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消散,月爬枝頭。新疆喀什市艾提尕爾廣場對面的“罕巴扎”(意為有著尊貴客人的集市)閃爍起星星點點的燈火,街道兩旁的攤位依次擺開,叫賣聲此起彼伏,彌漫著煙火氣息。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集中展現了維吾爾族居民家庭生活、民族風情、傳統手工藝、風味美食,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活體記憶”。2015年,喀什古城被授予5A級景區,成為一座開放式的自然人文旅游景區,也成為新疆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喀什古城景區全貌。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德爾 攝
老城煥新
土質建筑上精美的雕花門窗,巷道兩側種滿了石榴樹、無花果樹,不時有孩童的嬉鬧聲傳入耳中……喀什古城既是景區,也是當地維吾爾族居民的居住區。
“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水管墻上掛,解手房上爬,這是曾經的老城景象。”喀什古城景區金牌導游卡迪爾亞·卡布力孜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由于古城是生土建筑群,年久失修的房屋存在安全隱患,加上缺少排水、天然氣等設施,房屋安全和生活質量都無法保障。2010年,喀什古城保護與綜合治理項目啟動,總投資70.49億元,原本破舊的古城逐步換新顏。
“‘注重風貌,修舊如舊,一戶一設計’是當時老城區改造遵循的原則。”卡迪爾亞·卡布力孜說,改造充分尊重民意,每家的裝修風格基本都是按居民自己的要求設計。
圖為古城景區舉行的“開城儀式”。耿丹丹 攝
保持原貌的同時,古城對水電暖天然氣進行了配套改造建設,改造后每家每戶都通上了天然氣,用上了衛生間,居住條件大大改善。庫德來提·巴亞吉一家的舊屋在原地重建為一幢700平方米的3層小樓,原來的小賣部擴展成了200多平方米的超市。“現在家里什么都有,生活質量越來越高。”庫德來提·巴亞吉說。
改造后的住宅一般是上層居住,下層可以改造成店鋪。于是,當地許多居民利用自家房子開起了手工鐵器、木器加工店鋪,用手藝掙錢養家。買買吐地·賣賣提一家是木匠世家,擅長做木勺、木碗等手工藝品,他在古城里開了一家木制品店,邊制作邊銷售。“自家的房子沒有租金,訂單收益還不錯,生活越過越好了。”
喀什古城景區夜晚的“罕巴扎”。耿丹丹 攝
如今,有1.2萬戶近4萬人居住在喀什古城景區。盡管古城模樣有些變化,但這里仍然保留并加強了喀什居住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與巴扎(集市)文化的元素。
古樸的民居、熱鬧的巴扎、淳樸的手藝人……老城的“靈魂”依然如初。
老街融新
走在喀什古城小巷,就能聽到匠人們“叮叮當當”忙碌的聲音,老茶館里,三三兩兩的居民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轉過小巷,濃郁的咖啡香氣隨風飄來,酒館里彈著吉他輕輕吟唱的歌者悠然自得。這就是新舊融合的老城。
在老城最熱鬧的阿熱亞路附近,一個以南疆旅游文化為主題的空間坐落于此。沿著磚墻進門,一個露天區映入眼簾,地上鋪著精致的民族風情地毯,順著樓梯向上,過街樓的墻上掛滿了新疆主題的攝影作品,角落里依次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土陶、原創手作和當地收集的老物件,吧臺前彌漫著茶香。創辦者王莉告訴記者,她和男友因南疆結緣,也因對南疆地域文化的癡迷選擇一起留在這里,從游客變成了創客。
喀什古城景區里“古麗的家”。耿丹丹 攝
“我們致力于挖掘、記錄與展現南疆旅游文化。”王莉說,目前,文化空間已經運營了1年多,組織了維吾爾手工印染體驗、讀書分享會、油畫攝影展等系列活動,吸引了眾多熱愛新疆文化的人們。今年,文化空間招募了團隊,計劃創作文創產品,同時在籌備手作體驗項目。“古城很吸引我們,我們也希望通過各種活動,吸引更多的人來這里走走看看。”王莉說。
喀什古城的獨特韻味吸引著八方游客,旅游的日益興盛為古城里的居民帶來了全新的生活,商鋪、餐廳、咖啡館等新業態融入了古城當中。“90后”小伙黃耀斌去年畢業后,選擇與同學一起在古城創業,“這里游客很多,我們選擇從事新疆特色農副產品銷售。目前,我們在推廣線上商城,還將擴大商品種類,方便游客購買”。
2018年,為了更好地完善古城的業態分布,“喀什·印象”一條街啟動建設,整個項目建設遵循“尊重歷史、凸顯文化、增加業態”的原則,主要經營民宿、酒吧、茶館、旅游紀念品、特色小吃,實現讓游客“玩在古城、吃在古城、住在古城”的目標。許平是這條街最早“落戶”的商戶之一,他開辦的民宿是在原老城民居的基礎上精心改造而成的,以獨特的地中海風格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打卡。“今年我又租了兩家民居,開了咖啡館和餐吧,古城發展得越來越好,相信生意也會越來越好。”許平說。
老景常新
近日,喀什古城的網紅打卡點“古麗的家”重新裝修后開業,屋內的兩層空間里充滿著異域風情。誰能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古城內一處破舊、簡陋的普通民居。
“古麗的家”于2017年初開業,游客可以在這里吃飯、喝茶、看歌舞。今年3月份,趁著旅游旺季還沒到來,沙拉麥提古麗·卡日張羅著改善了院落環境,“這次增加了衛生間和廚房面積,還添加了餐飲品種。現在,我們不僅可以接待游客,還可以承接婚禮、生日宴等”。
喀什古城景區里的老茶館。耿丹丹 攝
隨著新的文化元素和古老的歷史在古城中不斷交匯、碰撞,傳統與現代在喀什古城和諧共生。據介紹,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古城內的綠化、道路、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不斷改造升級,配套的供電設備也在提升。
夜幕降臨,散落在喀什古城大街小巷的游客開始欣賞與白天不同的風景。每晚10點準時開始的燈光秀、空地上歡快的歌舞、夜市上可口的美食,都為夜晚的喀什古城增添了不少熱鬧。今年,喀什古城景區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內涵,著力打造“九龍泉街區”,街區涵蓋餐飲、住宿、酒吧、購物、娛樂表演等,為喀什古城旅游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喀什古城景區里的咖啡廳。耿丹丹 攝
“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讓這里的居民‘住上好房子,掛上金牌子,過上好日子’。”喀什古城景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德爾說,古城的“靈魂”不僅在經濟效益,更多在于社會收益,“各民族在這里交流、交融,大家合作、發展、共同生活。”
喀什古城在歷史的滄桑中升騰起人間煙火,展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畫卷。(經濟日報記者耿丹丹)
喀什古城景區里的創客王莉和她的文化空間。王莉提供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