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圖片來源
山西高平發現疑似長平之戰尸骨坑。近日,經研究長平之戰的學者與文物部門人士現場勘查,高平市一處厚度約0.6米、長度超過20米的帶狀尸骨層可能與2200年前的長平之戰有關。
根據公開資料,長平之戰發生在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因爭奪上黨而爆發大規模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攻占長平。此戰共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致使趙軍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也造就了白起令人聞風喪膽之威名。
據報道,這場長達3年的戰爭在高平留下很多遺跡,有470個與長平之戰有關的地名和村名,其中與戰爭有直接關系的不少于400個,其中南王莊、谷口、王降、王何、企甲院、箭頭等村所在地是長平之戰的核心戰場。
據悉,新發現的尸骨層是當地一位農民發現的,現場頭蓋骨、腿骨、臂骨、關節骨……交叉疊錯、不規則堆積的白骨層呈帶狀朝東西方向延伸,由于雨水的沖刷,尸骨隨地可見。
這并不是第一次發現長平之戰的尸骨坑,早在1995年,曾在高平市永錄鄉將軍嶺下發現并發掘保護了“一號尸骨坑”;2011年5月初,永錄鄉后溝村附近,一處長平之戰遺留下的200多平方米的尸骨坑遺址被發現;隨后,在距離四五公里的丹河西岸的寺莊鎮柏枝莊村,也發現了尸骨坑。
所以,專家郭庭榮表示,白起殺降并非只在一個地方,而是以丹河為軸線分布在沿岸的多個地方,千百年來,丹河沿岸不斷有尸骨出土,也不斷有人處置這些尸骨。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