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齊 編輯|段文
在各方施壓下,美國政府撤銷了日前頒布的"留學生全上網課便不能留在美國"的新規。
美國波士頓聯邦地區法院法官伯勒斯當地時間7月14日在開庭審理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提起的相關訴訟時宣布,美國政府同意撤銷此前發布的留學生簽證新規,允許國際學生留在美國,即使他們所有的課程都是網課。伯勒斯在庭審開始時表示,據他所知,訴訟雙方已達成解決方案。
當地時間7月6日,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簡稱"ICE")宣布: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如果今年秋季學期的課程全部為網課,將不能繼續留在美國,除非轉到有部分課程為當面授課的學校,否則將被驅逐出境。美國國務院也將不再給全部上網課的國際學生發放簽證,對于已經擁有簽證的同學,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也不允許其入境。
新政一出,很多留學生進退兩難,也招致了高校和企業界的聯合抗議。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7月8日就此提起訴訟,以阻止美國政府實施這項新政。Facebook、谷歌、微軟、Spotify、PayPal以及其他十幾家科技公司也聯合起來支持哈佛等高校的起訴。美國17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即首都華盛頓市,以下簡稱DC)也起訴特朗普政府反對新規。
業內人士對記者指出,雖然此次新政被撤銷,但留學生的處境并沒有改善。"當面對十幾個州、幾十所大學的訴訟,特朗普政府的妥協讓焦慮的國際學生長出一口氣。但實際上,這種'政策游擊戰'的主動權依舊在特朗普政府手上,他們過去幾年通過修改規則、強化執法、收緊審批,從而制造困難的手法絲毫不會因為今天的小挫折而受影響,隨時可以祭出新花招再讓國際學生難受,而某些手段將是學生、學校也無能為力的。"
新政招致各界聯合抵制
在針對留學生的新政頒布兩天后,哈佛和麻省理工率先發起了訴訟,阻止美國國土安全部、移民和海關執法局執行聯邦政府規定——即禁止全部參加在線課程的學院和大學的國際學生留在美國。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 Bacow)表示,"該命令沒有告知就生效,既魯莽又殘忍。我們認為這是糟糕的公共政策,而且認為這是非法的。"
新政頒布時,哈佛大學在同一天剛剛宣布秋季將在線進行所有大學課程,僅允許大一新生和部分因學習原因必須到校的其他年級學生返回校園,總人數不超過40%。哈佛大學認為,該規定違法了《行政程序法》(Administrative Procedure Act),因為它在發布前沒有考慮"問題的重要方面",沒有為政策提供合理依據,也沒有充分告知公眾。
7月8日,空空蕩蕩的哈佛校園
哈佛大學所在的馬薩諸塞州的司法部長莫拉·希利(Maura Healey)7月7日也宣布,她的辦公室將"起訴"該新政,她稱之為"殘忍"和"非法"。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L.Rafael Reif)也通過公開信表示,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宣布的規定"擾亂了我們留學生的生活,危及了他們的學術和研究追求,這正在學校和學生中造成混亂。對于如何解釋或執行其政策,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無法提供最基本的答案。"
隨后,在當地時間7月13日,美國17個州和DC的檢察長也把特朗普政府告上法庭,反對國際學生簽證新規,認為政府頒布新規的方式違反了《行政程序法》。
馬薩諸塞州檢察長莫拉·希利稱,"特朗普政府甚至沒有試圖解釋這一毫無意義的規定的依據,這一規定迫使學校在繼續招收國際學生和保護校園的健康和安全之間做出選擇。"參加起訴的地區共有1124所大學與學院,在2019年總共招收國際學生37.3萬人,為當年經濟貢獻超140億美元。
同一天,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杉磯和圣迭戈兩地的學校無視新政,宣布今年秋季學期繼續開展線上教學。此外,還有成千上萬名學生及支持者簽署請愿書,要求政府重新考慮這一決定,并敦促其所在學校保護留學生。
美國各大科技公司也站出來聲援學校,當地時間7月13日,Facebook、谷歌、微軟、Spotify、PayPal以及其他十幾家科技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陳述書,支持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此前的訴訟。這些科技公司稱,這項禁令將"嚴重損害"自己的業務,因為這會導致他們客戶群的減少,并阻礙他們從美國大學招聘頂級人才,還表示他們將敦促聯邦法院阻止特朗普政府有關國際學生的新政實施。
