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老,您好,我是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黃運雄的照片您看了是吧?是您的戰友是嗎?”
“是我的戰友。請問他本人與家里電話號碼。”羅來凱回復。
“我爸走了快10年了。”黃運雄女兒黃麗梅接話,跟著4個哭泣的表情。
……
聊天截圖
7月12日晚,在頭條尋人和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幫助下,64歲老兵羅來凱與戰友黃運雄的家人,通過微信進行了一次特殊的“云見面”。
40年前,從部隊退役后,羅來凱就與“一起上過戰場、聊得最投機”的同班戰友黃運雄失去聯系。40年來,他托別的戰友找過,在網上發布過信息,但一直沒有音訊。直到今年7月,頭條尋人發布的一條信息,讓老兵實現了心愿。
令人遺憾的是,戰友分別40年,再“見”時已是陰陽永隔。
“我們是過命的交情”
羅來凱,江蘇沭陽縣人,出生于1956年。1976年,快要高中畢業的他,響應國家號召,入伍參軍,成為南京60軍1804炮團的一名戰士。
羅來凱年輕時的照片
1979年,他跟隨部隊來到廣西邊境,被編入43軍129師385團1營3連60炮班。在那里,他認識了來自江西石城縣的黃運雄。當時,一個班十幾個人,羅來凱和黃運宏聊得最投機。
“我是炮兵中的瞄準手,他是負責發送炮彈的。”羅來凱說,他們在戰場上待了一個多月,彼此間要互相掩護,“我們算是過命的交情”。
羅來凱是代理班長,所以同班戰友的發言,他都記在了自己的本子上。“黃運宏說他是江西石城縣琴江鎮的。”也許是年代久遠,也或許是口音偏差,羅來凱的記憶里,戰友的名字一直叫“黃運宏”。
“我們從戰場退下來后,在廣西簡單做了休整,后來到了武漢。”羅來凱回憶,在部隊的日子里,他們每天一起訓練、一起生活、一起討論,結成了深厚的戰友情。1980年,羅來凱退役后回到家鄉,從此與黃運雄失去聯系。
“是的,就是他”
時光荏苒,40年很快就過去了。這些年,羅來凱陸陸續續與其他戰友們取得聯系,但一直沒有黃運雄的消息。在這之前,他托江西的戰友找過,也在網上發布過信息,可都沒有音訊。
直到2020年7月7日,偶然的一個機會,羅來凱看到頭條尋人發布的信息,與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經過整理與核實,7月8日11點多,頭條尋人發布了《64歲老兵尋江西贛州戰友黃運宏,“戰場上我們曾互相掩護”》。
頭條尋人發布的信息
信息在當地引起了熱烈的反響。第二天上午,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就打來電話。“我們沒有搜索到黃運宏,但搜索到了黃運雄。兩人部隊番號等信息是一致的。不過黃運雄已經去世了。不知道他們會不會是同一個人?”
“我們縣里武裝部、民政局、我們鄉鎮的退役軍人事務站的站長,都給我轉發這條尋人信息。”7月14日,上述工作人員說,昨天上午還有一位當地市民說他有個親戚在江蘇沭陽打工,看到這條信息,希望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幫忙尋找。
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對此高度重視。他們先在全縣退役軍人信息采集系統中進行了查詢。遺憾的是沒有查到。
“會不會因為某種原因,黃運宏并沒有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呢?”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隨即去查詢退役士兵檔案,可檔案室也沒找到黃運宏的資料。
“也許是這位羅來凱老人把名字記錯了呢?會不會是黃運洪或者黃運鴻呢?”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立即聯系當地公安機關,尋求幫助。通過公安機關人口查詢系統,在重名的人中比對,找到戶籍為琴江鎮黃運鴻符合年紀條件。
經與黃運鴻本人聯系確認,此黃運鴻非彼黃運宏。
隨后,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魏昶又聯系了石城籍1980年退役的退伍軍人。經過戰友們的回憶,1980年退役的老兵中并沒有黃運宏,并初步認為所尋戰友可能是琴江鎮退役軍人黃運雄。
“黃運雄,1958年生,1976年12入伍,服役于33760部隊,于1980年1月退役。”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迅速與琴江鎮退役軍人服務站進行聯系。
遺憾的是,退役軍人黃運雄已于2011年因腦溢血去世。線索又斷了。
7月9日,石城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與頭條尋人取得聯系。之后他們聯系了黃運雄的女兒黃麗梅。可得到的答案仍然是悲觀的。
“我小時候經常聽爸爸講他當兵的事情,但羅來凱這個名字,還真記不起來。”黃麗梅說。
幸運的是,她還保留著父親生前的照片。
看到戰友的照片后,羅來凱一眼就認出了:“是的,就是他。”
微信截圖
時隔40年,羅來凱終于找到了自己的戰友。借助網絡的便利,羅來凱在微信群里與黃麗梅“見了面”。
“這么多年還有戰友在找他,很感動”
“孩兒,他走了是什么情況啊?”得知戰友已去世的消息,羅來凱不勝唏噓。
“我兒子兩歲,才剛剛學會走路。我爸就走了。”黃麗梅回憶,2011年,他父親在單位上班,突然頭暈。送到醫院后發現是腦淤血,沒有搶救過來。去世時,黃運雄只有54歲。
黃運雄年輕時的照片
羅來凱又詳細了解了戰友家中的情況。原來,黃運雄退役后在當地林管站成了一名護林員,很快結了婚,生育了三個孩子:一個女兒,兩個兒子。黃麗梅是家中長女。
而后,黃麗梅把她的母親——63歲的溫必鑾也拉到群里。聽說有個戰友一直在找自己的丈夫,溫必鑾很感激,“這么多年了,還有戰友找他,很有心,很感動”。
兩個人在群里通過語音聊著天,往事一一浮現在眼前。羅來凱第一次知道了分別的40年里,戰友的生活和工作情況;溫必鑾則第一次知道,自己的丈夫還有一個如此掛念他的戰友。
“黃運雄走后,我們家里就是平平淡淡地過。我兩個兒子都在外面打工,他們前幾年借了點錢,在福州做物流。”溫必鑾說,現在,她也在福州,幫兒子帶小孩。
兩位老人聊了半個多小時。羅來凱留下了溫碧鑾的電話號碼和通訊地址。這次“云聊天”讓失聯了40年的兩個家庭,得以重聚。
微信截圖
“謝謝你,還這么關心我們”。聊天的最后,溫必鑾再次對羅來凱的熱心表達了感謝,并發出了邀請,“黃運雄不在了,有機會,如果我在家里,歡迎你來家里坐坐。”
頭條尋人聯合頭條軍事 ,共同發起#老戰友,你還好嗎#公益項目,將借助技術和平臺的力量,尋找失聯戰友,助力老兵與戰友團聚。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體接力尋找失聯戰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頭條尋人誠邀全國各地媒體一起參與到“尋找失聯戰友媒體志愿服務團 ”中來。
如有失聯戰友相關線索,歡迎聯系頭條尋人(郵箱:?xunren@toutiao.com?;電話:010-83434440、010-83434485),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對信息進行核實和后續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