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曾經是美國最年輕的將軍,西點軍校校長,陸軍參謀長,是美國將軍中罕見的因為指揮作戰而獲得國會榮譽勛章的人。在美國人眼里,他不僅功勛彪炳,而且是勇敢和正直的象征。但在中國人們的眼里,實在是看不出他的偉大來。
統帥那么強大的一支武裝力量,打的這點勝仗是應該的,但吃的那些敗仗就不應該了。在珍珠港已經遭到偷襲并得到警報后,麥克阿瑟竟然依然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聽任美軍在菲律賓的基地遭受日軍偷襲,最終被打出菲律賓。在仁川登陸中,幾萬得到世界最強大火力支援的美軍面對兩千缺乏重裝備、沒有增援的朝鮮人民軍,不打下來真是自己找塊豆腐撞死算了。麥克阿瑟的狂妄至少要對志愿軍前三次戰役的勝利負一半責任。那么麥克阿瑟是不是一個糟糕的將軍呢?也不能那么說。
麥克阿瑟肯定是個剛愎自用的家伙,但不是個無能的家伙
他特別好面子,被日本人打出菲律賓時乘魚雷艇逃走,反攻菲律賓的時候就一定要乘魚雷艇回來、涉水上灘。但在打仗的問題上,他不是個頭腦發熱、感情用事的家伙
早年作為下級軍官時的勇敢不論,除了仁川登陸中力排眾議、劍走偏鋒外,二戰中作為南太平洋戰區指揮官的麥克阿瑟在反攻菲律賓的戰役還是有幾抹亮筆的。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戰略和麥克阿瑟的南太平洋戰略之爭暫且不論,菲律賓地處日本和東南亞之間,位于日本維持戰爭所需進口資源的交通要道上。奪取菲律賓對扼殺日本具有重要的作用,也為進一步登陸臺灣和沖繩乃至日本本島創造了條件。至少這是麥克阿瑟的設想。重返菲律賓對麥克阿瑟也有重大的個人意義。自從美西戰爭中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過菲律賓之后,這是新生美國的唯一相當于殖民地的地方,在心理上對美國有重大意義。麥克阿瑟被日本人從菲律賓打了出來,也只有從日本人手里奪回菲律賓才能掙回面子,而面子對好虛榮的麥克阿瑟十分重要。
菲律賓由很多大小島嶼組成,南方的棉蘭老島和北方的呂宋島是最大的兩個島
菲律賓由7000多個島嶼組成,北面的呂宋島和南面的棉蘭老島是其中最大的兩個島,也是日軍防御的重點。兩島之間還有民都洛島、內格羅斯島、馬斯巴特島、萊特島、班乃島等較大的島嶼,控制了至關重要的蘇里高海峽。麥克阿瑟沒有從外層剝洋蔥,而是首戰就直取萊特島。萊特島的位置居于菲律賓列島的中間,位置重要。萊特島的日軍防御不是豆腐一塊,但也并不特別堅強,只有一萬人的作戰部隊加一萬人的勤務部隊,是一個很好的突破點,被麥克阿瑟鉆了空子。這倒不是日軍疏忽,同樣重要的還有其他很多島嶼,負責防守菲律賓的山下奉文不可能撒胡椒面似地到處分兵把守,所以必然有漏洞。這是登陸與抗登陸的本質使然。麥克阿瑟的英明在于選擇了正確的突破點。如果山下奉文加強防守萊特島,那還有別的島嶼可以供麥克阿瑟作為突破點,這是防不勝防的。
在菲律賓之戰中,麥克阿瑟沒有從外到里層層剝洋蔥,而是首戰直取萊特島,由此爆發歷史上最大海戰:萊特灣大海戰
圍繞著對萊特島的爭奪,美日海軍之間爆發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萊特灣大海戰。在戰斗中,中途島和珊瑚島海戰后殘存的日本海軍主力受到了致命的打擊,損失了4艘航母,3艘戰列艦,4艘重巡洋艦,6艘輕巡洋艦,還有其他艦艇,和“大和”號并列號稱世界第一的“武藏”號戰列艦就是在這里被擊沉的。
日軍下級軍官和單兵的戰斗力和戰術素質一向是為人稱道的,但日軍中高級軍官的平庸和日軍下級軍官和單兵的素質同樣突出,常常將一個本來不錯的戰術構想添油加面地妥協成一個四不像的東西,反而喪失了戰役上的主動性和戰術上的完整性。在瓜島的時候,百武晴吉的反登陸作戰本來可以打美軍一個冷不防的,但添油作戰導致最后的慘??;在硫磺島的時侯,栗林忠道的“放棄灘頭、陸上決戰”思想最后也在海軍的堅持下大打折扣;在菲律賓也不例外。山下奉文是日本高級軍官中比較優秀的,因為在二戰初期橫掃馬來亞和新加坡而獲得馬來亞之虎的美名,現在被調任防御菲律賓的指揮官。面對占有海空優勢的美軍,山下奉文像硫磺島栗林忠道和沖繩的牛島滿一樣,放棄灘頭,退守內陸,力圖在陸上決戰,摧毀登陸的美軍。為此,山下奉文更加需要集中手頭的機動兵力,準備決戰,而不能在外島撒胡椒面。但他的錯誤在對增援萊特島的猶豫上。在麥克阿瑟的部隊登上萊特島后,山下奉文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增援萊特島。一方面,失掉萊特島等于讓開了菲律賓的院門;另一方面,要是增援失利,將白白喪失有生力量,并給麥克阿瑟從背后突擊提供可乘之機。幾經猶豫后,山下奉文最后還是派出4.5萬部隊增援萊特島。增援部隊使萊特島的爭奪更加慘烈,但最終還是沒有改變局面。麥克阿瑟增派部隊從島上側后作二次登陸,最終粉碎了萊特島上日軍的抵抗。
