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升、楊旭、譚龍。
當里皮拋棄郜林、肖智等老中鋒之后,李鐵繼承了銀狐的觀點,開始啟用不算新的三位新中鋒,從東亞杯開始試用董學升、譚龍,到正式掛帥的三次集訓,李鐵從來不曾拋棄任何一位。但問題是,隨著野牛洛國富入選、阿蘭已經回國,歸化前鋒勢必要搶奪國產中鋒的位置。
董學升、楊旭、譚龍三大中鋒,李鐵為何對他們念念不忘?三個人各有哪些特點?誰能最后留在國足名單里呢?
李鐵需要高中鋒,幾個月一直在做取舍
如果熟悉李鐵的執教風格,都知道高中鋒在他的戰術體系里的重要性。2016賽季,他讓董學升徹底蛻變;2019年,在球隊開局不利的情況下,他甚至強用租借來的小將郭田雨。
可以明顯看到,郭田雨前8輪沒有首發,武漢卓爾也始終找不到進攻的感覺,場均進球只有0.6個;從第9輪開始,郭田雨首發,武漢卓爾2-1力克大連一方,球隊從此走上正軌。等到郭田雨被足協禁賽之后,卓爾的氣勢已經完全踢出來,最后幾輪在信心的加成下,表現也不錯。
在郭田雨首次首發時,他的滿場飛奔已經讓人印象非常深刻。李鐵對高中鋒的最佳期望,需要同時具備幾點:
- 拼命、努力,有強大的體能不斷奔跑。因此,郜林和外援中鋒都很難達到他的要求。
- 能對抗,能爭頂,能在長傳沖吊時起到攪和的作用。
- 不求太高的進球效率,但要能在混亂局面尤其落后局面下進球。
按照這些標準,董學升無疑是最佳人選,因此至今仍被李鐵信任。而小將郭田雨在武漢只有進球能力稍弱,其他表現尚可;相比之下,國安中鋒張玉寧和王子銘,攪合能力和干臟活累活的能力都要弱一點,不太符合李鐵的思想。
了解了這些基本原則,也更容易理解,李鐵為何會放棄郜林,刻意考察董學升、楊旭和譚龍,當下國產中鋒,真正符合他要求的,在綜合能力方面恐怕只有這三個人可選。
這其中,董學升身體最強壯,李鐵最熟悉,得到信任的概率更大。
進球效率PK:三前鋒都不穩定,只能充當次要角色
作為前鋒,還是需要考驗進球能力,這對于三中鋒來說,可能是最大的短板。
在進球效率方面,董學升和楊旭進球效率最高的賽季都在2018年,不到200分鐘就能打入1球;譚龍直到中甲賽場才開始爆發,虐菜的特征非常明顯。再加上楊旭此前在世預賽對陣菲律賓和敘利亞表現不佳,三中鋒在對抗強隊時的表現,都讓人擔憂。
而在射門把握度方面,三中鋒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夠穩定,受到球隊的整體狀態、主教練的戰術選擇等影響較大,加上他們三人普遍年齡偏大,已經過了最佳的上升期。董學升最強的2018年,每3.3次射門就能打入1球,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擔任過超級替補的角色,這也給他留下增加了更多籌碼。
拿3位中鋒與武磊的進球效率對比,可以看到,武磊每年的效率提升非常明顯,這才是上升期該有的狀態。
當然,李鐵并不會把進球寄托在3中鋒身上,真正重要的進球任務還是需要武磊、艾克森等人把握,三中鋒需要發揮的是攪局能力。
進攻攪局能力PK:三中鋒都可替補,董學升略勝一籌
下面來看看三中鋒的攪局能力,首先來看進球作用。
李鐵之所以對三位中鋒念念不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三大中鋒的意志力都比較強大,在平局或者落后等焦灼局面下的進球概率都超過75%。
沒有哪個球員只是在大比分領先時虐菜,即使譚龍在中甲混跡的一年,多數進球的作用也比較重要。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們的觀點,李鐵需要中鋒的攪局能力。
