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有一個“習慣性思維”,即外軍步槍都有瞄準鏡,而我軍則不重視步槍瞄準鏡。至少以本世紀為標準來說,這顯然是一種誤讀,外軍在訓練場上的步槍不用瞄準鏡的場面比比皆是,而我軍在實戰演練中使用步槍瞄準鏡的鏡頭也多了去了。只是很多人主要靠網絡上幾張圖來“研判”,然后這種印象逐漸深刻以至于成為思維定式罷了。
而在上世紀,尤其是95槍族裝備我軍之前,我軍的步槍瞄準鏡確實很少見,其中有技術原因,也有諸如軍費拮據等其他原因。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主觀上不重視”,實際上,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我國科研人員就一直在研制自動步槍瞄準鏡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在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興起的全軍“大比武”中,“步兵三大本領”中的精確射擊就一直為當時那些久經戰陣的開國將帥們所重視。而他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烽火歲月中,不止一次地考察過繳獲的日軍“狙擊銃”的2.5倍光學瞄準鏡和從蘇聯獲得的PEM/PU瞄準鏡。通過結合這些瞄準鏡的特征,國內在上世紀60年代研制出了63式特等射手步槍瞄準鏡。雖然重慶珠江光電的相關人員曾經說過,關于63式特等射手步槍瞄準鏡的相關資料已經散失,不過至少有實物和相關使用說明流入到收藏愛好者的手中,于是關于它的記憶也就沒有消失。
私人收藏者手中的63式特等射手瞄準鏡
從現存的實物等資料看,63式特等射手步槍瞄準鏡是一種安裝在步槍側面的低倍率光學瞄準鏡,可能用于包括56式半自動步槍改進型“特等射手步槍”和63式自動步槍上。也就是說,一部分56式半自動步槍改進型和63式自動步槍是有側面燕尾槽的,63式特等射手瞄準鏡就安裝在側面燕尾槽上。其倍率可能是2.5倍,反正不會很大。
63式特等射手步槍瞄準鏡并沒有廣泛裝備,畢竟當時為了應對可能的大規模戰爭,軍隊員額迅速增加,連槍械都顯得不大夠用,更不用說光學瞄準鏡了。不過相關的研制并沒有停止,之前說過的81式自動步槍,同樣有配套的低倍率光學瞄準鏡。
81式自動步槍的光學瞄準鏡在其“技術前身”上就已經出現了
81式自動步槍配套瞄準鏡有五檔亮度調節
雖然很多回憶錄都表示,81槍族研制時“完全沒考慮光學瞄準鏡”,但這顯然與事實不符合。有照片資料顯示,在81式還是“二代通用槍”的“技術前身”時期,這種光學瞄準鏡就已經出現了。私人收藏者手中甚至有不少實物,從這些實物的測試文章中,可知那是一種低倍率甚至可能是沒有放大倍率(也就是最多1.5倍)的大視野白光瞄準鏡,內置發光組件,有五檔亮度調節。安裝位置則是在機匣尾部,可以快裝快拆。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國內還研制了用于81槍族的晝夜通用光學瞄準鏡。不過和現在的集成微光管或者熱成像儀的晝夜通用瞄準鏡不同,當時的晝夜通用光學瞄準鏡只是用一束激光來為白光瞄準鏡指示目標位置,以及在白光瞄準鏡內置發光組件來改善夜間觀瞄情況。雖然該型晝夜通用瞄準鏡并沒有廣泛裝備部隊,但在“獵人集訓”等我軍早期特種部隊訓練中曾經有過使用記錄。
用于81槍族的晝夜通用光學瞄準鏡
甚至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 國內還研制過用于85式狙擊步槍的“數字式瞄準鏡”。相關資料非常少,不過有消息顯示,其“數字式”體現在可以用小型計算機輔助修正風偏。一些特戰大隊,武警特勤單位和公安特警單位曾經少量裝備過該型“數字式瞄準鏡”。
85式狙擊步槍“數字式瞄準鏡”,相關資料很是有限
隨著95槍族和88式狙擊步槍的裝備部隊,國產光學瞄準鏡開始較多地出現在解放軍的裝備序列里,雖然當時離國際先進水平還有明顯差距,但快速追趕的進程已經從那時起開始了……時至今日,國產光學瞄準鏡已經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而當年的那些“前浪”已經成為收藏愛好者手中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