在萊特島的戰斗還沒有結束之前,麥克阿瑟就把目標直接對準山下奉文重點防守的呂宋島。呂宋島是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所在,集中了菲律賓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在萊特島和呂宋島之間,還有民都洛島、內格羅斯島、馬斯巴特島、班乃島等大島,其中民都洛島和萊特島之間有日軍重兵防守的內格羅斯島、馬斯巴特島、班乃島、宿務島。明都洛島和呂宋島之間的最短間距只有十幾海里,處于日軍防御體系的中央,也在呂宋島上日本飛機的作戰半徑之內,所以防守較松,只有500日軍防衛。麥克阿瑟準確地抓住了這個防御空檔,鉆了“燈下黑”的空子。民都洛島緊貼著馬尼拉的大門,島上有4個廢棄的機場,還有大片空地可以為新建機場所用。但山下奉文沒有看見這些機場的作用,更沒有看到麥克阿瑟的膽大妄為。麥克阿瑟沒有逐島攻擊,最后登陸呂宋島,而是跳躍過去,直搗防守薄弱的呂宋島的屋門:民都洛島。這被稱為二戰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最大膽的一擊,可以和西線巴頓在法國南方的裝甲躍進相提并論。
明都洛島緊貼著馬尼拉的大門,山下奉文沒有看到控制了明都洛島就控制了戰場天空的意義,更沒有想到麥克阿瑟的膽大妄為,被鉆了燈下黑的空子
美軍登陸艦隊穿過蘇里高海峽的時候,日軍依然不清楚美軍的意圖,以為美軍是要在班乃島或者內格羅斯島登陸,直到美軍已經順利奪占了民都洛島后才恍然大悟。由于美軍進占民都洛島,日軍被迫在八打雁附近構筑防線,抵抗美軍渡海登陸。但美軍根本沒有從民都洛島出發登陸的意思,只是把民都洛島作為航空兵基地,為下一步進攻呂宋島提供了全面的陸基航空兵覆蓋,日軍又被牽制分兵了。這時,東京的日軍統帥部嚴令山下奉文奪回民都洛島,但山下奉文決定收縮防御,專心防守呂宋島。這樣,麥克阿瑟就獲得了民都洛島上的機場,可以將整個呂宋島納入美軍陸基戰斗機的航程半徑之內。
但麥克阿瑟沒有從明都洛島直接向馬尼拉攻擊,而是以明都洛島為空中力量基地,但兩棲力量蛙跳突擊,直搗林加延灣
山下奉文倒是預料到美軍會進攻林加延灣,埋伏了反突擊力量,差點壞了麥克阿瑟的大事
麥克阿瑟的最后目標當然是呂宋島。山下奉文準確地預料到美軍將在呂宋島西北的林加延灣登陸,將日軍主力部署在北部山區,準備在美軍登陸的時候殺出來,和美軍在北部盆地決戰。果然,順利登陸的美14軍在向南進攻馬尼拉方向的時候,掩護側翼的美1軍差點擋不住反突擊的日軍,戰局打得很驚險。麥克阿瑟一面穩住戰局,一面避免和日軍在正面纏斗,反而出乎日軍意料地在戰線南方靠近馬尼拉的蘇比克灣用美11軍再次登陸,并用空降11師在更遠的馬尼拉以南實施空降,極大地震撼了日軍的防御。馬尼拉最后還是被頑強防御的日軍化為焦土,十幾萬當地居民在日軍的暴行中喪生,但這已經是日軍在作困獸猶斗,對戰斗已經不起實質性的作用了。
進軍馬尼拉
馬尼拉之戰
成為焦土的馬尼拉
在呂宋島的戰斗中,麥克阿瑟沒有像沖繩一樣一味正面硬攻,而是用出乎敵人意料的敵后再次登陸,瓦解敵人的頑強防御,這和巴頓在西西里的二次登陸異曲同工。麥克阿瑟在呂宋島很快實現了美軍的戰略目標,盡管日軍在北部山區的抵抗一直到日本投降還在繼續,這種戰斗已經成為絕望的姿態,而沒有任何戰術意義了。
從菲律賓之戰不難看出麥克阿瑟日后仁川登陸的思路,金日成這樣精銳盡出、不留后防的作法,幾乎肯定要“邀請”麥克阿瑟在后方登陸腰斬,不是仁川,就是元山。這是麥克阿瑟的風格,不這樣打才不正常了。據說當時還有一個在群山登陸的方案。群山的登陸條件比仁川好,離釜山不遠,可以就近支援困守的美韓軍。但那樣容易和金日成打成頂牛。麥克阿瑟把群山登陸作為煙幕拋出來,迷惑金日成。不知道金日成被迷惑了多少,也不知道金日成是不是指望著一鼓作氣,造成既成事實。事實上,即使美韓軍在釜山被趕下大海,戰爭并不見得就結束了。如果美軍決心要奪回朝鮮,沒有釜山美韓軍的策應,照樣可以在仁川登陸,在釜山朝軍回防的時候,美軍可以在釜山也登陸。仗不會打得像后來那樣一邊倒,但金日成并不見得就可以高枕無憂。
美軍在菲律賓和朝鮮的勝利不能全歸功于美軍的??战^對優勢,麥克阿瑟的大膽戰術決定還是起了決定性作用的。麥克阿瑟確是一代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