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制造國,在2011年左右就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世界工業總產值第一名。現在的中國更是擁有聯合國所有的525個工業門類,規模之大,產業之全,在人類歷史上都是從來沒有過的盛況。
那么依托強大的制造業能力和逐漸提升的科技水平,我國的軍事裝備也開始進入爆發期,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空軍,武器裝備相較于以前都有了明顯和長足的進步。殲-20、東風-17、055驅逐艦等新裝備更是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于是我國開始引領世界武器裝備發展的方向。
東風-17成為了我國強大軍事實力的象征
但是也有問題,我國的老舊裝備目前存量依舊較為龐大,在換裝速度方面依然受到產能的制約。盡管許多新型的武器裝備非常先進,但在短時間之內無法形成預期的戰斗力。比如我國的殲-20,目前的裝備數量依然較少,那么如何以最少的代價來解決這個狀況就成為了軍工制造企業的難題。基于這個問題的基礎之上,我國開發出了全新的飛機生產方式:脈動生產線。
現代生產線主要分為傳統生產線、流水生產線和脈動生產線。傳統生產線是以前戰機的主要生產方式,簡單來講就是分批組裝,比如:先是組裝機體的工人進行生產,組裝完畢后鋪設線路的工人再進行生產,然后就是安裝電子設備的工人再上,以此類推。這種生產戰機的方式效率較慢,速度也不夠。
俄羅斯的傳統戰機生產線
而流水生產線主要作為汽車等工業品的生產,最早是福特汽車公司的生產方法。原理也很簡單,就是設立多個組裝節點,每個節點負責一種工序,在進行生產的時候各個工序按照之前編排好的順序同時進行。這樣做的優點就是生產能力成倍提高,現代汽車的流水線能在一天之內組裝成千上萬輛汽車,生產效率驚人。但是缺點也很明顯,這種流水線作業的方式只適合汽車這種零件較少的工業品,而戰機的零件都是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數量,流水線作業就無法攤開生產了。
早期的流水生產線
于是,人們將傳統生產線與流水生產線進行了整合,在依照傳統生產線的基礎之上吸取了流水生產線的特點,將飛機制造帶入了新的階段。脈動生產線的原理就是將飛機各個零部件的組裝和生產脈動化,也是設立了多個組裝節點進行生產,與流水線不同的是,脈動生產線是按照節奏來制定生產計劃而不是時間,如果生產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暫時停止或者將問題交給下一道工序解決。
美國F-35就使用了較為先進的脈動生產線生產
美國的F-35就采用了脈動生產線進行生產,據稱可以達到一天就能生產一架的速度,而且生產質量的管控和檢驗也完全沒有問題。如果我國的脈動生產線全面開工,那么殲20的產能將至少達到每年100架以上的速度,這對我國的軍事裝備換裝角度來說是十分有利的。(狼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