《紐約時報》指出,許多大學將此次新政視為政治性舉動——試圖迫使大學重新開放讓社會恢復正常,而不是在疫情期間把所有課程搬到線上。對于一些國際學生來說,這一指令導致了麻煩的行程問題和不確定性。
西班牙留學生瑪卡雷娜·拉莫斯·岡薩雷斯即將結束在特拉華大學的應用生理學博士課程。她坦言,"政府已經在很多方面非常清楚地表明了他們不歡迎留學生,也許我根本就不該來。這項決定突顯了大多數大學和政府之間的脫節——大學追求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多元化,而政府則不屑一顧。"
新政雖撤銷,留學生仍不能過于樂觀
有關留學生的政策是特朗普反移民采取的系列措施之一,疫情暴發后,特朗普多次以保護美國公民健康為理由推進其移民議程,例如停止處理綠卡申請;關閉西南邊境,禁止非必要旅行,只允許美國人和合法永久居民進入,同時禁止尋求庇護者;禁止持工作簽證的外國人入境等。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拉斐爾·萊夫撰文指出,"更大的戰斗遠未結束。這種錯誤的政策是政府希望留學生遠離美國的眾多信號之一。"
然而,美國必須意識到外國人才對美國極為重要。拉斐爾·萊夫解釋稱,美國在培養頂尖國際學生的同時也培養了頂尖的國內學生,從而獲得了巨大的創新優勢。作為一個國家,當其拒絕有才華的外國學生時,便放棄了一項戰略資產。大多數來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學生是為了建立家庭和事業,通常是為了創建能創造數千個工作崗位的公司,許多成為了美國公民。"然而,最近留在美國的博士畢業生比例開始下降,部分原因是我們國家政策讓留學生感到自己不受歡迎。隨著美國政策試圖限制外國學生,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學生,這種敵意的聲音越來越大。"拉斐爾·萊夫還強調,當然美國必須篩選申請簽證的學生,并將那些背景可疑的學生拒之門外。但仍然應該歡迎絕大多數人,而不是用最近政策中明顯的敵意來拒絕他們。
哥倫比亞大學
業內人士也指出,此次新政雖然撤銷了,但未來美國對留學生的政策依然不會友好。"這種持續不斷的敵進我退、敵疲我擾的策略也將嚴重影響留學生本身的決策,因為誰也不想自己寶貴的時間和學習機會耗費在高度不確定性的政策環境中,如此一來將從根本上阻礙外國人考慮來美國留學、畢業后留美工作以及在美國定居移民。"
"這次特朗普政府雖然鳴金收兵,但他們已經將這屆政府反移民的民族主義信息傳遞給特朗普最關心的選民,而特朗普政府的挫敗則可以鞏固他此前在推特上叫囂的'法院對他不公'的話術,讓他的選民意識到如果要維持當下的反移民、'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環境需要迅速任命新的聯邦法官來避免類似的事情再度發生。"該業內人士稱。
限制留學生的政策不僅是學界的損失,甚至會影響美國經濟。根據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數據,每7名留學生就能創造3個工作機會。每年約有100萬國際學生就讀于美國大學,留學生每年為美國經濟貢獻410億美元,創造45.8萬個就業崗位。在2019-2020學年,有超過100萬的國際學生在美國注冊,這將轉化為近50萬個工作崗位。此外,大學城的經濟嚴重依賴國際學生,據新美國經濟伙伴關系(Partnership for a New American Economy)和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預計,每個H-1B簽證(外國工作簽證)都會創造兩份工作。
據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的數據,美國的國際學生中中國留學生人數最多,2018-2019年約有37萬人赴美留學,其次是印度,人數超過20萬人。
然而,赴美留學的鼎盛光景似乎注定一去不返。特朗普政府在留學、科研領域掀起的排外情緒導致很多留學生已經心灰意冷,他們原本都是奔著美國頂尖大學的聲望和一流的科研能力前來求學。新政讓很多留學生進退兩難非常憤怒,甚至很多人已經開始重新考慮在美國留學的價值。
正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政治科學博士學位的印度學生庫納爾·辛格現在根本無法回國,印度疫情暴發后關閉邊境導致他一直無法飛回印度。"如果我在申請美國學校時知道會發生這種事,我就不會申請了,我可能會申請去澳大利亞或英國。"安德烈斯·海梅的兒子目前是波士頓伯克利音樂學院的學生,他們已經決定推遲兒子的學業并返回哥倫比亞,"原因是之前曾請求大學降低下學期網課的學費,但大學拒絕。"
自中美關系緊張以來,中國留學生群體更是受影響的"重災區",不僅理工科學生簽證遭遇的無限期行政審查,接連推出的限制政策讓很多人已經萌生了退意,他們或轉戰加拿大、新加坡以及歐洲國家,在眾多中國留學生看來,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堅持赴美讀書,不僅要耗費大量的時間等待簽證,未來數年內也都將面臨因政策變動隨時改變留學進度的可能。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觀象臺創作,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