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的少年佳佳
前段時間玩手機游戲
充值加打賞主播等等
佳佳的母親曹大姐說
佳佳父親生病
本來家里掙分錢就非常不易
十幾萬就這樣被佳佳花出去
曹大姐既生氣又難過
曹大姐也與游戲直播平臺的客服取得了聯系
曹大姐:“把那些賬單提供給客服了,后來他就說,錢對不起來。我查出來的是九萬六千多元,后來網易給我打電話,就說四萬九千多元。“
曹大姐所提供的賬單數額,和網易游戲平臺核實后的數額,怎么會有這么大的差額呢?隨后,曹大姐又與網易客服取得了聯系。
網易家長關愛平臺客服:“昨天晚上又重新進行核對,我們又新核對到一些賬單情況,目前核對到的總金額是81079元。”
目前,大部分的賬單已經核對上。對于沒有核對上的賬單金額,曹大姐在客服的指示下進行了相應的記錄。
客服表示,這些賬單他們在系統里沒有查到,需要曹大姐提供更多的證據。
那么,對于已經核對上的八萬多元,曹大姐能夠全部追回嗎?
網易游戲平臺提出的方案是:核對出的賬單金額,平臺返還一半。
曹大姐:“我沒有好好管孩子,讓孩子玩游戲,充那么多錢。但是我希望網易公司能把錢都退給我們,或是讓我們少承擔一點。”
針對曹大姐的訴求,特派員也咨詢了齊魯頻道法律服務團的律師。
徐律師說,佳佳的行為屬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結合年齡和心智,需要他的監護人或者法定代理人進行追認或承認,該行為才能有效。
如果法定代理人或者監護人拒絕承認該行為有效的話,那這個行為可能就是無效的法律行為。
監護人可以要求公司對充值的欠款,進行相應的返還。
平臺提出的與家長各承擔一半責任的方案,曹大姐不認可,又該怎么做呢?
徐律師:“其實這是一個雙方正在調解的過程,如果說雙方對這個調解協議都認可的話,那就是有效的。如果不認可的話,我認為可以到法院進行起訴,要求游戲平臺進行相應的退款。”
采訪結束之后,特派員接到了曹大姐的電話。最終,網易游戲平臺將佳佳的消費基本上全部退還了。
其實,現在大部分網絡游戲,都有一套防沉迷的系統,比如需要實名認證后才能充值等。
可現實情況是,在一些電商平臺上,輕輕松松就可以購買到一些已經實名認證過的游戲帳號,以此來繞過防沉迷的措施。對此,特派員也進行了一番調查!
特派員在電商平臺也發現了很多店鋪,在售賣經過實名認證的游戲帳號。
特派員登上了一個手機游戲的交易平臺,在游戲賬號專區,輸入游戲名字“明日之后”進行了搜索。
之后頁面就出現了八千多件相關商品,這些賬號的價格從最低的5元到最高的99萬元,各種裝備各種等級應有盡有。
點擊這些賬號能夠看到,有的賬號已認證身份證,有的未認證身份證。特派員選擇了一個已認證身份證的游戲賬號進行了購買。
購買之后,特派員就用這個賬號,登錄了明日之后游戲。隨后,點擊了賬號充值,對游戲進行了充值。很快,頁面顯示充值成功,點數余額由0點變為了50點。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山東分中心網絡安全處負責人 李盛葆)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山東分中心網絡安全處負責人李盛葆:“互聯網上也存在買賣這些網游賬號的情況,這些賬號一旦被未成年人購買到,就會繞過網游的防沉迷或者說實名認證系統。其實這些行為,嚴重的影響了網絡安全的正常環境。”
目前來看,一些網絡游戲的防沉迷措施并沒有達到理想效果,也沒有發揮“防火墻”的功能。
絕大多數青少年玩家仍可通過借用親人信息、購買他人身份信息等方式,注冊和登錄游戲,繞過防沉迷系統。
(網絡圖片)
對此,有相關專家認為,網游實名制不能僅限于在注冊方面設門檻,還可以在每次賬號被登錄時設置短信提醒,或者通過技術手段,如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充分發揮實名認證對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游的效果。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山東分中心網絡安全處負責人李盛葆:
“目前互聯網對于未成年人或者說兒童的影響越來越大,國家高度重視,關于未成年人或者兒童的網絡安全問題。目前也出臺了多項關于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的,或者說個人信息的一些辦法,目前也正在擬定,或征求意見之中。”
近兩年,隨著未成年人觸網年齡越來越低,上網時間越來越長,各種問題頻出,尤其是未成年人過度沉迷游戲、不理智消費問題備受關注。
針對這些問題,國家文化部、網信辦等部門也先后出臺制定相關政策,如文化部印發《文化部關于規范網絡游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工作的通知》、網信辦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正在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等。
對于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甚至盲目消費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和相關部門的關注,希望相關監管政策和方式會越來越完善,給未成年人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