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國防軍事早報截圖
東方網·演兵場記者夏陽7月12日報道:在今日播出的央視國防頻道《國防軍事早報》中,報道了一場陸軍 “楊根思連”為致敬犧牲和英雄組織的紀念儀式。演兵場注意到,儀式現場除了數輛92式輪式步兵戰車外,飄揚的連旗下方還出現了兩輛11式輪式突擊車。這意味著,這支曾在朝鮮戰場痛擊美軍,在南蘇丹維和任務中力挽狂瀾的王牌連隊,很有可能已列裝我最新銳的“輪式坦克”。
圖片說明:國防軍事早報截圖
昨天,正在豫南某野外訓練場駐訓的“楊根思連”官兵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致敬英雄,緬懷在維和任務當中犧牲的李磊、楊樹朋烈士。紀念儀式現場,“楊根思連”兵整齊列隊向烈士敬獻花籃,全連官兵高唱連歌,喊出了“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的的錚錚誓言。“三個不相信”正是抗美援朝戰場上,時任連長楊根思面對敵人發出的戰斗宣言。儀式結束后,官兵們按照訓練計劃展開了戰術訓練,全連官兵以過硬的素質向兩位烈士致敬。
圖片說明:國防軍事早報截圖
這樣的紀念儀式,“楊根思連”官兵每年7月11號都會舉行。對“楊根思連”的官兵們來說,2016年7月10日是一個悲傷的日子。2015年12月,“楊根思連”整建制遠赴蘇南蘇丹執行維和任務。當地時間2016年7月10日18時39分,一枚火箭彈擊中正在執行難民營封控任務的105號步戰車,下士李磊、四級軍士長楊樹朋壯烈犧牲,5名戰士不同程度受傷。
圖片說明:國防軍事早報截圖
在此之前,南蘇丹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爆發激烈交火,武裝直升機在頭頂上盤旋,不斷有流彈飛進聯合國營區,情況十分危急。就在李磊、楊樹朋犧牲的當夜,聯合國方面一條緊急情報情傳來,天亮后大批武裝分子準備進攻聯合國營地,血洗難民營,而中國維和步兵營是當時唯一的防御力量。
時任“楊根思連”連長王震命交代戰士們寫下遺書后,命令全連官兵清點彈藥和給養,決心誓死守衛陣地。沖突雙方在營區外激戰,好幾枚炮彈在距離營區幾十米外爆炸。所幸,武裝分子最終并沒有進入聯合國營區。“楊根思連”拿著老連長堅守“小高嶺”的決心,不負黨和人民所托,用鮮血和生命保護了任務區難民的安全。
圖片說明:江西衛視 跨越時空的回信 截圖
何為“小高嶺”?1950年11月29日,在朝鮮長津湖地區的1071高地東南小高嶺上,連長楊根思帶領一個排阻擊數十倍于己的敵人,最后抱起炸藥包沖入敵群,和敵人同歸于盡。就在楊根思犧牲后的第一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用其名字命名了楊根思生前所在連隊,這也是全軍歷史上第一個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的連隊,也是唯一一個以連長的名字命名的英雄連隊。從此,英勇頑強、血戰到底成為“楊根思連”最具區分度的精神特質。
圖片說明:楊根思連官兵在參加國際維和行動 身后是92式輪式步戰車
長期以來,作為83集團軍某合成旅所屬的裝甲步兵連,“楊根思連”的主戰裝備是92式輪式步兵戰車,在南蘇丹被毀的105號車也是屬于該型號。如今,隨著更先進的09式輪式步兵戰車大量裝備解放軍,這種上世紀研發的輪式步戰車正逐漸退居二線。
而上文提及的11式輪式突擊車,正是09式輪式步兵戰車基礎上發展而來一款“輪式坦克”。2015年,身披綠色迷彩涂裝的11式突擊車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首次公開亮相,其高大威猛的外形、高機動裝甲底盤和105毫米炮塔都令人記憶深刻。
此次2輛11式輪式突擊車亮相“楊根思連”的紀念活動,有可能是該連換裝的先兆,也有可能是正在探索突擊炮和步戰車的混編使用。
圖片說明:前不久,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換裝了一批11式突擊車
隨著我國陸軍裝甲突擊部隊編制的不斷優化、主戰裝備的不斷更新,11式突擊車已經開始批量替代59D等老式主戰坦克。11式突擊車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其105毫米線膛炮,這款脫胎于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坦克炮的火炮,我國于上世紀引進后改進加長身管,早已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可以輕松擊毀幾乎所有的二代坦克,發射“三期105毫米穿甲彈”等新型彈藥時甚至可以擊穿型號較老的三代坦克。
圖片說明:在4000米的雪域高原的11式突擊車
此外,11式突擊車還安裝了上反式穩像火控系統,并具備發射和制導炮射導彈的能力。得益于這樣的火力系統,11式突擊車完全可以和二代坦克正面廝殺,即便與遭遇敵三代坦克遭遇,也有一定周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