接下來看進球方式。作為中鋒球員,三人都有比較強的搶點能力,相比之下,董學升的沖擊力最強,在他最近4年聯賽的33個進球里,12個來自運動戰搶點,7個來自定位球搶點。
而譚龍在中超中甲的進球方式基本一致,他的傳中搶點的精準度一般,比起董學升和最好時期的楊旭都有差距,他更擅長的是無球前插的直塞配合進球,尤其在中甲,這種方式進球很多。
楊旭則是對比賽的閱讀能力最強,補射和抓失誤的機會比較多,只是他現在已經不是巔峰。
楊旭對陣廣州恒大的進球
比如在對陣廣州恒大時,楊旭在隊友邊路突破時,始終在中路移動尋找空間,并最終打入進球,意識的判斷很重要。只是可能在國足,李鐵更需要中鋒在前點硬抗,把這種機會交給其他前鋒去把握。
譚龍對陣國安的遠射
像譚龍、董學升等人,都在比賽中射入過漂亮的遠射。遠射通常不是他們的常規武器,不過關鍵時刻也有神經刀的表現,這也是攪局的體現。
而三中鋒最讓李鐵滿意的就是拼命能力,雖然都已經年過30,但體能依然充沛,很能奔跑。并且在他們最近4年的進球時,70分鐘之后的進球占比更高。
一方面,三中鋒確實射門質量一般,在對方體能充沛、防守嚴密,射門通常不太靠譜,必須等到體能下滑才有更大進球可能;另一方面,三人都具備擔當超級替補的能力,李鐵如果對他們的使用,能達到里皮對肖智使用的水平,那國足還是值得期待的。
攪局能力之進球位置:董學升最強悍,楊旭譚龍各有短板
最后再來看看攪局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進球位置。
董學升始終能得到李鐵的親睞,主要是因為他在小禁區線附近的進球能力。最近4年,從李鐵讓他爆發開始,董學升的33個進球,絕大多數都集中在小禁區線附近和小禁區里。
東亞杯國足實力不強,董學升在遠離球門的位置展現了自己不靠譜的射門實力,世預賽對陣稍弱的球隊,或許機會更多。
董學升對陣大連的進球
董學升在禁區內的射門并非一味猛打猛沖,也能判斷時機,像這種突然后撤的射門得分,數量也不少。
同時,他既能前場爭頂,又能無球前插,射門方式比較多樣,沖擊力比較全面,這是比楊旭和譚龍更出色的地方。唯一的遺憾,是他的射門腳感比較硬,射正率不高,導致遠離球門,射門質量立馬就會下滑。
相比之下,楊旭最近4個賽季的主要進球在禁區中路的點球點附近,而且主要是空位射門進球為主。這導致在世預賽,他虐菜時進球如麻,對陣菲律賓和敘利亞,被對手貼身緊逼,立馬就作用全無。
楊旭在比賽中利用失誤進球
總的來說,楊旭的進球還是靠判斷和意識更多,現在的他已經很難像年輕時最好的自己一樣,單純靠身體搶下機會。這可能與李鐵的期望多少有點差異。
而譚龍在中甲和中超則有完全不一樣的發揮。在中甲,他的大多數進球都遠離小禁區,很像超級射手的樣子,主要是因為中甲防守太爛。一旦到了中超級別,譚龍主要只能在小禁區線附近搶點,或者在反擊中進球,射門把握度不夠精準,射門質量不如其他兩人。
綜上總結:董學升留下的希望最大
綜合上述所有觀點,楊旭對抗能力和攪局能力稍弱,譚龍的綜合能力要弱一個檔次,相比之下,董學升在射門范圍、沖擊能力、進球作用等各個方面,其實都比較符合李鐵的戰術要求,而且這幾年都有擔任超級替補的出色發揮,即使在歸化前鋒紛紛進入國足之后,他也值得考察,做一個強力后備。
現在的董學升,需要找到12強賽和亞洲杯時期肖智的感覺和狀態,需要來之即戰、即使擔任替補也能隨時做出貢獻的能力。如果能達到這個標準,加上李鐵的足夠信任,只要李鐵在國家隊執教,他就應該能夠保住國腳地位,也希望他能貢獻自己的力量。
而楊旭和譚龍,很難競爭過洛國富、阿蘭等人,可能會在后續備戰中逐漸邊緣化。