蘇軍3輛新式T-62坦克、3輛BTR-60裝甲車和二十多名蘇軍士兵從西面迂回,再次登上島嶼,其中列昂洛夫上校坐在一輛545號的T-62車內。列昂洛夫上校還部署4輛T-62坦克,由楊辛中校帶領從珍寶島南端登陸,希望兩組分別夾擊,切斷解放軍退路。
蘇軍列昂諾夫上校(右)
驕傲的列昂諾夫沒有想到,解放軍已經提前在島上部署了數百人,埋設了不少的地雷,還攜帶了大量的反坦克武器,隱藏在樹林中,以逸待勞。
沒過多久,列昂洛夫的裝甲車隊就遭遇等候多時的解放軍伏擊,珍寶島上解放軍2號陣地的無后坐力炮班班長楊林帶領兩個炮班,短時間內擊毀了3輛BTR-60裝甲車和1輛T-62坦克,不幸的是,楊林本人也被蘇軍炮火擊中犧牲,后被中央軍委追授「戰斗英雄」稱號。
列昂洛夫上校帶領的坦克排出現在解放軍的射程范圍后,在極近的距離遭遇了楊林炮班的56式40毫米火箭筒和75毫米無后坐力炮、甚至是手雷的密集打擊,列昂洛夫本人乘坐的545號T-62坦克炮塔被一發75毫米破甲彈擊穿。
列昂洛夫上校急忙下令撤退,他乘坐的坦克在撤退途中,離珍寶島約四百米的西南冰面上觸雷,多個負重輪被炸壞,左側履帶也被炸斷。蘇軍坦克乘員被迫放棄坦克并逃離。另外兩輛坦克成功逃之夭夭。在坦克車組逃出車底安全門后,列兵庫茲明和指揮官列昂諾夫上校被解放軍擊斃。
解放軍火箭筒射手
陣亡的列昂洛夫上校也成為珍寶島沖突里,蘇軍陣亡官兵中軍銜最高的軍官。另外,從珍寶島南面入侵的蘇軍楊辛中校也被埋伏的解放軍打死。
搶奪被炸傷的T-62
被地雷炸傷履帶、失去動力臥在烏蘇里江冰面的545號T-62坦克,成為蘇軍入侵珍寶島的鐵證。這輛T-62是蘇聯研發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代中型主戰坦克,在當時十分先進,應用了不少新技術,包括Tsh-2b-41炮瞄器、新式穿甲彈和平衡儀,這些都是中國陸軍沒有的新事物,而且這些裝備技術都在蘇聯的保密范圍內,不得外泄。雙方為搶奪這輛「寶貝」,絞盡腦汁。
545號T-62坦克被炸沉在江面上
蘇聯為了搶奪這輛坦克,于3月17日,蘇軍第135摩步師的兩輛履帶式牽引車企圖靠近T-62,遭遇島上解放軍四輛ISU-122自行火炮襲擊。在蘇軍第378炮團兩個炮兵連的多門152毫米口徑榴彈炮反復炮擊下,解放軍付出被擊毀兩輛自行火炮的代價,不得不撤退。
蘇軍也釋放煙霧,掩護己方撤離。這次蘇軍沒有奪回T-62,反而陣亡一人——原545號T-62坦克炮長弗拉索夫下士走出牽引車,把牽引繩掛在T-62上后,被解放軍遠程炮火擊斃,成為珍寶島沖突中最后一名蘇軍陣亡人員。
蘇軍發現坦克無法搶奪,于是改變策略,在21日晚上,蘇軍派出了工兵爆破組,偷偷地接近T-62,打算將其炸毀,被解放軍發現并及時打退。蘇聯還調用了大量多管火炮對這輛坦克反復炮擊,企圖把它擊毀。同時,蘇軍還布下了成百上千的地雷,防止解放軍靠近拖走。由于天氣轉暖,烏蘇里江冰面變薄,4月2日,這輛T-62坦克壓裂冰面,沉入了江底。
在4月12日凌晨,中方又出動打撈隊,經潛水員多次水下勘察后,打撈隊成功將T-62的炮塔和車體分離,分兩次拖回了岸上。經中方檢查,這輛T-62受損并不嚴重,僅行進系統完全損壞,其他地方很少看到彈孔和彈痕,總體上保存完好。
尾聲
狂妄的蘇聯人在這次珍寶島沖突中沒占到便宜,未成功侵占珍寶島,也嘗到了美軍在朝鮮戰爭中的苦滋味——當使用常規武器時,打敗中國軍隊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中國軍隊的戰術太靈活,作戰很英勇,盡管他們的武器裝備比不上蘇軍......最后珍寶島還是被中國奪回。
博物館中的545號T-62坦克
通過這輛T-62,中國的工程師們吸取了當時十分先進的技術,并很快將其應用到解放軍陸軍的裝甲車輛上。而后來這輛545號T-62坦克,作為蘇軍入侵的鐵證,保存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繼續發揮歷史教育的余熱。珍寶島上也設有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